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凤娥;陆岳林
目的:探讨子宫穿孔的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行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17例子宫穿孔中,施行人工流产致穿孔12例,占70.59%(12/17);放环致穿孔3例,占17.65%(3/17);取环致穿孔2例,占11.76%(2/l7).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7例,合并脏器损伤6例.结论:子宫穿孔往往是手术者检查子宫位置、大小错误或未按手术操作常规进行,操作粗暴所致.其临床表现与穿孔大小、部位、是否伴有血管、内脏损伤有关.
作者:闫水蓉;高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乳腺癌作为一种体表肿瘤,并把局部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循证医学的兴起与发展使我们对乳腺癌有了全新的认识,人们认识到乳腺癌不但是一种体表肿瘤,更是全身疾病的体表表现.特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为此,对肿瘤的治疗提出了要取得根治疾病与提高人生活质量的双重效益.为此,我院对18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的疗效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春婵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2例VAP的临床特点、病原体的构成、药敏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35.8%,VAP的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体位、医疗操作、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制酸剂等有关;VAP的平均发病时间为7.6天;其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示多重耐药.结论:VAP的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作者:朱丹;李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各种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apoA1、apoB、TG、HDL-C水平.结果:各种肝病患者血清apoA、HDL-C水平明显下降.结论:apoA1、HDL-C在肝病发展过程申有一定作用,其水平变化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兰立志;赵建平;王宏伟;李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方法:将1999年收治的147例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论:1999年夏季,徐州市铜山县、丰县及与接壤的安徽萧县发生了大肠杆菌O57:H7感染性腹泻的大规模爆发性流行,病人除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外,还以急性肾衰、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病情来势凶猛,病程进展迅速,预后严重,死亡率高达80%.由于菌株的变种,2000年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陈茂杰;王惠新;吴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常庆显;张素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以特殊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临床医师常对其认识不足而误诊.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初诊以肺外表现为主的肺癌20例如下:
作者:肖卫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喉癌患者中抑郁程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我科1999~2000年113名喉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不同抑郁程度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4%(49/11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其中轻度抑郁10.6%(12/113)、中度抑郁24.8%(28/113)、重度抑郁8%(9/113),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无抑郁组生存期明显大于中、重度抑郁组(P《0.01).结论:在喉癌患者的治疗中应充分重视抑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杜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1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论:新生儿溶血症作为一种临床危重病症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早期的干预治疗大多数患儿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严重的溶血症患儿时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的疗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袁桂红;肖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生物节律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近期疗效.方法:CVA 90例,分为生物节律组50例,按生物节律分别给予强的松、舒弗美、赛庚啶顿服;普通组40例,给予常规氨茶碱、强的松、赛庚啶口服,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19例6岁以上患儿在CVA发作期PEF值均在80%预计值以下,吸入喘乐宁后,复测PEF值平均升高15%以上.两组间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5.7%、69.6%和15.0%、32.5%)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CVA主要是中央气道狭窄并存在高气道反应性.生物节律疗法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疗法.
作者:吴小挺;陈丽惠;李花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急诊微创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全部病例血肿清除彻底,无再出血,术后死亡16例(18.7%),6月后随访ADL分级Ⅰ~Ⅱ级25例,Ⅲ~Ⅳ级42级,Ⅴ级3例.结论: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林忠;李英斌;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重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临床危重症,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末有十分特效药物,笔者应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帮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周期性麻痹的表现与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周期性麻痹病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周期性麻痹多数预后良好;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关注重症病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于建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IADH)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例肿瘤合并SIADH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难以纠正的低钠血症是SIADH的一大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肿瘤合并SIAD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早期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刘涛;何东华;刘兆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胰腺炎(A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AP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25例)和非SIRS组(20例);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28倒).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结果:SIRS组患者血清PCT水平(2.7±1.1)μg/L,明显高于非SIRS组(1.3±0.5)μg/L,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3.5±1.3)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0.4)μg/L(均P《0.001).结论:PCT对AP患者合并感染具有鉴别意义,对病情判断和正确处理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时兢;陆荣国;衡军锋;宋秀琴;俞亚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肌注与口服咪唑安定(MIZ)、氯胺酮(KET)混合液的临床效应.方法:ASA Ⅰ级,年龄2~6岁择期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肌注MIZ 0.1mg/kg+KET 1mg/kg混合液;B组术前30min口服MIZ 0.5mg/kg+KET 5mg/kg混合液,容量为0.25ml/kg,用果汁配制.待小儿镇静后行骶管阻滞.观察并记录小儿对两种给药途径的接受程度;用药后的HR、RR、SpO2变化;记录用药后的显效时间,首次睁眼时间;评估用药后小儿的镇静、情绪状态、与家长分离和静脉穿刺时的行为变化以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小儿100%反对肌注,B组90%容易接受口服液;A组小儿用药后HR、RR均加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用药后行为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显效时间比B组快(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术前给药方案用于小儿,镇静效果良好,与肌注途径比较,口服给药具有无痛苦、小儿易接受、安全等优点,因此更适合于小儿.
作者:陈欣;万文华;王云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隔离、分组及心理护理等方法,对2002~2003年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结果:经过上述方法救护后,3批83例集体食物中毒全部患者(包括25例重症组,58例轻症组)于1~5d内痊愈出院.结论: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是救护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廖全全;王从华;邹红梅;叶平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离断性肾盂成形术(dismembered pyeloplasty)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PUJO)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6例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右侧12例,左侧21例,双侧5例.年龄5~49岁.积水容积50~1200ml,术中发现有纤维索带压迫19例,异位血管压迫14例,连接处狭窄21例,合并结石16侧,3例为孤立肾.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32例获得随访,26侧肾积水明显减轻(76.4%),6侧积水无变化但无加重(17.6%),2侧肾积水加重(0.58%).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理想方法.
作者:田杰奎;张阳;吕云凯;鲁庆昌;张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间采用自体疝囊成形加精索后移位术治疗老年巨大腹股沟疝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随访2年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成;刘在文;袁立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儿童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12例毒鼠强中毒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全部12例患儿均痊愈,经随访无后遗症发生.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有效,多药联合抗惊厥为治疗关键,新生儿可采取换血疗法.
作者:王楠楠;王志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