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利
目的 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宫颈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局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压迫,B组用碘仿纱布压迫,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宫颈外观恢复情况.结果 A组止血时同明显短于B组,宫颈外观恢复好于B组.结论 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顼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效果好,使用方使,有推广价值.
作者:赖俏红;黄惠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90 ml/(min·1.72 m2)时间>3个月,伴或不伴肾损害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肾毒性药物的影响,CK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对CKD临床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肾病门诊接受尿毒清颗粒加厄贝沙坦治疗的82例CKD3~4期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汇报如下.
作者:任永强;薛美;张希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响水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成功81例,成功率为94.2%(81/86),中转开腹5例(5.8%).术后并发症:腹泻7例、胆道功能障碍6例、胆汁漏2例、肠梗阻1例.早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58 min(38~76 min),中转开腹率为2.5%;晚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96 min(55~147 min),中转开腹率为8.7%.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尤其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早期患者,手术成功率极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
作者:杨国保;王洪华;戴存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横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000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1例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资料,并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31例患者中16例行保守治疗治愈,治疗时间为14~49 d,平均32 d;手术治疗15例,其中4例分别死于严重感染引起的心肺功能衰竭和肺大动脉出血.结论 支气管胸膜瘘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容易确诊,积极预防是降低该病发生率的关键,一旦发生则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陆升;覃少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顽固性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鼻内镜治疗的46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部12例(26.09%),鼻中隔嗅裂区10例(21.74%),鼻中隔后部9例(19.57%),中鼻道后端7例(15.22%),中鼻甲后端6例(13.04%),2例出血部位不能确定(4.35%).首次检查发现出血点35例(76.09%),再次检查发现出血点9例(19.57%),其中38例行电凝止血,6例行凡士林油纱条或膨胀海绵定向填塞.2例出血部位不能确定者做后鼻孔栓塞,未再出血.结论 应用鼻内镜寻找出血点并进行电凝治疗,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一次性治愈率高的优势,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娟;鞠宏霜;马明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24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24例就诊患者,均依据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论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断的疾病,延误诊断率较高,医生对此病应高度警惕,当临床疑有此病应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
作者:寇志平;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沙美特罗组(对照组)和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组(试验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沙美特罗,试验组应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出院后对照组继续使用沙美特罗,试验组继续使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随访观察6个月.两组均于治疗前及出院6个月检查肺功能,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静脉输注CIK细胞,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生存质量的护理.方法 抽取2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经培养后回输给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回输时、回输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护理.结果 20例患者经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了顾虑,静脉输注CIK细胞后,有1例出现寒战,2例出现发热,经相应的处理后缓解.结论 静脉输注CIK细胞的实施方便,不良反应少,是肿瘤患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陈庆丽;宋战义;李惠容;欧利芳;王利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全部患者于术后9~38 d恢复胃动力,平均23.5 d.随访6~12 个月症状均无复发,也无再手术患者.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属于功能性病变,易与机械性梗阻相混淆,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可以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李红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椎间孔靶向注射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患者40例,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做常规牵引、物理治疗和静脉脱水消炎治疗;试验组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靶向腰神经阻滞根注射治疗.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结果 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6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试验组2例,对照组6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靶向注射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确切有效.
作者:常国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术前肠内营养对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62例胃底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将62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组31例,术前开始口服能全力,术后治疗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7天测量体质量,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均有免疫功能降低,对照组2例出现切口液化感染,治疗组无切口液化感染,体质量减轻比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作者:龙谷仔;李观华;贺长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680例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进一步确定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是目前终止早期妊娠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680例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作为观察组,术中给予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并与同期要求传统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进行对比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记录观察组麻醉前、手术中及手术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麻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小,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下降较明显,术后可迅速恢复.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起效快,恢复快,镇痛效果好,麻醉不良反应小,可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是目前终止早期妊娠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韩雪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ERCP 将导丝插入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然后用推送导管将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狭窄部位,其两端均超过狭窄段1 cm 以上,从而解除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结果 33例患者中插管成功29例,不成功4例,成功率为87.88%( 29/33).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术后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均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均退至40 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通过ERCP 内镜下胆道内置放支架,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作者:徐亮;周栋;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膜内喷洒滑石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胸膜固定术有效率为94.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电视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的处理中具有安全、微创、诊断准确的特点,胸膜腔内喷洒滑石粉是胸膜固定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百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部分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鼻饲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滴注,1次/ d,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83.3%和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和81.0%(P﹤0.01);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两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肠道喂养成功率提高,促进体质量增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患者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 min,35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6例,总并发症率为17%.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患者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但应高度重视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处理,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梦炎;罗灿军;吕程;孙刚;谢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指胚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瘢痕处,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1].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常被误诊为宫内妊娠或不全流产而行清宫术,发生大出血.超声能通过对较特异性图像辨认,对关键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起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3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董应兰;游节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呼吸内科中70例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ercu Twist组和OT组,每组35例,Percu Twist组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 Percu Twis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刘燕;王磊;周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14例,按顺序随机分两组,正常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子宫切除术后临床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正常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积极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的差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护理前后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身心健康,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及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盐酸艾司洛尔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盐酸艾司洛尔0.5 mg/kg快速静脉注射,后给予维持量0.1 mg/(kg·min),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时、用药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血压乘积(RPP).结果 输注5 min时可见HR、DBP、MBP、RPP明显降低,而SBP未见明显改变.在终止输注后20 min、HR、DBP、MBP、RPP基本恢复至用药前状态.结论 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作者:单联斌;王超;孙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