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盘龙针法结合意气行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

尹晓航

关键词:盘龙针法, 意气行针, 腓总神经损伤
摘要:腓总神经损伤通常由下肢外伤引起,临床表现多为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腓总神经损伤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宫军主任运用盘龙针法结合意气行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现报道如下。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治疗中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肌瘤采取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变化、子宫大小及瘤体大小的改变,随访1年,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后患者子宫体积、瘤体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FSH、LH、E2、P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无1例患者死亡,其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2.78%。结论:绝经期子宫肌瘤采取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缩小瘤体体积,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5例误诊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误诊的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5年5月出现误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探讨出现误诊的原因。结果:研究分析发现,所有患者误认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有3例、误认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的有4例、误诊为冠心病与原发性心肌病的有3例、误诊为肥胖症的有3例、误认为糖尿病有1例、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1例。对误诊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均经门诊随访替代治疗或住院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在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时候,医师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明确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并结合FT3、FT4与高敏TSH的检查结果,可以有效降低误诊率,促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李冬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风险评估

    目的:分析剖宫术后再次妊娠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28例孕产妇,均为曾在首次分娩中行剖宫产的患者。结果:28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选择了阴道试产,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85%。19例患者行剖宫产术,成功率100%。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分娩方式,阴道试产和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应该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和身体指征严格准确掌握分娩的适应证,选择适合产妇的分娩方式,把危险因素降到低。

    作者:彭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乌芪参苓汤治疗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乌芪参苓汤来治疗肠癌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肠癌患者50例为该试验的探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芪参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芪参苓汤结合治疗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很明显,在保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情况下,极高地改善患者的生活,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医疗界推广及应用。

    作者:杜洪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3例脑外伤颅内血肿手术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的规范护理方法,有效促进病患者痊愈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总结33例脑外血颅内血肿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除3例入院时间迟而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0例病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0.9%。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做好康复锻炼指导,对病人的预后及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清梅;杨亚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34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4例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沐舒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昼夜排痰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排痰量(37.46±7.69)m L显著少于对照组(64.16±10.05)m 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06%,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9.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沐舒坦用于治疗COPD患者,疗效显著,排痰量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陶冠宇;任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方法:采取每月随机抽查临床13个病区在院病历20份/病区,出院病历10份/病区,统计发现全年护理文书质量缺陷集中项目。结果:护理人员文书书写能力及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培训学习是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实施护理文书三级质控检查,是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关键;细化和改进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及考核规范,是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保证。

    作者:廖桓桓;伍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电子鼻咽喉镜下活检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电子鼻咽喉镜下活检术的常规护理中,评价护理质量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病例中心资料库中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行电子鼻咽喉镜下活检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VAS和LAS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SAS评分、VAS和LAS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电子鼻咽喉镜下活检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积极推进患者遵医行为,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文领;袁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4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肌衰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43例心肌梗死后心肌衰竭的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俩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肌衰竭的病人实施临床观察以及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抢救速度,增加患者生存的几率。

    作者:王迎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科学家利用大数据发现新的癌症驱动基因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将两个开放的“组学”数据库进行了整合,得到了一个新的癌症驱动基因目录。癌症驱动基因是一类一旦发生改变就有可能促进癌症进展的基因,研究人员使用癌症突变基因与蛋白质结构数据库在病人肿瘤中发现了导致正常蛋白间相互作用发生改变的基因突变。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共发现了超过100个新的癌症驱动基因,或可帮助解释为什么由相同基因驱动的肿瘤会导致不同病人出现不同结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内科门诊就诊者挂号错误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内科门诊就诊者出现挂号错误的原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专人对某日我院内科门诊出现挂号错误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利用HIS 系统来调取当日内科门诊的日志,利用Fisher's 进行精确的检验。结果:我院当日出诊内科门诊的门诊量为1944例次,出现挂号错误的为44例次,挂号错误率2.3%;在内科门诊挂号中,错误率高的为消化科,通过Fisher's 进行精确检验,P=0.001;就诊2次以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3.3%,就诊2次的患者挂号错误率1.3%,首次就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1.1%,多次就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高,通过Fisher's 进行精确的检验,P=0.044。结论:内科门诊的患者出现挂号错误原因较多,提高内科门诊的护士业务水平、对医院学科及分科的特点充分的掌握、加强宣传并有意识地进行主动服务等措施可以降低挂号错误率。

