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

田艳春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增生,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结果:经彩色多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增生性斑块的患者有51例,增生性包块或结节的患者有1例,导管扩张与增生性囊肿的患者有17例,乳腺弥漫性回声异常的患者有25例,其中发生误诊的患者有5例,均怀疑为恶性病灶,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5.0%。结论:彩色多普勒彩生检查具有无创,无损,无副作用等特点,能全面观察患者乳腺体内部的结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G+菌与2013年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宋爱芹;孟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确认一特定蛋白与抑郁症有关

    以往的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大脑中关键成分的含量要低于非抑郁症患者。而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与抑郁症相关的关键成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 G F9)蛋白,其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含量远高于非抑郁症患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开胸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开胸手术患者疼痛评分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h、手术后1d、手术后2d、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92±0.78)、(4.12±0.52)、(3.10±0.79)、(2.09±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d、手术后3d的焦虑评分分别为(40.34±7.33)、(32.12±5.12),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开胸手术患者临床中有效应用,不但能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代书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我院护生医院感染教育的主要做法

    目的:探讨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方法:将医院感染知识作为实习生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认识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熟悉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从工作上预防;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从操作上杜绝。结果: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普遍提高,有效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管理很有必要,是提高和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梅花;李渠;李占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白内障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处理,观察组37例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术后3d,观察组的眼压值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而视力值明显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的两项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成本方面,观察组为(1402.5±233.0)元,相比对照组的(3028.2±324.6)元明显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成本较低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巩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与常规接产技术的临床观察比较。结果: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有利于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水肿及疼痛度,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论:无保护会阴接产术提高了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这一技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文娟;沈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实践

    手术护理是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因此对于手术护理需要高度重视。传统的手术护理缺乏整体护理的概念,对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等方面缺乏认识。目前优质护理已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开展,能使患者享受到满意的服务,减少护理不周导致手术失败。

    作者:詹莹昱;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与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探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的报告,并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及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策略。结果: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55例患儿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从而诱发不良反应,占91.67%;诱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药物共有18种,其中主要诱发药物有:抗菌药物类共有6个品种21例次,占33.33%;中成药类共有5个品种23例次,占27.78%。结论: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进行适量口服,按照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酌量给药,提高对儿科药物的检查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粟乃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结果:2月后对比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元红;黄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心理资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急诊科护士40名和内外科护士40名,运用工作倦怠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心理资本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P<0.05);心理资本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提升心理资本,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作者:严鹏;王兴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白血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实验者采取流式细胞仪技术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C D11b+、C D54+以及C D18+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C D3+、C D4+、C D8+以及C D4+/C D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研究组患者CD3+、CD4+以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减少,且两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明显变小,证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结论: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自细胞粘附分子C D11b、C D54以及C D l8表达增多,而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下降。

    作者:王洪流;刘胜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儿童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在对症支持疗法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等主要症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翟德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与抗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形失血与抗凝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82例,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结合患者的自主选择应用抗凝药物,其中低分子肝素钙35例(低分子肝素钙组),利伐沙班片21例(利伐沙班片组)华法林钠26例(华法林钠组),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并应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三组患者在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隐形出血量,低分子肝素钙组隐性失血量401.14±20.85ml;利伐沙班片组隐性失血量(402.24±24.91)ml;华法林钠组隐性失血量400.27±25.56ml。比较三组患者隐形失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存在大量隐形失血,其中隐形失血量估计可达显性失血量的4~5倍。2.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三种不同抗凝药物在隐性失血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聂升波;沈向阳;汤继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应用及护理进展,包括应用指征,围术期整体、全面护理干预,并发症防范等,对增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意义显著,确保了患者临床安全,本次研究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杨月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116例无偿献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自愿的情况下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55%,明显比对照组的91.38%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模式在血站采血护理的应用,能够对护理质量明显改善,确保采血质量,促使无偿献血人员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杨锦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22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6%,对照组为82.1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肖军;李晓燕;高艺真;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米非司酮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在医院当中选取了一百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人数都是五十人,两组都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实验组当中的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点二,痊愈率是百分之八十四点一,对照组总有效率是百分之五十六点七,痊愈率是百分之四十三点三。结论:手术治疗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张亚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6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组和单纯放化疗组各34例。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组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都比单纯放化疗组明显要好,而且在白细胞减少、急性口腔粘膜反应及颈部皮肤反应的毒副反应程度上相对轻。结论: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毒副反应,可作为鼻咽癌治疗的常用方法。

    作者:陈斌;裴冬;侍红泰;朱海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质细胞共培养造血干细胞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发育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方案。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作用,本文对基质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哲;曾宪卓;鲁菲;郭明辉;董慧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并分析C 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413例需要进行C 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利用高压注射器采用经外周静脉通道注射的方式注射造影剂。观察患者造影剂外渗的情况,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外泄,发生率为1.69%,其中2例患者的造影剂渗出量在50m l以上,渗出量在20m l~50m l之间的患者3例,2例患者的渗出量不足20m l。为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为临床患者采用CT增强扫描,造成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手段进行处理,能够更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CT扫描的诊断质量。

    作者:王丽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