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东主;华青措;斗周才让;尕藏多吉;多杰措;周加太
偏头痛病在脑络,其脑络病变既包括脑气络病变也包含脑血络病变,且在偏头痛的病程发展过程中,脑络可由功能性障碍逐渐发展到结构性损伤.针刺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可通过疏通脑络而达到防治偏头痛的目的.在偏头痛的发展过程中,其脑络病变具有动态演变的特点,因此针刺防治偏头痛的方案也应作出动态调整.在偏头痛发作期需积极止痛,缓解期需预防症状反复,偏头痛的发病之初需调整脑络功能障碍,病久不愈则需预防脑络的结构性损伤.
作者:张树森;鲁凌云;赵妍;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风湿宁胶囊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ofacitinib组(15mg· kg-1)和风湿宁高、中、低剂量组(1.32,0.66,0.33 g· kg-1)每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湿环境结合Ⅱ型胶原诱导的方法制备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药物对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滑膜组织JAK2、STAT3及JAK2/STAT3通路负反馈抑制因子SOCS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风湿宁胶囊可显著降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度,抑制JAK2、STAT3 mRNA及蛋白的过表达,促进SOCS3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风湿宁胶囊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作用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永辉;张晓园;李艳彦;周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病征的一类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在瘿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治疗瘿病重视情志病因,地甲病与情志病因关系密切,在现代也得到证实.故探讨瘿病(地甲病)情志病因的西医和中医原理,一是作为地甲病病因,情志的原理应是应激;二是应激导致地甲病发病和加重,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地甲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即应激导致对甲状腺激素需求的增加,地甲病有非应激或应激情况下甲状腺功能不足,所以只能通过甲状腺肿大来弥补.①地甲病患者针对缺碘,一直在进行代偿;②一般认为这种代偿已经足够了,地甲病患者没有甲低.但重病区出现克汀病,显然说明重病区地甲病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失代偿;③而IDD的发现,实际上说明轻、中度病区地甲病患者在应激的情况下也是失代偿的.那么显然重病区的患者在非应激情况下应该就有甲低(失代偿).三是甲减是寒证、阳虚.结论:瘿病(地甲病)情志病因的原理是甲减(从中医角度看是寒证、阳虚)基础上的应激.
作者:孔林;于峥;苏静;陈小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藏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配伍规律.方法:以“藏医”“藏药”“萎缩性胃炎”“复方”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纳入1992 ~2014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藏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18首方剂247味藏药材,其中使用次数高的藏药有白豆蔻、石榴子、荜茇、藏木香、寒水石、草红花等,使用次数高的药味有“苦”“甘”等,配伍剂量高的藏药有寒水石、石榴、白豆蔻、余甘子、甘青青兰、沙棘等,使用次数高的功效为“寒”“热”等.结论:藏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六味、八功效、剂量”等用药规律揭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可分型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而且表明赤巴型的出现率较高,其次为“隆型”或“培根型.”单药材中排序前4位的都具有“热性”功效,这为藏药治疗胃病以培根为主的配伍理论提供了依据.