    作者:邱丽蓉;高建清;吴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某医院2014年7月申捷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希望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辅助药物。方法:采用医院信息系统对某院2014年7月的全院申捷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结果:和2013年7月的情况相比,某院2014年7月的申捷使用总量下降了18.3%,申捷使用量排名前十的科室,其用量总和占全院总量的84.1%,和2013年7月的87.8%相比也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无适应证用药、应用范围过于广泛等问题。结论:针对某院申捷用药依然存在的问题,应当将申捷使用情况反馈到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规范用药目的与用药疗程,并组织专家制定申捷临床合理使用细则,规范申捷的使用。

    作者:谢娴婷;董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

    糖尿病(DM)与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都面临在中国流行的趋势[1]。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胰岛素抵抗(IR)是发生2型DM和高血压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在治疗DM合并高血压时应重视降压药和胰岛素增敏剂的联合应用。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们应用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76例2型DM伴高血压病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长卫;马鹏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临床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处置措施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临床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内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结论:通过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侯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在高龄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微小量布比卡因脊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80岁以上高龄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A组缓慢注入重比重混合液0.6~1.2ml,,平卧调整麻醉平面在T8以下。B组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1.5~2ml。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阻滞范围扩散高T 8,完全满足手术要求。A组和B组麻醉前后HR、BP、CVP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樊长川;朱颖;王超;刘光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马鞍山市低档场所暗娼生殖道感染及梅毒、HIV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马鞍山低档场所暗娼生殖道感染及梅毒、HIV的感染情况,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低档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采集分泌物标本和血样,实验室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霉菌、滴虫、H I V和梅毒。结果:本次检测68人,发现淋病感染2人(2.94%),霉菌阴道炎9人(13.24%),滴虫性阴道炎6人(8.82%),沙眼衣原体宫颈炎7人(10.29%),TRUST和TPPA均阳性的现症病人7例(10.29%);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梅毒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档暗娼生殖道感染率高,应加大安全套推广工作。

    作者:王媛;王刚;徐建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推拿中药热奄包并用治疗颈椎病

    目的:探讨颈椎病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推拿、中药热奄包等治疗方法,指导患者行颈部功能锻炼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136例患者经过1-3个疗程治疗及功能锻炼,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推拿、中药热奄包并用治疗方法,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和健康指导,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

    作者:段中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肝胆外科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80例患者都在我院进行临床护理,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优质护理。结果: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焦虑情况和疼痛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作用较大。

    作者: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划分为护理观察组与护理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更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比护理对照组更短,且护理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对照组,所有观察数据对比护理观察组均占优势,且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更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巩固和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安全用药的探讨

    目的:浅层分析2015年中国小儿用药的近况及至今还未得到完善的问题,对应提出解决或防范的方案,为了让每一个小儿都得到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方法:调查本院的小儿用药摆放、使用说明书及药物的常用剂量、剂型并进行可能的安全隐患预测,对安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结果:经过对本院的调查发现,小儿用药的主要问题有小儿用药的使用说明书介绍含糊,药物的剂型、规格、包装不当,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应用不合理。结论:就目前医学程度,药物治疗是治愈小儿疾病的常用主要方式,但小儿用药的使用方面还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小儿药物的管理、小儿药物的安全检测、小儿用药的合理剂量尚不完善。应制定合理的药物管理方法,重视儿科人员的药物使用培训,进一步确保小儿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邹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