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烁;孙明谦;孙蕾;刘建勋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方法:用2-0、4-0两种规格的铬制羊肠线分别埋置在同一穴位的脂肪层、肌肉层,每15 d埋置1次,共埋置2次.采用红外热像检测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埋线前后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的变化,并比较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值的变化.结果:同一型号线体,肌肉层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脂肪层高;同一组织层面埋线,2-0号线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4-0号线高.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组在埋线前后的体质量指数变化值及腰围、臀围变化值较其他组高.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有相关性.
作者:李思婷;王少军;尹业辉;王淑友;姚淑英;李燕燕;叶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芪杉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将9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瘤灶近期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瘤灶近期疗效缓解率38.78%,对照组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87.75%,对照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以及神经毒性方面,治疗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杉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气阴两虚证候,降低化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缩小瘤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姜家康;迟文成;马宝柱;宋立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醛固酮(ALD)合成和分泌的影响,从现代医学肾脏调节水液代谢的角度揭示硝菔通结方从肾论治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6周复制便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FC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苁蓉通便口服液组,简称口服液组).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硝菔通结方,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后简称口服液组)灌胃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以及结肠含水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醛固酮(AL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MRmRNA的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结肠含水率明显降低,血清中ALD、PRA、AngⅡ、ACE的含量升高,肾脏组织中MRmRNA表达升高,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硝菔通结方治疗组以及口服液组大鼠粪便量增加且质地稀软,结肠含水率增高,血清中ALD、PRA、AngⅡ、ACE的含量均降低,肾脏组织中MRmRNA表达降低,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肾脏能通过调节ALD合成与分泌而影响肠道的水液代谢,这可能是中医从肾论治便秘的科学内涵之一,硝菔通结方可通过影响ALD合成与分泌调节肠道的水液代谢,从而对功能性便秘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梁星琛;周永学;闫曙光;张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调畅气机汤”是施小墨教授治疗气机不畅的自拟方,由桔梗、枳壳、薤白、杏仁组成.故论述“调畅气机汤”治疗气机不畅的作用机制,从月经不调、失眠、糖尿病、食道狭窄等不同病案中分析调畅气机法在常见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管竞环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肺肾不足、风热伤肾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病机,提出益气目肾、清热解毒的基本治法,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二半汤,临床疗效得到认可.在运用二半汤多年经验积累上提出疾病归经理论且治则不变,调整二半汤组方,将方中金银花、连翘、蝉蜕、麦冬、桔梗、党参、半边莲不归肾经药物分别对应替换为大青叶、败酱草、菊花、天冬、海浮石、西洋参、蒲公英归肾经药物,其余药物如半枝莲、地肤子、益母草、玄参、黄芪、甘草均不变制成一半汤,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范高俊;潘静;刘益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中所使用的炮制类药物发现,李东垣在临床用药方面十分注重药物的炮制,其内涵主要有助脾以升清、理胃以助降、调理气机酒炙升散、纠偏以护正等.可见李东垣在临证之中灵活运用炮制类药物,既蕴含其重视脾胃在全身气血生化和调节气机升降中的重要地位,亦表现出炮制药物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国娥;刘统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龚廷贤治疗血证的特色与经验.方法:以《寿世保元》血证相关篇章中的方剂及药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结合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方药数据进行各类分析.结果:构建龚廷贤临证方药数据库,挖掘归纳出其治疗血证组方用药特点符合“补益中州、滋阴降火、引血归元”的原则.结论:阐释龚廷贤治疗血证的特色和组方用药基本规律,为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季庭竹;吴承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经验集录,书中“痹”篇对痹病辨治论述较为详尽,是其治痹医案的重要篇章.通过研读《临证指南医案·痹》中所载医案,分析总结其治疗痹病特点,发现叶天氏辨证治疗痹病时多法相参,在辩寒热虚实的基础上,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久病入络”学说以及奇经辨治,强调以“通法”治痹屡获良效.其辨治痹病不仅继承了前人经验,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辩治思想值得后世医家借鉴参考.
作者:徐子涵;蔡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不同评价系统在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制定相应诊疗规范.方法:采用大样本平行对照、随机分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对408例周同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确定不同评价系统在本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隔姜灸、电针、毫针、西药、中药组组内比较,H-B分级得分、面功能计分总分、面功能计分分级在治疗中、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组间两两比较,H-B分级得分、面功能计分总分在不同观察时点显示,西药组与其余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间经两两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功能计分分级结果显示,在不同观察时点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分级敏感,其次为面功能总分计分,面功能总分分级不敏感.
作者:王兵;杨金洪;陈枫;胡静;吴成思;刘东霞;姜爱平;王莹莹;周宇;庞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参苓白术颗粒对功能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腹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58例,B组42例,A组用美纳舒参苓白术颗粒(3g/袋),B组用腾药参苓白术颗粒(6g/袋);复诊及随访时间为14 d、28 d,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在改善腹泻次数、便质、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纳舒参苓白术颗粒(3 g/袋)疗效优于腾药参苓白术颗粒(6 g/袋).结论:通过比较2种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伟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灵枢》蕴含了古人丰富的医学思想,亦属首部对古代针灸理论集中探讨的论著.透过《灵枢·口问》,从对经文本义的阐释出发,探讨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人体之生命健康与疾病观、针灸疗法之运用以及有关“气”的论述与内涵等三方面内容,挖掘其中隐藏的深层思想与观念,明确古人注重通过对人体现象的观测以预防疾病,并广泛运用针刺疗法进行调养,在探讨医理过程中巧妙运用“气”的丰富内涵与灵活的表现力等特点,基于此进一步引申对现代医学实践的启示.
