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梅
2000年1月~2003年10月对我院门诊及住院250例中晚孕期检查及待产孕妇产前行B超检查,发现脐带绕颈73例,报道如下:
作者:丁中正;闫泗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肌酶水平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急性氟乙酰胺(CK,CK-MB,AST,LDH,α-HBDH)中毒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结果: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毒后第1~7d血清心肌酶均明显升高(P<0.01),第3~7d达到高峰.入院时中、重度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度中毒患者(P<0.01),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乙酰胺中毒确可引起心肌损害,且中毒程度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心肌酶可作为一个判断氟乙酰胺中毒病情变化、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孙杰;潘超雄;彭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肝硬化早期诊断的临床特征,测定门静脉系统血流参数,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采用(VIVID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于正常人及早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进行对照.结果:早期肝硬化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减慢.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肝硬化门静脉处于高循环动态状态,用CDFI观察门静脉及脾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作者:姜翠阁;魏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应及时诊断,先静注50%葡萄糖(GS),继以5%~10%GS维持静滴,并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吸O2等治疗,防止再次低血糖反应.
作者:李绍祥;刘奎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2002年8月~2003年8月,开展全子宫内膜电切术26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宋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囊性扩张症.采取囊肿切除,胆道重建作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的标准术式已无争议[1].我院1992年~2001年采取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林;魏建民;黄岭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利钠肽类(natriuretic-peptide,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心血管调节肽,具有排钠利尿,松弛血管平滑肌及抑制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学全过程.
作者:任节;段宝祥;毛建华;陈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于2003年4月~2003年10月间,在社区门诊的高血压病人中,选用波依定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并与硝苯地平的疗效组相比较,以探讨其降压疗效及病人耐受性.
作者:毛永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报道3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通过对有机磷中毒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发病机理的探讨,我们认为在康复过程中合理脱机很重要,并详细介绍呼吸机的操作步骤以及在脱机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动脉血气等变化.
作者:廖文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常有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近5年来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证实的32例小脑梗死分析如下:
作者:蔡亦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段、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采用一次病灶清除植骨脊柱钢板内固定胸段、胸腰段脊柱结核共12例.其中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5例.均经一次手术治疗,其中4例为一次麻醉下两侧入路清除病灶.8例为一侧入路清除病灶.结果:1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经6月~2年的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胸段、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在一次麻醉下清除病灶结合脊柱钢板内固定达到一次手术而治愈的目的.
作者:支小卫;高曙宏;高峰;何泽;石学时;王海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了解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病变范围、有无并发症、抗结核药物的影响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BACKMANCX9全自动生化仪对38例患者的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病变范围(t=1.695,P<0.05)、有无并发症(t=2.03),P<0.05)、抗结核药物的治疗(t=1.735,P< 0.05)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动态检测血尿酸含量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戴恒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7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n=25)、氯沙坦(n=27)及两药合用(n=24)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24hUAE、血清尿素(BUN)、血清肌酐(Cr),进行同期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后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24hUAE、Cr、BUN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苯那普利组与氯沙坦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联用组疗效明显优于苯那普利组及氯沙坦组.结论:AC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合理的、安全的.
作者:龚旭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中人工CO2气腹对心肌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6例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用人工气腹机注入CO2压力12mmHg,麻醉前及人工气腹后4Hr各采左肘静脉血3ml,分别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蛋白(cTnT)水平.结果:人工气腹后CK、CK-MB、LDH均明显高于术前,而cTnT水平较麻醉前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尤其是原有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易致心肌损伤.
作者:徐晨婕;朱健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儿科在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中,随机选择40例应用法莫替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树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观察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分别用凯西莱与护肝片类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显效所需时间平均为9.8+6.5d,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ALT、AST、γ-GT复常分别为96.7%、93.3%、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AST、γ-GT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优于护肝片类.
作者:王均科;牟小平;张鹏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丝线环形缝扎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2003年丝线环形缝扎治疗184例移位髌骨骨折的经验.结果:随访6个月~2年,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91.8%.结论:丝线环形缝扎固定是治疗髋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王玉玲;张连平;杜兵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施行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7月~2001年8月对300例足月或过期妊娠孕妇分组采用米索前列醇(米索)、蓖麻油引产餐及催产素低浓度静滴引产,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观察研究.
作者:班慧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肾脏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24h尿蛋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肝功、肾功.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尿蛋白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FBG及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有肾脏保护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