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

刘明喜;葛艳

关键词:新生儿, ABO溶血病, 早期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A B 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到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A B O溶血病患儿96例,根据出生后是否进行早期溶血试验检查,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两组患儿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在生后48h内和生后48h后。观察组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9.45±15.37、68.52±7.64h和6.85±0.81d;对照组分别为298.76±18.39μmol/L、87.45±8.71h和8.53±1.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高危患儿在生后进行溶血试验检查可以及时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且在患儿出生48 h内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控制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光疗时间和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耳部清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耳部清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放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耳部护理清洁,比较两组中耳炎患者的治愈情况及不适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达到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耳部清洁护理能显著提高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胡益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接收的88位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康复效果、护理后Barthel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改善,护理后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免疫细胞或帮助打败肥胖

    一项新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助于预防肥胖的“良好基因”表明,免疫系统的某些方面在抵御肥胖上可能也起了一些作用。科学家发现,缺乏一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的小鼠,即便正常饮食也会出现超重和新陈代谢异常。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抗衰老中药的药理作用

    中药在我国医院非常常见,因为其有延缓衰老以及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中药的药理作用一般表现在调节抗氧化、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清除自由基、肌体免疫功能,修复DNA的损伤等方面,从而使机体寿命得以延长,以此实现抗衰老的作用,本文将中药当中抗衰老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作者:杨允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舒适护理疗法在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住院部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皮肤科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舒适护理辅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患者对医院住院环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操作机能、医务人员健康指导水平等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统计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皮肤科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皮肤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权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个危险因素聚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多个危险因素聚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结局分为两组,结局良好为对照组,结局不良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年龄、吸烟率、合并高血脂症发生率、合并高血压症发生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饮酒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吸烟、高血脂症、高血压症、糖尿病、饮酒、纤维蛋白原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危险因素聚集数目越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越高。

    作者:周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抗癌药或能使帕金森氏症患者重新行走

    一种昂贵的抗癌药或能逆转晚期帕金森氏症,使一项小型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多年来首次开口说话和重新行走。虽然对于帕金森氏症有不少治疗方法,但如果被证实,这将是一种药物首次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起作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对饮食治疗以及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并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3例,并随机分成参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常规治疗以及饮食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2h 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t=5.16,5.57,5.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治疗以及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能够使患者的血糖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官来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63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炎中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酒精性肝病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酒精戒断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记录。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存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6%v s73.0%,P<0.01),而干预组患者的酒精戒断率及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6%vs46.0%,96.8%vs50.8%,P<0.01)。结论:对酒精性肝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的酒精戒断率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冬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毕业实习探讨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环境中的一个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多校区办学情况增加,通过对本校免疫学专业的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发现了毕业论文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师资力量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积极性差、导致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下降,难以显现毕业设计对于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完善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院多年负责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综合大实验的教学指导工作,也在毕业生的毕业实习环节上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科研经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王克振;戴建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儿童股骨颈骨折微创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儿童股骨颈骨折56例,对49例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分别以多枚螺纹根克氏针及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螺纹克氏针内固定。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7例。结果:51例疗效满意,4例移位,1例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多枚螺纹根克氏针及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较为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王征东;姚毅敏;钟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星状神经节是全身大的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广泛,不仅包括头面部以及上肢区域,而且还分布于心、肺和胃肠道等区域。星状神经节阻滞就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阻滞交感神经,从而治疗星状神经节所支配区域的疾病,例如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上肢、下肢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本综述围绕星状神经节阻滞来阐述其在临床应用情况及进展。

    作者:申玉馨(综述);张析哲;周琪(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天麻相关技术及利用研究概况

    本文对目前国内天麻人工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现状进行描述,并从专利申请及产品开发的角度对天麻利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俐;佘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死亡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3%)。治疗后pH、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磊;杨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平脉辨证探析疑难怪病两则

    临床上常有一些疾病发病症状怪异罕见,常规的医学理论难以解释,西医检查亦未见异常,患者往往长期多方求治乏效,这些给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也给医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实践证明,对于这类怪病,在施治时若能熟练运用中医脉诊,平脉辨证,往往能快速找到突破口,使疑难怪病的治疗峰回路转。很多中医经典医籍及古今中医名家都非常重视脉诊在疑难杂症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说,脉诊在所有疾病尤其是疑难怪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作者:杨鹏;张圣杰;王崇飞;王凯;梁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净化室中手卫生对感染的预防和干预作用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血液的净化室内,由于病患需要每2天左右到血液透析室内进行诊治,暂时的、以及长期的放置管子,反复的行穿刺导致皮质屏障破坏,血管损伤,机体在外裸露,增加了细菌的入侵[1],且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免疫细胞的下降,不勤洗手,脏手非常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死因之一[2]。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基本也是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与分析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在冠心病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就诊前后顺序,将我院所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联合组采取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参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1.7%)高于参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LVEDD、LVESD、LVEF等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疗效甚佳,值得推行。

    作者:井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采用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宫腔填塞率为28.6%,子宫切除率为4.8%,输血率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95.2%、23.8%、90.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医疗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医学和科技取得了飞速发展,又基于先进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中被不断更新和投入使用。然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有效应用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医疗设备维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林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盘龙针法结合意气行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

    腓总神经损伤通常由下肢外伤引起,临床表现多为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腓总神经损伤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宫军主任运用盘龙针法结合意气行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晓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