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李晏乐;岳肖华;孙卫东

关键词:单味中药, 复方中药, 抑菌作用
摘要:中药在预防和治疗因细菌引起的感染类疾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细菌、糖尿病足、妇科炎症等多种疾病.目前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抑菌实验,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后应将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深入到体内.本文就近年来研究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抑菌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研发出低毒高效的中药抑菌剂提供参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阳明脉衰”与皮肤衰老的关系探讨

    女性绝经前的特殊病理及生理内环境以“衰始阳明”为基点,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的表现之一是“面始焦”,即面部开始出现面色憔悴、无华甚至皱纹等衰老表现,可见女子皮肤衰老和阳明脉的盛衰关系密切.故从足阳明经脉的循行特点,阳明脉衰是皮肤衰老的先导,阳明脉衰是皮肤衰老的病理生理内环境,更年期是机体走向衰老的关键启动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皮肤衰老和充阳明而实三阳,是“治未病”、延缓机体衰老重要环节的5个方面探讨女子“阳明脉衰”与皮肤衰老的病机及其防治的相关性.认为“阳明脉衰”是女子绝经前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改善“阳明脉不足”是延缓女子皮肤衰老的治本措施,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张苗;纪峰;陈友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张晋峰治疗IVF-ET后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经验

    经人类辅助生殖治疗获得的妊娠存在较高的流产率.张晋峰主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先兆流产者,宫腔内孕囊周围液性暗区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者.故诊治该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微观辨证,认为该病病位在胞宫、冲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血瘀,治疗上突出补虚、泻实并重,巧用补肾健脾、活血止血法,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其论治IVF-ET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作者:王瑞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激光多普勒的耳穴穴区血流灌注特征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穴区的血流灌注特点,整理分析各穴区的血流灌注特征,提供耳穴穴区特征证据.方法:以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多普勒观察耳穴各区的血流灌注并分析整理各穴区的血流灌注特征.结果:左右耳血流量比较,左耳血流量(217.31PU)略高于右耳(2t4.43P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分区血流量比较,三角窝区血流LSMEAN值(257.97PU)大,耳屏区血流LSMEAN值(156.75PU)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大分区分为4份:血流值小区-耳屏区,血流值较小区-对耳屏区、耳轮区,血流值较大区-对耳轮区、耳垂区,血流值大区-耳甲区、耳舟区、三角窝区.小分区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分区的血流分布不连续且50区即脾穴血流值高.结论:耳廓各穴区血流灌注与血管微循环分布密切相关,且各区的血流灌注有明显差异,其中耳甲区、耳舟区、三角窝区的血管分布密集,血流灌注高,耳轮区和耳垂区次之,耳屏区、耳轮区甚之,耳屏区很少有血管分布,血流灌注低.健康成年人耳廓的血流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为耳穴的分区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任大鹏;吴雪洋;杨雪;潘洪飞;范秀东;任晓楠;李春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周超凡用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脂肪瘤

    介绍周超凡教授治疗脂肪瘤的经验.周超凡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肝脾,基本病机是脾气亏虚、痰瘀互结,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主要治法,并运用自拟方加减治疗该病.强调临证时应当重视血脂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优先选择有降脂作用的中药,血脂较高者可联合降脂中成药.针对脑部脂肪瘤适当选取能透过血脑屏障的中药,脂肪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积极探索新方案内外同治,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咸庆飞;刘颖;周超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和藏医对体质分类的比较研究

    中医和藏医分别具有独特的体质理论,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均有广泛应用,两者对体质的认识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概述了两者对体质分类方法的历史沿革,分别介绍了目前公认的9种中医体质和7种藏医体质的总体特征,探讨两种体质分类方法的异同,并以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为参照,逐一比较和探讨中藏医各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中医和藏医两种医学在体质领域的交流互鉴,丰富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体质学说宝库提供参考.

