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先;缪群;冷建杭;潘韵峰;汪子伟;张玉芳
腰椎间盘突出由于围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多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马尾神经受压.椎间盘突出带来的不适,影响个人生活及工作效率.一般椎间盘突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神经根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疑有神经根粘连或马尾神经受压,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应用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使其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顺利经历手术,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陈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已引起高度重视.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提高了早期贲门癌的检出率.现就本院近年来经胃双对比造影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5例(其中3例X线检查漏诊)讨论如下:
作者:詹欣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1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论:新生儿溶血症作为一种临床危重病症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早期的干预治疗大多数患儿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严重的溶血症患儿时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的疗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袁桂红;肖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随着技术的成熟,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步开展,每年介入治疗的病人逐渐增多.但是老年病人,尤其对高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特点以及其安全性值得分析.现将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术(PCI)的135例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胡作英;陈绍良;段宝祥;叶飞;马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胰腺炎(A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AP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25例)和非SIRS组(20例);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28倒).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结果:SIRS组患者血清PCT水平(2.7±1.1)μg/L,明显高于非SIRS组(1.3±0.5)μg/L,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3.5±1.3)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0.4)μg/L(均P《0.001).结论:PCT对AP患者合并感染具有鉴别意义,对病情判断和正确处理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时兢;陆荣国;衡军锋;宋秀琴;俞亚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增多,无症状性脑膜瘤常因其他原因如外伤而被发现,但是否要手术,是否必须手术,是我们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总结了我科近五年的无症状性脑膜瘤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一棋;钟兴明;郑惠民;阳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尿石症的疗效肯定,临床已广泛应用.我院1991年6月~2003年6月采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46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一华;张会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的危害与正确处理方法,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本文对一组293例过期妊娠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的手术产率和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均高于足月妊娠组,有显著性差异,胎盘Ⅲ级、羊水过少者围产儿病率更高.过期妊娠经及时正确诊断与积极处理,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过期妊娠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产前监护,酌情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宫颈成熟度作好分娩计划,可采取促宫颈成熟措施,并结合阴道检查决定是否可经阴道分娩;对于引产失败、胎儿宫内窘迫、羊水少而有胎粪污染或无羊水应及时进行剖宫产术.
作者:王永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外科危重病症之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中常见的原因,约占50%以上[1].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0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深泉;黄民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离断性肾盂成形术(dismembered pyeloplasty)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PUJO)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6例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右侧12例,左侧21例,双侧5例.年龄5~49岁.积水容积50~1200ml,术中发现有纤维索带压迫19例,异位血管压迫14例,连接处狭窄21例,合并结石16侧,3例为孤立肾.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32例获得随访,26侧肾积水明显减轻(76.4%),6侧积水无变化但无加重(17.6%),2侧肾积水加重(0.58%).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理想方法.
作者:田杰奎;张阳;吕云凯;鲁庆昌;张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经典手术治疗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分段抽剥术,只是因其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且遗留疤痕,部分病人不愿接受.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应用DIOMED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50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龙庆;于栋梁;史后华;徐龙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2例VAP的临床特点、病原体的构成、药敏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35.8%,VAP的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体位、医疗操作、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制酸剂等有关;VAP的平均发病时间为7.6天;其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示多重耐药.结论:VAP的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作者:朱丹;李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肌注与口服咪唑安定(MIZ)、氯胺酮(KET)混合液的临床效应.方法:ASA Ⅰ级,年龄2~6岁择期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肌注MIZ 0.1mg/kg+KET 1mg/kg混合液;B组术前30min口服MIZ 0.5mg/kg+KET 5mg/kg混合液,容量为0.25ml/kg,用果汁配制.待小儿镇静后行骶管阻滞.观察并记录小儿对两种给药途径的接受程度;用药后的HR、RR、SpO2变化;记录用药后的显效时间,首次睁眼时间;评估用药后小儿的镇静、情绪状态、与家长分离和静脉穿刺时的行为变化以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小儿100%反对肌注,B组90%容易接受口服液;A组小儿用药后HR、RR均加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用药后行为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显效时间比B组快(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术前给药方案用于小儿,镇静效果良好,与肌注途径比较,口服给药具有无痛苦、小儿易接受、安全等优点,因此更适合于小儿.
作者:陈欣;万文华;王云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H)的手术处理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本院采取单孔钻颅持续低负压引流治疗的CSH56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复查CT示脑组织复弹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钻颅持续低负压引流术是治疗CSH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智;兰佩钦;黄平;宋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Ⅰ型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交通性、张力性、复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交通性、张力性和症状较重的闭合性或复发性气胸患者,用套管针Ⅰ型穿刺,Ⅰ型硅胶管置入行胸腔闭引流术.结果:48例气胸患者均痊愈,有效率100%.结论:套管针穿刺,Ⅰ型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交通性、张力性、症状较重的闭合性及复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长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儿童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12例毒鼠强中毒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全部12例患儿均痊愈,经随访无后遗症发生.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有效,多药联合抗惊厥为治疗关键,新生儿可采取换血疗法.
作者:王楠楠;王志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16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和P53的基因表达.结果:63例膀胱癌中P16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和52.4%.P16和P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和复发等方面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均可作为膀胱癌病人综合判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夏慧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64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中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根据CT所见及术中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结果:随访6月以上评定疗效,治愈29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4%,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较好,对鼻息肉病效果欠佳,中鼻甲残根和后鼻孔上穹隆为手术重要的安全标志.
作者:兰龙江;徐志坚;徐珏;罗旭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近六年来我们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13例,其中移行细胞癌12例、鳞状细胞癌1例,随访10例,5年生存率50%.主要手术方式为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
作者:许海斌;江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规放射治疗与后装腔内放射治疗配合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常规60Co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Gy,每周5次,6~7周总量55~60Gy.结束1周后,用192依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单次放疗参考点为距源外2cm,剂量每次3.0Gy~5.0Gy,每周1次,配用2~3次.结果:120例病人,均能顺利治疗结束.取得CR 34例、PR 50例,总有效率70%,轻度恶心、呕吐、24例,白细胞下降12例,放射性咽炎72例,无肝肾功能损害,1年生存率48例(70%),2年生存率84例(40%),3年生存率18例(15%).结论:常规放射治疗配合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提高了晚期食管癌局控率,延长了病人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毒副作用无增加.
作者:朱保江;李留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