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林;林伟;王继成;刘健
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月共进行骨髓穿刺术253例次,现总结如下:
作者:辛建民;陈亚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寻找治疗儿童频发及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新方法.方法: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CTX-PT)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结果:CTX-PT治疗儿童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明显优于将单独强的松加量或长期拖尾巴疗法.结论:CTX-PT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可以用来治疗儿童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作者:张锐锋;尚培薇;王洪清;陈绍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0例手指血管球瘤的病人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彻底切除瘤体.结果:10例病人经0.5年~3年的随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效果满意.
作者:崔庆元;王祥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64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中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根据CT所见及术中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结果:随访6月以上评定疗效,治愈29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4%,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较好,对鼻息肉病效果欠佳,中鼻甲残根和后鼻孔上穹隆为手术重要的安全标志.
作者:兰龙江;徐志坚;徐珏;罗旭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常发生多种心血管并发症,是透析病人首位死因.因此,了解和正确处理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1年5月透析的23例病人共428例次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为爱;朱强;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复方半边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52例,随机对照组35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和安全可靠的中药制剂.
作者:李俊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周期性麻痹的表现与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周期性麻痹病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周期性麻痹多数预后良好;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关注重症病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于建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方法:将1999年收治的147例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论:1999年夏季,徐州市铜山县、丰县及与接壤的安徽萧县发生了大肠杆菌O57:H7感染性腹泻的大规模爆发性流行,病人除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外,还以急性肾衰、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病情来势凶猛,病程进展迅速,预后严重,死亡率高达80%.由于菌株的变种,2000年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陈茂杰;王惠新;吴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快速增加,加之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临床上切口脂肪液化有增多趋势.一旦发生此并发症势必增加病人住院日,甚至继发刀口感染、刀口哆裂,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现将近十年来我院外科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72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洪升;秦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射曲马多、芬太尼、丁丙诺非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0例腹部、盆腔、后腹膜等部位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Ⅰ组0.25%布比卡因8m1加曲马多100mg;Ⅱ组0.25%布比卡因8ml加芬太尼0.1mg;Ⅲ组0.25%布比卡因8ml加丁丙诺非0.15mg;观察三组镇痛时间、疼痛缓解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Ⅰ组为(5.67±3.00)h,Ⅱ组为(3.57±1.25)h,Ⅲ组为(10.29±3.1)h,各组均无出现依赖性和不良反应.结论:丁丙诺非术后镇痛时间长、效果好、副作用少.
作者:杨海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阴道炎确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方法:将淋病、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及非特异性阴道炎各60例平均分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氟哌酸阴道放入,对照组给予氯霉素+甲硝唑阴道放入,比较两组的不同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在用药5天后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1,一周行PCR或细菌学检查时实验组阴性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哌酸抗茵谱广,对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阴道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在阴道炎治疗中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李雅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肌注与口服咪唑安定(MIZ)、氯胺酮(KET)混合液的临床效应.方法:ASA Ⅰ级,年龄2~6岁择期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肌注MIZ 0.1mg/kg+KET 1mg/kg混合液;B组术前30min口服MIZ 0.5mg/kg+KET 5mg/kg混合液,容量为0.25ml/kg,用果汁配制.待小儿镇静后行骶管阻滞.观察并记录小儿对两种给药途径的接受程度;用药后的HR、RR、SpO2变化;记录用药后的显效时间,首次睁眼时间;评估用药后小儿的镇静、情绪状态、与家长分离和静脉穿刺时的行为变化以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小儿100%反对肌注,B组90%容易接受口服液;A组小儿用药后HR、RR均加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用药后行为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显效时间比B组快(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术前给药方案用于小儿,镇静效果良好,与肌注途径比较,口服给药具有无痛苦、小儿易接受、安全等优点,因此更适合于小儿.
作者:陈欣;万文华;王云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与应用甘利欣治疗作为对照,评估两组对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HBV复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在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肯定的效果.
作者:姜宏伟;叶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预防发病.方法:对一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积极诊断及时治疗,治愈6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同时也发现该病有年龄、职业、发病季节和诱因等特点.结论:该病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一般可以作初步诊断,胃镜检查更具优越性,可做到正确诊断.应重在止血和原发病的治疗,对休克患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在保守治疗24小时以上仍未控制病情,应及时外科会诊予手术治疗.依据该病发病有年龄、职业、季节和诱因等特点,应加强相关医学知识宣传,可防止其发病,做到预防为主.
作者:陈献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经典手术治疗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分段抽剥术,只是因其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且遗留疤痕,部分病人不愿接受.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应用DIOMED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50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龙庆;于栋梁;史后华;徐龙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脑血管病是糖尿病(DM)诸多血管并发症之一,老年2型糖尿病中腔隙性脑梗塞发病率甚高,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5年~2003年住院的42例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国林;林伟;王继成;刘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治疗前后病人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复习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文献并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甲减可导致病人心肌酶谱增高.但病人心肌酶谱随甲减症状的控制而下降,未做任何保护心脏的治疗亦未构成临床危害.
作者:罗培;沈冶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隔离、分组及心理护理等方法,对2002~2003年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结果:经过上述方法救护后,3批83例集体食物中毒全部患者(包括25例重症组,58例轻症组)于1~5d内痊愈出院.结论: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是救护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廖全全;王从华;邹红梅;叶平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1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论:新生儿溶血症作为一种临床危重病症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早期的干预治疗大多数患儿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严重的溶血症患儿时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的疗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袁桂红;肖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急诊微创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全部病例血肿清除彻底,无再出血,术后死亡16例(18.7%),6月后随访ADL分级Ⅰ~Ⅱ级25例,Ⅲ~Ⅳ级42级,Ⅴ级3例.结论: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林忠;李英斌;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