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艳;胡明华;从仁怀;肖凌云;刘梅洁;鞠大宏
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GIN)占目前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发生病因的第三位,因其与急性肾衰竭表现相似,中医学将其纳入“癃闭”“关格”等疾病范畴.老年人(≥70岁)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较非老年人(<70岁)高出1倍,高龄属于CIN发生的高危因素[1].故根据该病中医学发病机理,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该人群发生对比剂肾病新认识,将其中医病机归属为“毒瘀壅滞,脾肾亏虚”,治疗方面急性期以“解毒祛瘀”为法加速外邪排泄,后期以“补肾健脾”为法促进肾功能恢复,并总结了中医辨治老年人对比剂肾病的一些经验,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王振加;赵凯;高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也逐渐增大,随之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失眠在传统医学中又称为“不得卧”或“不寐”,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据统计,美国失眠的发生率为33.3%,日本21%,加拿大17.8%,芬兰11%,法国19%,而中国的发病率为45.4%[1].长期的失眠不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并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并有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症5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范肃;王成远;魏军;霍焰;司江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无论是《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抑或《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皆道明了天地万物由阴阳而化的本质.左为西属金,主日降;右为东属火,主日升.左为阴、右为阳,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体与自然天地相应,机体亦处于“左阴右阳”及“左升右降”的状态.生理情况下,人体左升右降的气机运行功能正常则身体康健;若时感六淫或脏腑虚损,气化功能失常,左侧春夏之阳气不升,右侧秋冬之阴气失于沉降则阴阳不平、疾病乃生.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是周炜主任基于经典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针刺方法,他认为针灸之法应顺应“左阴右阳”之气,即取左侧阴经及右侧阳经调之.
作者:骆璐;杨宇洋;周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五运六气是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故以五运六气基本格局推演为基础,综合考量戊戌年(2018)的交节时间、岁运太火、寒水司天、湿土在泉以及四时主客、节气物候等时令特点,分别从起居、运动、情志、饮食及防病重点等方面对2018年12个月(公历)的应时五运六气养生要点给予建议,如1月宜留意风热时袭、心肝内扰,2月留意升发较盛、肝胆火旺,3月留意春萌迅速、内热易扰,4月谨防倒春寒,5月留意燥金侵扰,6月留意极端天气时作、阴阳失衡,7月注意葆阳气、避寒湿,8月留意风雨交织、气机易紊乱,9月留意易从湿化,10月留意燥温夹湿,宜润肺清心,11月整体舒适留意秋燥,12月注意避寒保暖兼顾祛湿,以示其与常规四时养生大法之异同,期望大众从中获益,因时制宜,未病先防,保身长全.
作者:杨威;王国为;冯茗渲;申力;黄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象思维存在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领域,其以“图像”为思维的重要基础,亦可称图像思维,探索中医象思维的具体应用,可经由图像想象力的锻炼,精气、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之“象”的建立,《内经图》构建人体自然模型的学习,象形文字之图像记忆法的运用,中医“象”之思维导图的创建,逐步训练个人的中医象思维能力,进而开拓中医理论与处理临床问题的视野,回归开阔的象思维天地,不断地提升中医“象”的意境.
作者:王小强;白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前表明小儿声带小结发病率可高达16.9%-30.0%,是引起小儿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随着耳鼻喉科检查技术的发展,对小儿声带小结的诊断不甚困难,但由于就诊人群的特殊性治疗较成人更棘手.临床多以补益肝肾、宣肺利咽居多,故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角度并结合小儿生理特点,通过对声带、声带与肝脾关系及论治分析、遣方用药等方面阐述,提出“健脾柔肝”在小儿声带小结治疗中的重要性.同时特别强调在全身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将“健脾柔肝”作为本病的基本治法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丽红;许周洁;闫蕾;贾德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维放化疗结合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远期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的208例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试验组采用三维放化疗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和肿瘤体积、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CA72-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76.9%,66.3%,56.7%)明显高于对照组(65.2%,53.8%,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肿瘤体积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三维放化疗结合中医药治疗胃癌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丁忠阳;唐建东;李淦;蒋盘强;吴昊天;唐张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疝气俗称“小肠串气”,是指肠腔的一段突出于腹壁、腹股沟或从腹腔下进入阴囊的疾病,即现代所称的疝气病.疝气属于临床常见病,多见于小儿、老人及妊娠妇女,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有一定的危害,久延不愈更可危及生命.故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杂病广要》等文献的论述,提出“疝气病位重在肝而非独在肝”的观点.通过整理归纳疝气相关文献,总结出疝气的病位在肝,亦在肾、脾、任脉.根据各病位引起疝气的病机特点,针对性地选用相应治疗方法及用药,并提出针药结合的疝气治疗方案,希望能用于指导治疗疝气、提高疝气的中医临床疗效.
作者:徐亭亭;骆文斌;史话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风热外感证)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儿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四季抗病毒合剂口服,治疗3d后通过症状积分变化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退热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和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外感证)疗效显著,具有社会推广价值.