    作者:罗辉;仲格嘉;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CSCD的中医养生学文献可视化分析

    目的: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1989至2016年收录的中医养生学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为相关中医养生学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择1989至2016年CSCD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养生学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收录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期刊、文献作者、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SCD数据库共收录中医养生学文献329篇,文献来源于32种期刊,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一共有50位,74.2%的文献为合著,频次≥4的高频关键词有30个.结论:中医养生学领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关注度较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要重视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作者:李欣;郭思琦;孙玲;郭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因细菌引起的感染类疾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细菌、糖尿病足、妇科炎症等多种疾病.目前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抑菌实验,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后应将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深入到体内.本文就近年来研究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抑菌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研发出低毒高效的中药抑菌剂提供参考.

    作者:李晏乐;岳肖华;孙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命门动气说学术思想探析及其指导下的温阳止泻观

    孙一奎是明代新安地区医家,为新安固本培元派创始人汪机之再传弟子,精通儒道之说,崇宋元理学之义,将固本培元进一步发展,以顾护下焦肾命为主创命门动气说.笔者以宋元之理学、道教内丹学说为切入点,言及其对其命门动气说的影响,同时对其命门动气说与呼吸、三焦之气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以《孙文垣医案》之泄泻病案为例,阐释了命门动气说对治疗泄泻的指导意义,抛砖引玉,为诸同道今后对命门动气的探索提供参考.

    作者:王鹏;刘永尚;贺子晗;洪靖;王永培;解伟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论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四个维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化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有效性是医学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医学人文素质的培育方面要注重4个雏度,即在主体维度上不断提升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想认识,在客体维度上科学构建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课程体系,在介体维度上系统搭建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坚强阵地,在环体维度上努力营造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良好氛围.

    作者:彭恩胜;袁霭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葡萄糖转运体的中药调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新进展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肝脏、骨骼肌以及脂肪等胰岛素敏感的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研究表明,葡萄糖转运体蛋白是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靶蛋白,参与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本文主要从中药及其复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促进葡萄糖转运体的易位及其基因表达而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斌;李鑫;范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温病“透热转气”探析

    “透热转气”的本质并不是用宣散透发的药物使营热透出气分,而是要解除阻止营热外达的障碍,使营热转出气分.若障碍在营分,营热壅遇则治以滋养营阴,使胶着之营热得以周流而顺势外透于气分.若障碍同时在气分且有气热迫营之势,则先清解气热,辅以滋阴凉营;若迫营之气热郁遏较甚,则清气的同时宣畅气分气机,后清解转入气分之热.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等药质地轻清,既可清气热又能宣气机,能在清气时防止凉遏气机而非“透营热于气分”,故在清气热时应少用黄连等苦寒之药.

    作者:刘星;牛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芎归六君子汤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实验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特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消心痛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芎归六君子汤组,采用脂肪乳剂灌胃法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冠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双模型,术后24h检测血流动力学、心肌酶标志物、肌钙蛋白和血管内皮活性物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各给药组能改善上述指标并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炎症、缺血损伤等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芎归六君子汤组优于丹参滴丸和消心痛组.结论:芎归六君子汤对梗死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提示从脾胃论治冠心病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郑丽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从“胆主决断”论治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现阶段对抑郁症的认识主要从肝气郁滞、侵及五脏为主,而胆在本病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却鲜有论述.笔者通过对中医典籍中有关“胆主决断”的搜集整理,发现“胆主决断”作为胆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其功能失常在抑郁症发展过程中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若胆主决断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机体生理活动稳定.反之,则可导致气郁、痰、火等病理因素的产生,脾胃、胆、心、肝等脏腑功能低下.因此本文从胆主决断的内涵、胆失决断与抑郁症关系以及从胆论治抑郁症等多个方面出发,阐述从胆论治抑郁症的科学内涵,以期对临床有所指导.