作者:仁青东主;华青措;斗周才让;尕藏多吉;多杰措;周加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当归、三棱-莪术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主动脉组织Cyr61、Sgk1、Ch25h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只5周龄Apoe基因缺陷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组、低活血药组、高活血药组、低破血药组、高破血药组6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给药连续8周,处理动物并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T-PCR法进行验证.结果:川芎-当归、三棱-莪术均能下调Cyr61、Sgk1、Ch25h基因表达水平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活血药(当归、川芎)、破血药(三棱、莪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主动脉Cyr61、Sgk1、Ch25h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周岚;张冀东;李杨;汪典;刘丹;卢青;王敏;陈旭;罗尧岳;谢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应用三探头中医脉诊采集及分析系统,采用三部九候的方法,对各组受试者进行双手寸口六部脉象的同步采集、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脉波上升支出现锯齿样波,主波顶端有凹陷并形成M形走势,此两种特征波检出率为55.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脉象信息中存在特异性波形,为中医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和重大疾病的早期中医客观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徐刚;魏红;李凤珠;依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痛泻要方载于多部医学古籍中用于治疗痛泻,现今在众多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药中应用频率高.故历数古籍中该方用量的记载,在换算成现代用药剂量的同时指出不同记载的差异,结合近5年间名老中医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对比分析古今运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的用药剂量因其所治疾病的病机略有差异以及方中药物不同的炮制而有所变动.对痛泻要方用药剂量的研究,有助于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脾虚痰浊动脉硬化(AS)巴马小型猪肾组织水通道蛋白的改变及益气健脾法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脾虚痰浊AS模型)、益气健脾组各5只,以高脂饮食喂饲加跑步劳倦结合冠脉球囊拉伤建立脾虚痰浊AS模型.正常组巴马小型猪喂饲正常饲料,模型组球囊冠脉拉伤后高脂饲料结合跑步过劳制备脾虚痰浊AS模型,益气健脾组在模型组处理基础上于高脂饲料中添加益气健脾中药,观察48周后各组巴马小猪的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肾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水通道蛋白(AQP)1、2、3及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磷酸化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可见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肾组织AQP1、2、3下调,cAMP/PKA/CREB通路下调,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组可上调肾组织AQP1、2、3及cAMP/PKA通路.结论:脾虚痰浊AS模型可见肾组织病理损伤,肾组织AQP1、2、3下调,益气健脾法可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上调脾虚痰浊AS模型肾脏水通道蛋白的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AMP/PKA通路相关.
作者:石月萍;贾连群;宋囡;刘晶晶;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山药和杏仁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故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杏仁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发现山药和杏仁配伍在滋阴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肺气不足之咳嗽气喘、多痰、津枯肠燥便秘、大便艰难、老人或产后血虚便秘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希望这一结论对山药和杏仁的临床配伍运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滢;舒承倩;唐欣;曾志华;周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现代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结果,体现了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融合.现代中药药名包含现代医学术语与中医药传统术语,如何在翻译时体现其中医药特质是中医药英译研究的重要命题.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实用英文中医词典》出发,探讨“现代中药”药名翻译策略,认为“现代中药”药名翻译首先要确定中医药特质,通过“中西结合”的形式,实现中医药国际化过程.
作者:赵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龙砂医家吴达熟谙运气学说撰《医学求是》,认为“证之变化,随岁时而转旋”,主张“因病以测岁气,非执岁气以求病”,灵活运用运气理论预测疫病发生、分析其病因病机、证候并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其运气学说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经验对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陶国水;顾植山;陆曙;吴波;孔令晶;陈冰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五禽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对照组和雷火灸对照组、五禽戏对照组、雷火灸+五禽戏治疗组各30例,艾灸治疗组和雷火灸治疗组以及雷火灸+五禽戏治疗组均选取气海穴、关元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三阴交穴、心腧穴、脾腧穴,点燃灸条开始施灸.艾灸组和雷火灸组均采用温和灸方法,五禽戏治疗组患者和雷火灸+五禽戏治疗组患者五禽戏练习方法:从起势调息,依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至引气归元收功,按照程序进行练习1遍然后行雷火灸治疗,每周1至周6连续治疗6d,周日休息1d,4周为1个疗程.结果:雷火灸+五禽戏治疗组在改善疲劳症状方面优于3个对照组,4组对改善患者体液免疫(血清IgG、IgA、IgM)水平无显著作用;(外周血CD3+、CD4+、CD8+)雷火灸+五禽戏治疗组治疗后与3个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火灸+五禽戏治疗组治疗后总体疗效优于3个对照组.结论:雷火灸结合五禽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那坤;赵冬琰;胡菱;李莹;何建根;武亮;孙洁;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艾炷灸对哮喘模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哮喘模型组、艾炷灸治疗组、硫酸特布他林(Terbutaline Sulfate,TS)阳性组,空白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其余各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激发哮喘,哮喘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利用生理盐水雾化、TS雾化液、艾炷灸进行治疗,2周后测小鼠血清的MDA、SOD、NO值,观察对比各组肺组织形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MDA、NO水平显著增高;与哮喘模型组比较,TS阳性组、艾炷灸治疗组的MDA水平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SOD水平显著降低;与哮喘模型组比较,TS阳性组、艾炷灸治疗组的SOD水平显著增加.结论:艾炷灸能明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机体NO、MDA水平,增强SOD的活力有关.
