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48例临床分析

陈召廷;孙华北;何培武;高山;石祥飞

关键词:迟发性, 颅内血肿, 外伤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规律,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的4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就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性损伤的关系、致伤原因、迟发血肿部位、血肿形成时间及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关系与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2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38例,经3次CT检查确诊10例.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伤后72h内(83.3%),往往出现首次CT证实有脑挫裂伤的部位,且多为额颞部(64.6%),手术治疗43例次,保守治疗7例,死亡11例.结论:中老年人,减速伤及造成的对冲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低血压、强力脱水等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痫的发生特点及预防

    目的:探讨子痫发生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88年5月~2003年4月我院住院子痫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子痫发生率0.39%,76.5%为不定期或从未产前检查的患者;②近5年发生率明显下降,但院内产时、产后子痫发生率却明显增多;③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④6例有血钙检测的患者中,5例存在低血钙.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重视孕期宣教及产前检查,应用足够量的硫酸镁,减少产时、产后的不良刺激,开展术后镇痛等,可降低子痫的发生.

    作者:魏璐华;蒋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碘伏联合硫糖铝治疗感染伤口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碘伏联合硫糖铝治疗感染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院换药感染伤口的青壮年患者3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90例,比较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缩短1.77d,换药次数平均减少2.17次,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碘伏联合硫糖铝治疗感染伤口优于常规换药方式.

    作者:张汝花;赵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在手指复合伤中的应用

    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瓣、骨皮瓣、肌腱骨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结果: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林浩;邓少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危重儿抢救26例

    复方苯乙哌淀(D-CO)中毒在基层医院比较常见,我院于1997~2001年共收治56例D-CO中毒患儿,其中危重儿26例,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树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与所在非对称性小关节中突出方向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与所在非对称性小关节中突出方向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0年间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病例,选择其中椎小关节非对称者309例,随访3~9年计算机各个方向突出复发的例数.结果:309例中向小关节矢状位突出176例,术后复发27例(15.34%);中央型突出75例,术后果复发4例(5.33%);冠状位突出58例,术后复发2例(3.45%);每二组对照,矢状位突出复发率较冠状位或中央型突出复发率高,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体小关节非对称时,椎间盘向矢状位突出术后较易复发;测量小关节角是否对称对术中修复椎体稳定性,减少复发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定友;周梅香;顾建华;孙维高;陈宇;钱金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伤性脑干梗塞的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干梗塞系指明确的头部外伤后出现的原发性脑干缺血性损伤,临床上较为少见[1,2作者1999年10月~2003年10月间,诊治1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世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

    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检出颅外动脉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对防治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我院2000年~2003年67例Ⅱ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行高频超声检查,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黄福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诊外科治疗43例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60岁以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3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征、手术时机与急诊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本组治愈42例(97.7%),死亡1例(2.3%),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不符,应引起临床重视.急诊状态下,如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术式应简单灵活.围手术期处理应全面检查,纠正内科伴发病,术后作好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护理,保证切口愈合.

    作者:冯新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川芎嗪与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86例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一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产生皮肤紫癜,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在冬春季多见,以儿童发病为主.该病被认为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也无统一意见.我院从1999年10月以来应用川芎嗪与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8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力平之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力平之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力平之200mg/粒,每晚1粒,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血糖以及CK水平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力平之治疗12周后血清TC、LDL-C、TG、Apro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HDL-C、AproA水平均有显著的上升,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少而轻,主要有腹胀、食欲减退、乏力现象.结论:力平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作者:徐金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专职人员按照设计表格要求,对1654例住院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654例住院患者中1333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60%,预防用药占64.14%,治疗用药占32.41%,无指征用药占3.45%,外科系统多以新型广谱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经验用药占85.82%,根据药敏选药仅占14.18%.结论:加强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作者:杜瑞玲;肖春燕;蔡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急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4例临床诊治经验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急诊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损伤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1,2],同时手术安全性较高,但其有一定的适应证和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1995年3月~2003年6月我院在行急诊胆囊切除术时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74例,无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臻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过敏性紫癜4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45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过敏性紫癜,青少年好发;单纯皮肤型(12例)及混合型(14例)占多数;治疗采用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全部治愈.结论: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创伤性膈疝诊治

    1990年~2003年本院共收治18例创伤性膈疝,均经手术证实,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56岁,平均38岁.

    作者:邢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乳管内视镜与乳管造影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乳管内视镜与乳管造影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方面的差别.方法:乳头溢液病人175例先行X线下造影检查,后行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对比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造影检查.结论: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检查明显优于X线造影检查,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X线造影检查.

    作者:王文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头孢拉定致血尿23例临床分析

    我院肾脏病科2001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药物性血尿38例,其中头孢拉定所致者23例,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时用该药引起,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复方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145例疗效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我们于1997年8月~2002年10月运用复方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145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阿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焦作地区2001~200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梅毒检测采用ELISA方法,利用Excel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从54300名无偿献血者中检出梅毒阳性58人,梅毒平均阳性率为0.107%;男女梅毒阳性率存在明显的差异(X2=4.3,P《0.05).结论: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属于低发病区,本地区梅毒高发人群是文化程度低的无偿献血者,高发年龄20~40岁,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梅毒.

    作者:吕振普;张国平;韩惠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A及肝组织中HBsAg HBcAg表达

    目的:了解HBsAg阴性的乙肝患者血清DNA及肝组织中HBsAg HBcAg的表达.方法:对近四年33例病因不明的慢性肝病患者及HBsAg自然转阴的1 7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3例HBsAg阴性的慢肝患者中,8例血清中可检测到HBVDNA;2例HBVDNA阴性患者肝组织中可检测到HBsAgHBcAg.17例HBsAg自然转阴的乙肝患者中,12例血清中可检测到HBVDNA阳性者共20例,18例肝活检,肝组织中均可检测到HBsAg和/或HBcAg.结论:HBsAg阴性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转阴并意味着病毒血症的清除和乙肝的痊愈,须进一步检测血清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 HBcAg.

    作者:余卫华;万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

    胆汁酸(TBA)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清TBA水平能反映肝实质性损伤[1].因此它的诊断价值已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还能反映病情发展和评估预后.本文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测定血清TBA浓度,对各类型肝病进行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