    作者:李亚芹;瞿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论中医古籍书名中辞格的不可译性及英译补偿策略

    中医古籍书名虽短然其英译却非易事,书名中辞格的汉英转换尤让译者犯难.本文归纳了中医古籍书名中常见的用典、比喻、借代、委婉4种修辞格,指出中医古籍书名中辞格的可译性是相对的,即辞格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不可译性的6种英译补偿策略,即增益、替代、仿造、直译加释义、直译加文内注释、以副标题加注.故中医古籍书名英译应尽量规范化,可遵循译古如古、传递修辞、凸显专科、适时补偿的原则.

    作者:沈晓华;陈珞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针刺青灵组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针刺青灵组穴(青灵、天柱、风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针刺青灵、天柱、风门组穴,对照组针刺常规夹脊穴,比较2组治疗后McGill评分、麻木程度、临床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针刺青灵组穴可有效降低McGill评分,改善患者麻木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针刺青灵组穴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后期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治疗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作者:朱琳琳;蔡向红;尹逊路;陈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益肾蠲痹丸对CIA大鼠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究益肾蠲痹丸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CI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方法:CIA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阳性药组(甲氨喋呤)和益肾蠲痹丸治疗组4组各10只.治疗结束后采用ProcartaPlexTM多因子免疫检测技术定量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2、IL-4、IL-6、IL-10、IL-17A的含量.结果:益肾蠲痹丸能下调CIA大鼠机体IL-2、IL-6、IL-17A的表达,同时上调IL-10表达.讨论:益肾蠲痹丸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其作用靶点可能与IL-2、IL-6、IL-17A及IL-10有关.

    作者:展俊平;孟庆良;范围;屈祥科;陈梦雪;王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热敏灸疗法在中医妇科学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腧穴热敏灸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灸法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检索了热敏灸在中医妇科学中的临床研究,将其分为经、带、胎、产、杂五类进行系统整理,并归纳了不同妇科疾病的高发热敏腧穴.热敏灸疗法在妇科诸病中应用范围广泛,尤以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与不孕症研究较多,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艾灸,具有见效快、疗效稳定的特点;其次,妇科痰病普遍存在腧穴热敏化现象,其高发热敏穴区常见于关元、腰阳关、三阴交、子宫等,与任督脉、脾经关系密切.但热敏化腧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尚不明晰,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热敏腧穴的临床特征及热敏灸规范化操作等,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作者:保琼楠;周浩;印帅;万敏;郑晖;赵凌;梁繁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翻译原则探析

    “中国热”带动了“中医热”的兴起,中医文化获得国外受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有效且实用的理论缺乏和译者功底不足,翻译质量总体偏低.本文引入法国释意理论,提出接受性、增补性、变通性、时应性和含蓄性等5点翻译原则,以期能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改善当前翻译现状.

    作者:石少楠;王银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临床大数据分析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挖掘单位时间内气象因素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发病的关系,为季节性疾病的预测提供启发.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广东省中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病例及广东省广州市气象资料,采用LASSO算法(一种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均方误差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研究共纳入1673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其中风热犯肺证5741例,痰热壅肺证4910例,风热犯肺组采用前8个月的全部气象数据得到的均方误差值为0.4613,相关气象因素为前2个月平均日照时数.痰热壅肺组采用前8个月的全部气象数据得到的均方误差值为0.3393,相关气象因素为前2、3、5、8个月平均日照时数、前3个月平均风速、前7个月平均气温、前7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前8个月平均降水量.结论:气象因素影响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的发生,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应更多考虑当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作者:黄晶一;朱威;颜仕星;周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广东省中医院慢性疾病管理门诊以因子分析法分析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分型特点

    目的:基于广东省中医院慢性疾病管理门诊,应用因子分析法深入研究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基础.方法:收集广东地区共3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并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在提取的30个公因子中,其中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能对应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督寒脾湿证及肾督痰瘀证3个中医临床常见证候.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常见证型特点.

    作者:邱冬妮;赖勇辉;谭希;何羿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