作者:谢玲玲;李品纯;潘凤霞;朱北胜;李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病例103例(脱落3例),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单硝酸异山梨脂缓释片、美托洛尔片、阿司匹林片等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同对照组西药治疗并口服脑心通胶囊,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试验组总有效率高达84%,显效22例,有效20例;2组在心电图疗效比较中,对照组总有效率74%,显效16例,有效21例;试验组总有效率88%,显效28例,有效16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作者:丛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肺消古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素问·气厥论》中明确指出其病机为“心移寒于肺”,但仍有诸多医家认为其病机为热,故将其归于上消膈消.为探讨其中原因,经系统梳理清代及以前的文献,关于肺消的认识可归纳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内经》中提出肺消因寒而致,第二阶段隋唐时期肺消寒郁而热的理论产生,第三阶段宋金元时期提出肺消补肺金平心火的治疗原则与方剂及肺消从火论断的观点,第四阶段明清时期虚寒所致肺消的理论形成.分析上述4个阶段的认识特点,我们有理由认为肺消之病因病机主要为虚寒,与上消、膈消有本质的不同;就肺消“饮一溲二”及“死不治”的特点来看,其与现代所谓“下消”的末期(阴损及阳)相近.
作者:赵令竹;鞠宝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9种体质人群的体脂肪量分布情况,探讨不同体质体脂肪量之间的差异.方法:以133名单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体检者体脂肪量数据,根据体质量表评测及医用远红外热成像仪辅助诊断,确定受检者体质结果.运用SPSS22.022.0统计软件对不同体质人群的体脂肪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体质之间体脂肪量均值不同,组间比较平和质和痰湿质、阴虚质分别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体质人群体脂肪量高,阴虚体质人群体脂肪量低.结论:本研究表明不同体质人群的体脂肪量不同,其结果符合9种体质生理本质,测量体脂肪量是对9种体质客观化检测的新方法.
作者:李洪娟;杨露;胡斌强;李雪婷;南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组方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D收集中医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实验研究、临床经验报道两类文献,提取中药建立数据库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关联分析显示,符合关联规则的药对26对,三药组合125组,四药组合145组,五药组合79组,六药组合31组,七药组合8组,八药组合仅1组.结论:六味地黄丸+钩藤+牛膝符合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机,临证加减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基本方,但这8味中药是基于数据挖掘所得,专门针对这8药组合的文献较少,今后尚需通过临床及实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郑绍勇;丁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番泻叶灌胃加饥饱失常复制小鼠脾虚模型,经金番止泻胶囊治疗后,以菌落计数法检测其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数量;采用纸片扩散法、试管2倍稀释法考察金番止泻胶囊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均升高,金番止泻胶囊高(1.2 g-kg-1)、低剂量组(0.6 g· kg-1)指标均有一定的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MIC(mg·mL-1)分别为12.8、8.51、6.4、7.6、8.27.结论: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在体外有抑菌作用.
作者:刘佩沂;赖岳晓;田素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望小儿指纹也称望虎口三关脉纹,是中医儿科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诊法之一.笔者参考多部古籍资料就望小儿指纹诊法起源、理论依据及其所包含望三关、颜色等内容进行梳理.该诊法融合经络学说、五色主病理论、寸口脉学说等思想,自唐朝起源,历经多代医家验证传承至今,是值得用现代科学探索发展并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中医儿科诊断方法.该诊法补充完善了临床四诊信息,利于辨证论治,不仅可作为诊断用法,还可作为病情观测指标并判断疾病预后、转归,部分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亦证实该诊法具有科学性及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侯雅静;陈家旭;刘玥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大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在通便能力上的差异.方法:严格依《伤寒论》制备两方原液,12位受试者先后服用两方,观察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并收集粪便,记录腹泻时间、次数和体质量变化,测定粪便上清Na+、C1-、K+、Ca2、SO42、葡萄糖、蛋白和密度、隐血.结果:在调胃承气汤服用剂量减半的情况下,受试者不适程度明显较服大承气汤为重,但基本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在首次腹泻时间、6h、24 h内腹泻次数和体质量变化方面,调胃承气汤较大承气汤强30% ~40%左右;Na+、K+、Ca2、SOi-浓度较原液明显降低,隐血试验为阴性.结论:调胃承气汤的泻下力较大承气汤峻烈,二方均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而无肠黏膜损害,其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吴中平;韩燕;朱文清;储成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