作者:苏小霞;钟振环;乔晓阳;刘惠聪;张颖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分析2017年气候特点、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2017年岁运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上半年易发肝、肺、脾相关疾病,应重点预防二之气疫疠等传染病;下半年易出现心痛发热、痈肿疮疡、寒热往来以及温热性疾病.防治原则为上半年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下半年治以成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五运六气理论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并经过生活和医疗实践验证的,能够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佘燕达;鞠宝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慢性骨髓炎属于中医骨伤科“附骨疽”“附骨痈”范畴,其病程迁延、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其病机以正虚邪不盛为本,脓疡病变为标.局部正气虚衰,气血不足,肌肉生长无源.中医外治法则以祛腐生肌、外治外消,煨脓托脓、治标求本的方法,联合使用脱管散和生肌散两种外用药以来达到祛腐生肌的治疗目的.
作者:赵文韬;仝尊;王志鹏;赵希云;张晓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B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Ⅱ的mRNA水平.结果:中、高剂量银杏内酯B可缩短AD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自噬体,提高海马组织Synapsin-1,降低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下调LC3-ⅡmRNA水平.结论:银杏内酯B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上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田新红;郝莉;游言文;徐玉英;于世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张元素为易水学派始祖,其学术思想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而对他未被列入金元四大家医界颇有争议.据吴昊天实地考证张元素生平,补正其曾于涿州任国子学正,期间有贿赂、腐败之举,笔者认为这或为影响张元素列于金元四大家之内的一个原因.观金元四家之品行记述,刘完素不慕功利显民族气节,张从正不媚权势彰医之傲骨,李东垣侍母孝谨且笃敬好施,朱丹溪品行端正蕴儒于医道,德行皆为人称赞.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评判标准观之,德才兼备的医者才能称为大家,故白璧之污影响了张元素的医学地位.
作者:马立娟;修宗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着重讨研究“约定俗成”在中医术语译语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约定俗成”在中医英译标准化和规范化中的重要作用,说明“约定俗成”策略在中医英译过程中的合理性.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我们应加速中医术语英译语料库的建立,获取“约定俗成”的量化数据,为中医英译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从而加速我国中医“走出去”的进程.
作者:董宁;邓珊珊;刘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脉法赞》收录于王叔和《脉经》,是早期有关寸口脉诊法的重要文献.故结合历代学者论述,对文中一些存在争议性的内容(“官”“府”“关前一寸”“人迎”“气口”)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官”指左手脉所主与血关系密切之脏,“府”指右手脉所主与气关系密切之脏;“关前一分”位属寸部,为关部入寸之分界,又可代指寸脉;“人迎”“气口”在早期对比诊法发展为寸口诊法的进程中,经由“阳明-心”及“太阴-肺”的中介,所指由颈、腕部脉搏动处变为左寸心之部与右寸肺之部,这属于脉学用语的“概念移植”现象.
作者:谢洲;沈澍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痰浊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界域宽阔,内容复杂,因此长期以来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目前关于痰浊证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基于先前的研究成果及对痰浊的理解,故对可用于痰浊研究的动物模型进行了探析,希望对开展痰浊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很多因素可导致痰浊证的发生,痰浊反过来也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且痰浊证形成时多可见兼证形成,所以目前痰浊证动物模型仍很难有统一的制作标准.
作者:赵宏艳;胡明华;从仁怀;肖凌云;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A、B、C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程1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A组加用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B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每日1次,C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及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第15天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3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C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3实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3实验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中B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结论: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阮明军;郑峰;伊万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白术为补气健脾燥湿之要药,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脾虚内湿之证,已为医者所熟知,但对其治疗痹症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故则通过对古今有关白术治疗痹症的配伍应用及论述进行梳理研究,以探讨其配伍作用和机理.认为白术治痹主要具有健脾和中燥湿、补气行气利湿、补气和胃生津、补气行气活血、补气养血除痹等方面的特点,而补虚扶正以驱邪外出为其作用机理,临床治痹可通过合理配伍白术以增强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唐迎雪;梁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以中医治法八法中的“汗法”为切入点,探讨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护阳气”.伤寒“护阳气”、温病“存津液”一直备受注视,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讲治疗大法“以平为期”,而固护阴阳对于二者皆应重视.故从伤寒对汗法应用的原则,即汗不可过、禁汗之证,两点剖析伤寒“存津液”,其中汗不可过包括微微汗出、中病即止及借药物、食物之力固护津液,禁汗之证包括津液亏虚、阴血不足,阐释温病应用汗法以达辛温卫阳、祛湿通阳的功效,呈现其“护阳气”的学术思想,进而证实伤寒与温病具有互通性.
作者:佟晓红;谷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明目方组方药物干预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OA)的靶向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利用药物靶点数据库和疾病靶标数据库分别筛选药物组分和靶点以及OA疾病靶标分子并进行文献回顾分析.结果:该经验方10味中药有效组分中的木犀草素、原儿茶酸、槲皮素、维生素A和芝麻脂素可直接扰动OA靶标分子,主要涉及的5个靶标分子分别为EGFR、KIF21A、GJA1、ACOX1、G6PD,呈现多有效组分多靶点干预OA特点.结论:补肾益气明目方组方药物可能通过木犀草素、原儿茶酸、槲皮素、维生素A和芝麻脂素等有效组分对OA进行直接干预,其药理机制可能涉及促神经细胞的生成及稳态、胞间信号传导及运输动力调控、抑制退行进程、抗氧化等神经再生和神经保护的多个机制.
作者:赵子德;张莹莹;柏梅;梁俊;王军杰;魏彬彬;王影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