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血氧性脑病与低钠血症(附72例分析)

邹洪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血氧,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严重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后遗症, 发生率, 病死率, 状况, 治疗, 患儿, 处理
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理患儿血电解质紊乱状况对该病的治疗和转归极其重要.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貌似急性脑血管病低血糖9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临床较常见,而低血糖以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9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如何确定血尿的来源成了肾病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

    作者:孙敏燕;金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术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分期应用

    目的:观察肠外、肠内分期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病例21例.观察其应用肠外、肠内分期营养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病例中,除2例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分期营养支持,在术后28天血清血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一项重要措施,分期营养支持是一条安全、有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栓塞化疗与抗癌药物介入治疗晚期贲门癌50例

    1990年4月~2000年4月,我院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胃左动脉内灌注栓塞化疗与胃镜下注射抗癌药物,治疗晚期贲门癌50例,分析如下:

    作者:赵晓光;王奎海;晏鹰;邹光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

    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8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绍用;谭广华;何颖;刘文合;方丽娟;周进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例普外科术后病人严重低磷血症的病因分析和营养治疗

    目的:对3例出现严重低磷血症的普外科病例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补磷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经静脉营养补磷,起始剂量:20~30mmol/天,即0.4~0.5mmol/kg体重/天,2~3天后根据病情、血磷情况维持原剂量或剂量增至30~40mmol/天,即0.75~0.9mmol/kg体重/天,总治疗时间为7~9天,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结果:3病例经治疗后血磷均升至正常范围,血钙无异常.结论:普外科术后病人在严重应激状态、有大量消化液丢失或肠吸收面积丧失时、对有长期营养不良病史患者行营养支持时、较长时间磷摄入不足等情况容易发生低磷血症,应加强对这些外科病人的血磷监测,防治低血磷的发生.对严重低磷血症的治疗采取个体化、渐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作者:潘丹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施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施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首剂250μg静脉推注后续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维泵维持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长至96小时,用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长至96小时观察止血情况.结果:用药后24、48、72、96小时止血率分别为75.5%、77.5%、81.2%、87.3%,停药后再出血率为10.5%,病人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施他宁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高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张燕鸣;金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顽固性腹水29例护理体会

    腹水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由于腹水产生的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顽固性腹水,利用传统的消水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作者:沈忆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剂量维生素A多次口服佐治迁延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剂量维生素A多次口服治疗迁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55例迁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儿均采用相似的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另给予中剂量维生素A多次口服(2.5万U、每日1次,共7天),治疗7天后对两组惠儿的肺炎临床治愈率及X线胸片阴转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治愈率及X线胸片示肺部炎症吸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剂量维生素A多次口服治疗迁延性肺炎可明显提高迁延性肺炎临床治愈率,可用作临床佐治迁延性肺炎的常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吕文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心病猝死7例分析

    目的:了解肺心病猝死病因.方法:分析1980年至1998年我院住院7例肺心病猝死患者.结果:①猝死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在(mPAP)均>30mmHg(1mmHg=0.1333kPa),全肺血管阻力(TVR)增加为113.4±32.6kPa@S-1@L-1,心排量(CI)减少2.47±0.72L@min-1@m-2.②存在气道明显阻塞,合并Ⅱ型呼衰,伴有氧代谢障碍.③7例患者1例合并阻塞性夜间睡眠呼吸暂停(OSA),1例经尸检证实合并肺血管栓塞及肺梗塞.④死亡时间以凌晨较多,2~6时4例,8~10时1例,14~16时2例,其中熟睡时5例.结论: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气道阻塞明显伴有OSA以及活动较少的患者,可能为肺心病猝死的高危人群.

    作者:邹霞英;陈小容;张为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在儿科疾病的应用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泛的血液制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治疗儿科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疗效,随着临床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对其作用机理的认识亦逐渐深入,本文参考近年有关文献,就目前国内大剂量输注法治疗儿科疾病使用的剂量,方法及疗效作一概述.

    作者:杨东明;吴荣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血流多普勒特征与血清T3T4的关系

    甲状腺是血管密集血供丰富的器官,在血清游离甲状腺素(T3、T4)水平正常时,超声只能显示其主干动脉--甲状腺上,下动脉的血流多普勒信号,一旦T3、T4浓度异常,尤其是明显增高时,腺内的分枝小动脉就会因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而显示出具有特征性的多普勒信号[1].

    作者:刘平;艾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合理应用抗生素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儿科常用和应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由于小儿生理的特殊性,各器官功能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不断成熟[1].因此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张丽芬;马秀月;张志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小肠肿瘤的诊断(附24例报告)

    原发小肠肿瘤发病率低,约占消化道肿瘤的2%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误诊率较高.

    作者:刘军;李家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班布特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

    目的:观察班布特罗(帮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106例儿童哮喘,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口服班布特罗片剂,配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对照组只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迅速,峰值流速(PEFR)能较快达到预计值的80%以上.结论:班布特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效果满意.

    作者:彭立新;龙一成;解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谈护士的心理负荷训练

    心理负荷实际上是指心理压力或心理承受力,护士的心理负荷是指护士的心理承受力,平时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心理负荷训练是临床上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作者:刘建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附152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应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窗血肿清除术、穿刺血肿吸引术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总结.方法:本组152例,其中小骨窗血肿清除术51例,随访40例;对照组101例,(其中大骨窗血肿清除术48例,随访35例;穿刺血肿吸引术53例,随访37例).结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后死亡7例,死亡率13.7%;大骨窗血肿清除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18.7%;穿刺血肿吸引术后死亡12例,死亡率22.6%.随访1年,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功能恢复至Ⅰ、Ⅱ、Ⅲ级水平的总例数: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5例,占随访人数的87.5%;大骨窗血肿清除术28例,占随访人数的80%;穿刺血肿吸引术30例,占随访人数的81%.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止血彻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远期恢复效果好.

    作者:魏少伟;李智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增加静脉输液时回血的简易方法

    静脉输液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护理操作,特别是血管不充盈,血管细小时,往往自然回血慢,回血量过少而造成判断错误,影响穿刺成功率,利用以下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38例临床分析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特别是重症肺结核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及医源性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更易受真菌侵袭,加重病情的发展及诊治的难度,为提高对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我们对1992~2001年本院收住的4516例肺结核患者其中合并真菌感染38例进行分析.

    作者:黄罗佳;银正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孕妇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分娩疼痛众所周知,为提高分娩期质量,减轻孕产妇痛苦,我院自2001年5月以来开展了硬膜外法、硬膜外腰麻联合法孕妇自控镇痛.

    作者:王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