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在手指复合伤中的应用

林浩;邓少杰

关键词: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软组织损伤
摘要: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瓣、骨皮瓣、肌腱骨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结果: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碘伏联合硫糖铝治疗感染伤口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碘伏联合硫糖铝治疗感染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院换药感染伤口的青壮年患者3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90例,比较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缩短1.77d,换药次数平均减少2.17次,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碘伏联合硫糖铝治疗感染伤口优于常规换药方式.

    作者:张汝花;赵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51例UAP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每日1次;B组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4100U,皮下注射q12h,连续15d.结果:B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较A组患者有显著减少、减轻(P《0.05).结论:LMWH是一种治疗UAP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生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注维生素K1佐治毛细支气管炎118例临床

    目的:观察维生素K1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病例均经常规抗感染,对症及雾化吸入、吸痰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K.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90%.两组疗效观察比较,0.01《P《0.05,有明显差异性.结论:静注维生素K1对缓解干咳、减轻哭闹、腹胀、吐泻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丁显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急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4例临床诊治经验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急诊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损伤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1,2],同时手术安全性较高,但其有一定的适应证和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1995年3月~2003年6月我院在行急诊胆囊切除术时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74例,无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臻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左室射血分数(EF)≤40%,心功能(NYHA)Ⅱ-Ⅳ级,在基础治疗上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观察心功能及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结果:观察治疗1年.比索洛尔小剂量开始,平均用量(4.11±1.21)mg/l.比索洛尔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有效率明显上升(P《0.05).LVEDD、LVESD改善,EF、FS值上升(P《0.01).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比索洛尔长期治疗可改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缩短分数,且对老年人是安全的.

    作者:徐培敬;陈颖;张枫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与所在非对称性小关节中突出方向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与所在非对称性小关节中突出方向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0年间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病例,选择其中椎小关节非对称者309例,随访3~9年计算机各个方向突出复发的例数.结果:309例中向小关节矢状位突出176例,术后复发27例(15.34%);中央型突出75例,术后果复发4例(5.33%);冠状位突出58例,术后复发2例(3.45%);每二组对照,矢状位突出复发率较冠状位或中央型突出复发率高,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体小关节非对称时,椎间盘向矢状位突出术后较易复发;测量小关节角是否对称对术中修复椎体稳定性,减少复发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定友;周梅香;顾建华;孙维高;陈宇;钱金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镍钛环抱式记忆合金治疗上肢骨折48例分析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治疗上肢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上肢(锁骨、肱骨、尺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镍钛环抱合金固定骨折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骨折临床愈合.结论: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具有创伤小,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固,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

    作者:叶飞强;利春叶;黄日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结肠梗阻急诊手术中肠道清洁的配合

    我院1998年2月~2003年6月对15例结肠梗阻急诊手术采用在术中肠管插管灌洗清洁肠道配合手术,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达到了一期手术条件.现将手术中肠道清洁的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余瑞乐;金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规律,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的4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就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性损伤的关系、致伤原因、迟发血肿部位、血肿形成时间及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关系与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2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38例,经3次CT检查确诊10例.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伤后72h内(83.3%),往往出现首次CT证实有脑挫裂伤的部位,且多为额颞部(64.6%),手术治疗43例次,保守治疗7例,死亡11例.结论:中老年人,减速伤及造成的对冲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低血压、强力脱水等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作者:陈召廷;孙华北;何培武;高山;石祥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原因分析.方法:对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经予血塞通和丹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粘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治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切变率下血粘度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只有20S-1及40S-1治疗前后有差异.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疗效认为与对血液粘度的改善有关.

    作者:金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引产的安全性及对分娩的影响.方法:84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用米索前列醇25ug阴道用药,每4h1次至正式临产.结果: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总有效率为97.5%,用药后宫颈Bishop评分增加4.20±1. 20,总产程7.5±2.56,新生儿Apgar评分8.89±1.11,未发生强直性宫缩,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等不良后果.结论: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及增加宫口扩张速度,缩短产程,无并发症,胎儿出生后评分Apgar正常,母婴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作者:杨淑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子宫内膜的临床应用

    目的:利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技术消融子宫内膜治疗功血,探讨其治疗可行性.方法:本组4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无生育要求,子宫内膜诊刮病理诊断排除癌前病变,符合功血诊断.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者38例,较前好转者3例,1例无效.结论:射频技术消融子宫内膜治疗功血,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费用低,保全子宫,且卵巢功能不受影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郭玲;康素玲;宋文月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诊外科治疗43例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60岁以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3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征、手术时机与急诊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本组治愈42例(97.7%),死亡1例(2.3%),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不符,应引起临床重视.急诊状态下,如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术式应简单灵活.围手术期处理应全面检查,纠正内科伴发病,术后作好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护理,保证切口愈合.

    作者:冯新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分娩ASAⅠ~Ⅱ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为自愿要求镇痛无禁忌证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连接微泵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为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初产妇.观察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时出血量和产妇生命体征(Bp、P、R、SPO2)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第二产程显著缩短(P《0.05),剖宫产率降低,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生命体征(Bp、P、R、SPO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用药量少,对母婴无影响,可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张映平;陈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睾丸损伤的超声诊断及其声像图分型

    目的:探讨睾丸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声像图分型.方法:分析21例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仪检查的阴囊外伤患者的声像图改变和手术所见.结果:21例阴囊外伤患者中睾丸挫伤型4例,睾丸血肿型9例,睾丸破裂型7例,正常1倒,超声检查与手术对照符合率95.2%(20/21).结论:超声检查睾丸损伤准确率高,方便易行,其声像图分型与病理改变接近,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正平;胡正彪;吴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焦作地区2001~200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梅毒检测采用ELISA方法,利用Excel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从54300名无偿献血者中检出梅毒阳性58人,梅毒平均阳性率为0.107%;男女梅毒阳性率存在明显的差异(X2=4.3,P《0.05).结论: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属于低发病区,本地区梅毒高发人群是文化程度低的无偿献血者,高发年龄20~40岁,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梅毒.

    作者:吕振普;张国平;韩惠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5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0.25%布比卡因组Ⅰ(n=17)和0.25%罗哌卡因组Ⅱ(n=18).观察两组用药后对MAP、HR、SpO2的影响.结果:Ⅰ组注药后10min、20min时MAP、HR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Ⅱ组10min、20min、40min时MAP都有下降,但HR变化不明显,SpO2两组都变化不大.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都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小,但对循环功能影响应引起重视.

    作者:瞿波;侯望平;方锐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椎板间隙扩大开窗减压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型骨折

    自2001年1月~2003年8月共采用椎板间隙扩大开窗减压、硬脊膜前方推挤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方;林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肱骨髁上骨折四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综合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94例肱骨髁上骨折,34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1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并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3.5%.但避免了手术的再次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经济负担低;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81.8%;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95%.结论: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严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作者:王玉玲;赵淑芳;张连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46例临床疗效分析

    1996年6月~2004年2月,我们应用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46例,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46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17岁~67岁,平均33.2岁.其中镇静剂中毒2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6例,毒鼠强中毒6例,非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中毒症状表现:其中32例处于休克状态,需升压药维持.28例呼吸功能衰竭,需人工呼吸支持,26例神志不清,16例凝血机制障碍.

    作者:陈良仓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