作者:姜姗;李素云;赵京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胃气又称中气,即脾胃之气,保胃气学术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张仲景将保胃气学术思想首次运用于临床实践,对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张仲景不仅通过审察胃气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而且在方剂配伍、方剂使用、药量甄选及药物煎服、药后调护上都注重保护胃气.故从判断预后察胃气、治疗用药保胃气、煎服调护养胃气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保胃气的学术思想.笔者受张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启发,临床辩治肺胀病时重视调理脾胃,认为脾胃亏虚是肺胀病重要的病理基础,培土生金法是其主要的治疗原则.
作者:张朝宁;李金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发展中伴随着对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科学吸收与创新,构建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的演进,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使中医学面临转型问题.中医学应该是什么样的转型?这涉及到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问题.总结中医学历史上的演化发展规律,发现中医学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在现代应该是动态适应进化型转型,这可为中医药学现代转型提供基础理论.
作者:申俊龙;周晨婷;魏鲁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改善围术期系列处理,提高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方法:在多次造模中不断摸索,通过筛选动物、调整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手术及围术期护理等提高模型存活率,同时通过调整结扎位点控制致心衰的程度.结果:通过调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心功能下降明显.结论:通过改善系列围术期处理,可以较好地提高心梗致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稳定可行的心衰大鼠模型.
作者:周政;陈梓欣;陈洁;申啸笑;唐雅琴;冼绍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属于罕见病,临床病程呈反复复发缓解表现,现代医学在急性期过后缺乏良好的控制方法.临证以肝血虚寒生风为病机,个体化辨治,在促进达到完全缓解、缩短达到完全缓解的时程、延长缓解期时间、减少复发、减轻复发的损害程度、改善或消除神经损伤病灶等方面,确实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洋;张法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患者各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方法:120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温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5型,同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eAg、HBV DNA及HBV前C区变异株的检测,并用B超检查脾脏肿大情况.结果:湿热中阻型ALT、AST、TBiL、DBiL明显高于其他4型.与其他3型比较,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GLo明显偏低,ALb和A/G明显偏高.脾肿大发生率高的是瘀血阻络型,较低的是湿热中阻型及各虚证.HBeAg阳性率及HBV DNA复制程度各虚证均较高,前C区基因变异率各虚证均较低.结论:湿热中阻型和肝都脾虚型患者肝脏炎症反应明显,但湿热中阻型多为疾病早期,预后较好,为黄疸的常见证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多为疾病后期,患者肝功能较低下,预后较差.
作者:雷长国;覃建锋;蔡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甘文源是甘肃省兰州市名老中医,其用“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善守古法,疗效卓著.芥炭柴胡,妙方良效.甘文源治崩漏自拟芥炭柴胡汤为主方,血止后再以归脾丸和逍遥九收功.芥炭柴胡汤的功效是补益气血、清热止崩、疏表固卫,本于气血、鼓舞化源.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与目前治疗崩漏的常用思路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特点是重视气血,略于活血和补肾,疏表固卫也是本方的一大特色;古方令法,各擅发明.中医治疗崩漏之法应是至明清趋于成熟,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又有新的变化.明清、民国乃至50年代治疗崩漏一直以补气血为主,解表药的运用也有相当比例,而补肾和活血化瘀不受重视.但至90年代后,补肾和活血化瘀已占主要地位.善守古法,历久弥新.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重视气血,佐以疏表固卫,略于活血和补肾,正是善守滥觞于明清,延续至50年代的治崩漏古法.本方传承已50余年,至今仍效用不减,历久弥新.
作者:陈春宇;任星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熟地寄生壮骨方对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及保护软骨作用.方法:采用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切取病变膝关节制备膝关节匀浆液,测定给药前后一氧化氮(N0)、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病变膝关节组织病理切片,按Mankin骨关节炎组织分类法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NO、TNF-α含量显著增大,大鼠膝骨关节Mankin评分值显著增大;与模型组比较,熟地寄生壮骨方各组NO、TNF-α含量均明显减小,大鼠膝骨关节Mankin评分值均明显减小.结论:熟地寄生壮骨方能降低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NO、TNF-α含量及改善其软骨形态,达到控制炎症及保护软骨的目的.
作者:林洁华;周颖燕;徐侦雄;何晓红;陈更新;陈玉兴;赵自明;何羿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成纤维细胞作为穴区主要的感受性细胞和效应性细胞,在接受钎刺的机械刺激后其细胞形态结构、周长和横截面积等均会发生规律性改变.同时机械力刺激还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生长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及细胞骨架重构等,这一系列变化的发生可能与力学效应激活成纤维细胞膜上的整合素和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从而导致机械力作用向生物化学信号的转换,由此推断成纤维细胞的改变在针刺的力传导途径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作者:张小红;蔡定均;王宇;黄士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素问·奇病论》经文“人生而有病癫疾者”并提出笔者之看法.赞成古今不少医家释此段经文之“癫疾”为癫痫之看法,然认为此段经文“癫疾”之病因记述并不符合临床实际,后世医家随其意之所释并不可取.后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固然是中医学经典之祖,然受限于成书时之历史条件,必然会有某些欠妥之处,这就需要后学者继承时扬其精华,弃其不妥,方能使这块瑰宝更加大放异彩.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