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瀚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尿石症的疗效肯定,临床已广泛应用.我院1991年6月~2003年6月采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46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一华;张会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儿童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12例毒鼠强中毒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全部12例患儿均痊愈,经随访无后遗症发生.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有效,多药联合抗惊厥为治疗关键,新生儿可采取换血疗法.
作者:王楠楠;王志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我院肺结核诊治过程及转诊情况,发现并及时纠正肺结核治疗及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综合医院对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对7年来收入我院内科98例患者诊治及转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9例经正规抗痨治愈,7例因合并其它疾病死亡,2例经复治稳定,登记管理78例,占79.6%.结论:正确诊断,全程督导化疗及时转诊,是目前控制肺结核的重要措施.
作者:宗喜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规放射治疗与后装腔内放射治疗配合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常规60Co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Gy,每周5次,6~7周总量55~60Gy.结束1周后,用192依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单次放疗参考点为距源外2cm,剂量每次3.0Gy~5.0Gy,每周1次,配用2~3次.结果:120例病人,均能顺利治疗结束.取得CR 34例、PR 50例,总有效率70%,轻度恶心、呕吐、24例,白细胞下降12例,放射性咽炎72例,无肝肾功能损害,1年生存率48例(70%),2年生存率84例(40%),3年生存率18例(15%).结论:常规放射治疗配合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提高了晚期食管癌局控率,延长了病人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毒副作用无增加.
作者:朱保江;李留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方法:将1999年收治的147例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论:1999年夏季,徐州市铜山县、丰县及与接壤的安徽萧县发生了大肠杆菌O57:H7感染性腹泻的大规模爆发性流行,病人除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外,还以急性肾衰、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病情来势凶猛,病程进展迅速,预后严重,死亡率高达80%.由于菌株的变种,2000年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陈茂杰;王惠新;吴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致动脉硬化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CR1、CD35)分子表达和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胸隙素的非特异免疫调整作用.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红细胞CD35,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IL-6、IL-8、TNF-α水平,用聚乙二醇(PEG)法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并使用胸腺素调整患者上述免疫指标异常.结果:患者红细胞CD35分子表达明显低下(P《0.001),CIC在血管内大量堆积,而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019),通过实验治疗,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红细胞CD35分子表达和前炎症细胞因子异常作为重要免疫病理机制,参与了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而胸腺素对促进红细胞CD35表达,清除过量CIC,下调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具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美先;缪群;冷建杭;潘韵峰;汪子伟;张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脑血管病是糖尿病(DM)诸多血管并发症之一,老年2型糖尿病中腔隙性脑梗塞发病率甚高,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5年~2003年住院的42例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国林;林伟;王继成;刘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经典手术治疗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分段抽剥术,只是因其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且遗留疤痕,部分病人不愿接受.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应用DIOMED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50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龙庆;于栋梁;史后华;徐龙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依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多无困难.但不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易导致误诊,影响治疗,现将临床常见的分述如下.
作者:周利霞;周利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补液及胰岛素微泵输入在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42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临床表现不一,经予以胃肠道补液及胰岛素微泵输入治疗后,治愈和好转39例,有效率93%.结论:胃肠道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的合理应用,是目前抢救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善存;何翼翔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非少见,常无临床症状.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现逐渐增多.本文研究了2002~2004年间因各种原因住院的4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
作者:董立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以特殊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临床医师常对其认识不足而误诊.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初诊以肺外表现为主的肺癌20例如下:
作者:肖卫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就临床资料、诊断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础疾病复杂,并慢性肺心病者多(40.2%),多因呼吸道感染(47.1%)和阵发性剧咳(26.4%)起病,胸痛较少(20.7%).气胸类型以交通型居多(47.1%),右侧者常见(49.4%).发病时症状体征不典型,伴发或单纯特殊表现者多(57.5%),误诊率为6.9%.并发症多,治疗困难,胸腔内注药治疗(24.1%)能加速溃瘘口闭合,提高治愈率.治疗后,治愈78例,死亡9例(10.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诊治疑难,易误诊,病死率高,应详细检查,积极救治,提高治愈率.
作者:苏海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例介绍女,27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右侧卧位经L2~3正入法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4ml后,头向置管4cm,经过顺利.确诊无腰麻征象后继以注人丁卡因、利多卡因复合液8ml,无阻力,麻醉效果优.术后接术后止痛泵回病房,镇痛效果满意,术后2天拔管困难.经恢复原穿刺体位、改为左侧卧位、导管周围注射局麻药、硬膜外导管内插入钢丝等措施,仍不能拔出.后,将病人转为平卧位休息以后,重新摆好穿刺体位下试拔,结果导管较顺利地拔出.硬膜外导管前端2.2cm处有压痕.
作者:周洁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后三个月或产后三个月内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其病理表现类似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急性左心衰和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病因之一.1998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该病患者23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卢洪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继发性癫痫,是癫痫发作的常见病因之一,继发性癫痫可发生于脑血管病的任何时期,有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就诊.本文就近年来收治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血管病56例报告如下,以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癫痫的病因机制.
作者:岳恒志;聂方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内甲状腺肿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收集自1988~2003年间经病理证实为胸内甲状腺肿者l0例.结果: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X线、同位素扫描及CT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径路分为颈部领式切口、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正中切开、开胸等.结论:手术切徐是胸内甲状腺肿的首选治疗方法.喉返神经损伤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依据肿物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宜先行衣领式切口,估计操作困难病变达主动脉弓以下者,宜行胸骨切开或开胸处理.
作者:焦世峰;周克春;高锋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穿孔的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行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17例子宫穿孔中,施行人工流产致穿孔12例,占70.59%(12/17);放环致穿孔3例,占17.65%(3/17);取环致穿孔2例,占11.76%(2/l7).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7例,合并脏器损伤6例.结论:子宫穿孔往往是手术者检查子宫位置、大小错误或未按手术操作常规进行,操作粗暴所致.其临床表现与穿孔大小、部位、是否伴有血管、内脏损伤有关.
作者:闫水蓉;高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H)的手术处理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本院采取单孔钻颅持续低负压引流治疗的CSH56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复查CT示脑组织复弹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钻颅持续低负压引流术是治疗CSH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智;兰佩钦;黄平;宋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近年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一个新课题,是一组多个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相继进入功能衰竭的综合征,治疗困难,预后极差.为探讨老年肺心病并发MODS的原因及发生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与预后,现将我院1990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88例65岁以上老年肺心病MODS分析如下:
作者:王国才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