钟伟;刘文和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颗粒联合杜秘克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58例确诊为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补中益气颗粒联合杜秘克口服,3 g/次,2次/d;对照组单独用杜秘克口服,15 ml/次,2次/d.疗程共28 d.结果 在治疗第28天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善率及排便感觉改善率治疗组分别为82.8%及62.1%,对照组分别为58.6%及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治疗后第28天随访治疗组改善率为44.8%,对照组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颗粒联合杜秘克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杜秘克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朝鹏;幸君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5例在我院就诊的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及定位咬牙 合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牙合关系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廖圣恺;李建成;张凯;徐锦程;徐涛;黄全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及其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因晕厥就诊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试验阳性率为87.5%,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心脏抑制型51例,混合型3例,阴性9例.实验开始后各型心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心脏抑制型的峰值提前出现,在晕厥前各型心率均明显上升而后在晕厥时快速回落.结论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晕厥主要为心脏抑制型,晕厥前心率变化可以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血脂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0月来我院就诊的汕头市孕妇血脂检测结果,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减低 (GIGT)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56例,经临床确诊PIH 38例,分析项目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分析.结果 GIGT组和GDM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G、TC 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 组和GDM组间四项血脂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血脂TG、TC、ApoB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存在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发生或发展的原因或结果,重视妊娠妇女血脂监测,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应作为围产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姚家勇;张蔚起;韦天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片/次;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监测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PAR、LPA、ET-1.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178,3.9720,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PAR、LPA、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1816,5.2797,4.4709,P<0.01)和对照组(t=6.7543,2.4861,2.0546,P<0.01或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6,P>0.05).结论 偏头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PAR、LPA及ET-1水平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地提高疗效,降低PAR、LPA及ET-1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杨占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广谱抗菌药、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及器官移植等手术的开展,条件性致病真菌的深部感染发生率也日渐增多,因此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为了合理选用抗真菌药,达到有效消灭真菌感染,并避免药物给患者造成肝肾损害的目的,本文就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治疗方案、耐药机制及对策进行论述.
作者:谢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12例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并进行总结.方法 对首诊误诊肺栓塞患者1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6例,误诊为心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各3例.结论 对肺栓塞应该提高警惕,按照诊断流程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者:薛瑞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蜡疗结合短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蜡疗结合短波治疗,每日2次,常规治疗20 d;对照组4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50 mg,每日2次,治疗15~2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指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症状及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蜡疗结合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作者:蒋东生;车兴旺;范连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常见的是对消化道的损害.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NSAID有关的病例共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燕;徐瑞红;王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原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术后完成规定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其中3例病理为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粒细胞减少及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吴天峰;范春香;郗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有肉眼病变或有接触性出血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并对依据阴道镜图像异常进行定位活检的24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者213例(含宫颈基底组织增生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9例,CINⅡ~Ⅲ 9例,宫颈癌3例,宫颈湿疣2例.结论 将阴道镜检查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手段,对早期发现宫颈癌、CNI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权红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评价尺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术前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伴有尺神经分布区受损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进行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段测定,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尺神经前移术治疗.结果 共有21例(22肢)行尺神经SVC分段测定并手术治疗.8肢SVC正常;14肢异常,其中13例未引出,3例减慢.尺神经MCV测定22例(23肢),20例(21肢)尺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1例正常;7例(8肢)尺神经沟下至腕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3例(14肢)减慢;1肢尺神经沟上至沟下运动传导速度正常,22肢减慢.结论 本组肘管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充盈的静脉丛、粗大静脉、囊肿压迫尺神经等.尺神经肘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肘管综合征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伊学;宋新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心脏疾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自2002年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手段.但其并发症及其防治仍是介入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就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作者:宋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5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结果 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为(2.3±0.5)mg/L、( 4.2±0.6 )mg/L、(6.4±1.0)mg/L、(14.7±2.9)mg/L,各组间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即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而cTnI仅UAP组和AMI显著升高,CK和CK-MB仅在AMI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黑希贵;丁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响水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成功81例,成功率为94.2%(81/86),中转开腹5例(5.8%).术后并发症:腹泻7例、胆道功能障碍6例、胆汁漏2例、肠梗阻1例.早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58 min(38~76 min),中转开腹率为2.5%;晚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96 min(55~147 min),中转开腹率为8.7%.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尤其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早期患者,手术成功率极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
作者:杨国保;王洪华;戴存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比较CSII与MSII两种方法 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两种方法 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显著少于MSII组,控制血糖所需时间CSII显著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显著低于MSII组.结论 CSII强化治疗T2DM更能较快平稳控制血糖,优于MSII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作者:欧美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ERCP 将导丝插入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然后用推送导管将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狭窄部位,其两端均超过狭窄段1 cm 以上,从而解除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结果 33例患者中插管成功29例,不成功4例,成功率为87.88%( 29/33).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术后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均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均退至40 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通过ERCP 内镜下胆道内置放支架,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作者:徐亮;周栋;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24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24例就诊患者,均依据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论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断的疾病,延误诊断率较高,医生对此病应高度警惕,当临床疑有此病应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
作者:寇志平;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术后低钙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9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钙浓度1.5 mmol/L透析液和高钙透析液,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血清白蛋白变化.结果 使用高钙透析液较使用钙浓度1.5 mmol/L透析液,能更快的纠正术后出现的严重低钙血症,但对血磷的升高影响更小,对甲状旁腺素的影响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的血液透析患者,若存在严重的低钙血症,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可使用高钙透析液,但不推荐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转移性钙化的风险,若治疗过程中出现顽固性高血压应停用高钙透析液.
作者:徐雪英;阳昕;胡秀梅;兰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一种效果好、费用低的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对132例患者共176条浅静脉曲张下肢行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改进的微创方法 治疗,术后随访1~2年.结果 所有术前标记的曲张静脉均被剥除,手术时间30~70 min,术中出血50 ml左右,术后无血肿,随访1~2年无复发.大部分患者患肢曲张静脉消失,少留痕迹;肿胀、酸困不适、沉重感减轻或消失,效果理想.结论 该手术是一种成本效益俱佳的微创手术,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红光;赵利红;王永乾;鲍学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