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性紫癜45例临床分析

刘秀英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45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过敏性紫癜,青少年好发;单纯皮肤型(12例)及混合型(14例)占多数;治疗采用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全部治愈.结论: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2月~12月,共施行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术中均使用自制简易腔镜手助器.结果:5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分别随访10个月和1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手助腹腔镜具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等特点.自制简易腔镜手助器使用方便、经济实惠,有利于基层医院手助腹腔镜的开展.

    作者:卢子文;王天济;吴松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手部挤压伤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手部挤压伤的综合治疗.方法:24例病人中,其中男15例,女11例,回顾性的分析了手部挤压伤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结果:24例病人随访时间1~5a,按照TAM系统标准,总优良率达62.5%.结论:手部挤压伤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功能.

    作者:崔庆元;王祥善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乳管内视镜与乳管造影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乳管内视镜与乳管造影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方面的差别.方法:乳头溢液病人175例先行X线下造影检查,后行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对比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造影检查.结论: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检查明显优于X线造影检查,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X线造影检查.

    作者:王文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原因分析.方法:对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经予血塞通和丹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粘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治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切变率下血粘度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只有20S-1及40S-1治疗前后有差异.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疗效认为与对血液粘度的改善有关.

    作者:金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复方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145例疗效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我们于1997年8月~2002年10月运用复方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145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阿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13例临床分析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 polyposis FAP)是一种可累及结、直肠,具有很大癌变倾向的遗传性疾病.现结合13例病例资料就其临床特性及诊治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卢红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5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0.25%布比卡因组Ⅰ(n=17)和0.25%罗哌卡因组Ⅱ(n=18).观察两组用药后对MAP、HR、SpO2的影响.结果:Ⅰ组注药后10min、20min时MAP、HR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Ⅱ组10min、20min、40min时MAP都有下降,但HR变化不明显,SpO2两组都变化不大.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都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小,但对循环功能影响应引起重视.

    作者:瞿波;侯望平;方锐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动脉血气的影响,评估其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3年8月收治ARDS患者58例,随机分lipo-PGE1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入院48h后静脉滴注lipo-PGE13ng·kg-1·min-1,维持2h,每天2次,连用7~14d.比较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O2、氧合指数(氧分压/吸氧分数)、肺顺应性恢复较对照组早(P《0.01,P《0.05,P《0.05)lipo-PGE1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量.结论:lipo-PGE1对ARDS患者有较好疗效,提高生存率,缩短住ICU时间.

    作者:柳元化;邵学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注维生素K1佐治毛细支气管炎118例临床

    目的:观察维生素K1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病例均经常规抗感染,对症及雾化吸入、吸痰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K.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90%.两组疗效观察比较,0.01《P《0.05,有明显差异性.结论:静注维生素K1对缓解干咳、减轻哭闹、腹胀、吐泻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丁显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用高锰酸钾治疗烧伤晚期顽固性复发创面

    目的:观察高锰酸钾液外用对烧伤晚期顽固性复发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均为15例,分别与换药时加用1:5000、1:2000、1:1000高锰酸钾液湿敷30min及1空白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各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作X2检验,P《0.05或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除用药时创面有疼痛外,未见其它全身毒副反应.结论:外用高锰酸钾不失为治疗烧伤晚期顽固性复发创面的良好手段,且方便、价廉.

    作者:林邦长;孙菊妹;叶礼岳;王史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子痫的发生特点及预防

    目的:探讨子痫发生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88年5月~2003年4月我院住院子痫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子痫发生率0.39%,76.5%为不定期或从未产前检查的患者;②近5年发生率明显下降,但院内产时、产后子痫发生率却明显增多;③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④6例有血钙检测的患者中,5例存在低血钙.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重视孕期宣教及产前检查,应用足够量的硫酸镁,减少产时、产后的不良刺激,开展术后镇痛等,可降低子痫的发生.

    作者:魏璐华;蒋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引产的安全性及对分娩的影响.方法:84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用米索前列醇25ug阴道用药,每4h1次至正式临产.结果: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总有效率为97.5%,用药后宫颈Bishop评分增加4.20±1. 20,总产程7.5±2.56,新生儿Apgar评分8.89±1.11,未发生强直性宫缩,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等不良后果.结论: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及增加宫口扩张速度,缩短产程,无并发症,胎儿出生后评分Apgar正常,母婴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作者:杨淑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26例体弱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

    目的:探讨和提高对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认识.方法:对26例体弱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手术26例,随访19例,优9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3.6%.结论:对体弱,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时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友仁;徐生根;徐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的对比

    本文回顾分析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探讨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急性肺栓塞均为我院1999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连续住院患者,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6~76岁(平均51. 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6例,2型糖尿病5例,恶性肿瘤2例,脑血管病7例,外伤及手术后19例.34例(73.9%)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焦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住院溶栓疗效比较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院前溶栓和住院溶栓在时间上及疗效上的比较,发现前者的优越性.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室进行静脉溶栓,观察疗效,并与随机统计的既往住院后溶栓的19例心肌梗死病人比较.结果:院前组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30min~12h,再通率76.0%,临床治愈率73.3%,病死率14.3%;住院组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60分钟~12h,再通率73.6%,临床治愈率68.4%,病死率15.8%.时间上及疗效上前者优于或相当于后者.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疗效肯定,安全可行.院前溶栓可以为患者争取时间,及早期解除痛苦.

    作者:杨振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诊外科治疗43例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60岁以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3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征、手术时机与急诊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本组治愈42例(97.7%),死亡1例(2.3%),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不符,应引起临床重视.急诊状态下,如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术式应简单灵活.围手术期处理应全面检查,纠正内科伴发病,术后作好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护理,保证切口愈合.

    作者:冯新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与CT诊断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早期5例,髋关节间隙内侧增宽,股骨头稍变形,有轻微的散在碎裂.从中央到表面可见点状及小道状骨质增生,正常星芒征变形或周围呈丛状及簇状,部分相互融合;晚期13例,股骨头变形呈园帽状或蕈状,病变内发生囊变和碎裂,星芒征明显变形或消失,骨小梁均失去原有之均匀排列而融合成不规则、不均匀之粗大丛状及簇状,或呈不规则之粗大颗粒状.股骨颈缩短、增粗,大转子升高,沈通氏线不连续,髋臼窝宽而浅.髋关节普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8例股骨头前方骨皮质骨折不连续.结论:CT扫描对早期发现病变及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受累范围及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蔡先应;闫庆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出血69例分析

    根据胃镜检查,结合临床对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9例均为呕血或黑便的病人.男,58例,女11例,年龄25~70岁,其中20~30岁1 5例,31~55岁36例,56~70岁18例.①诊断诊据:有呕血、黑便病史1~3天,61例经胃镜确诊,急诊手术3例.

    作者:王国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肱骨髁上骨折四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综合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94例肱骨髁上骨折,34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1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并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3.5%.但避免了手术的再次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经济负担低;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81.8%;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95%.结论: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严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作者:王玉玲;赵淑芳;张连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分娩ASAⅠ~Ⅱ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为自愿要求镇痛无禁忌证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连接微泵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为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初产妇.观察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时出血量和产妇生命体征(Bp、P、R、SPO2)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第二产程显著缩短(P《0.05),剖宫产率降低,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生命体征(Bp、P、R、SPO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用药量少,对母婴无影响,可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张映平;陈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