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含乳糖奶粉治疗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

李媛

关键词:迁延性腹泻, 无乳糖奶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含乳糖奶粉治疗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1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不含乳糖奶粉喂养,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结果: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X2=23.68,P<0.01).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常存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所以对迁延性腹泻患儿暂停含乳糖食物,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腹泻时间.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中药药剂研究的思考

    中成药作为临床用药,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已为临床所证明,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针对中药药剂的研究开发,本人提出一些观点与思考,以供同道指正.

    作者:余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榄香烯乳胸膜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20例

    难治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病.我们应用榄香烯乳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继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由不同疾病组成的临床症候群,降低和阴转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为其主要治疗目标,基本治疗方案为抑制免疫及其介质的炎症反应,常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作者:金烈;吕春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科产科医生协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意义

    目的:探讨儿科医生进产房,产儿科结合与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相关性及重要意义.方法:1995年1月~1998年12月由产科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为产科复苏组,1999年1月~2002年6月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产儿科结合实施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为产儿科复苏组.结果:产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152例,死亡20例,窒息死亡率为13.16%.产儿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133例,死亡3例,窒息死亡率为2.26%.两组死亡率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窒息死亡率下降10.9%.结论:儿科医生进产房,产儿科结合推广新法复苏,是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贲门癌手术治疗104例探讨

    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胸腔手术与经腹腔手术治疗的选择.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4例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胸腔手术治疗66例占63.5%,经腹腔手术38例占36.5%.经胸腔手术肺部感染6例占9.1%,返流性食管炎5例占7.6%,心律失常1例占1.5%.经腹腔手术肺部感染1例占2.6%,返流性食管炎3例占7.9%.两组手术均无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无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无死亡.结论:贲门癌行近端胃、食管部分切除经腹腔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胸腔手术,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梁利波;梁锐华;王旭东;蔡淡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83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9年3月~2002年3月间采用微粒化非诺贝特,每晚200毫克,治疗高脂血症83例,其中Ⅱa型13例,Ⅱb型30例,Ⅳ型40型,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Ⅱa和Ⅱb患者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Ⅱb和Ⅳ型患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同时可明显升高HDL-C和降低LDL-C水平.

    作者:赵群辉;魏青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鲜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126例经过6个月~7年随访并采用功能百分评价法对各种方法进行评定.结果:(1)多枚斯氏针内固定因操作简便,对股骨头损伤小,适用于老年人,特别是伴有心、肺疾病患者.(2)中空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有对骨折端加压、抗旋转、减少剪切应力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特别对骨质疏松者有其优越性.(3)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可减少卧床时间,但因手术创伤大,不适用于年老体弱者.(4)角型钢板有一定的强度和宽度,适用于治疗粗隆间骨折.

    作者:贾玉章;宋景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医源性MRSA感染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目前引起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病菌之一,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致病力强且治疗效果差.自1961年发现第一株MRSA以来,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作用,世界各地临床分离MRSA阳性率越来越高,耐药程度日益加重,目前已成为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MRSA的流行情况、流行的相关因素、耐药机制、检测技术及其预防和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马翔宇;易龙;宋治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腮腺恶性肿瘤误诊14例分析

    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腮腺恶性肿瘤发病的比例较高.腮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又占29%左右,而且容易误诊.我科从1988年至2001年共收治18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在腮腺的恶性肿瘤43例,其中误诊14例.

    作者:洪碧波;洪晓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负压引流器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32例分析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器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32例合并胸腔积液的病人根据年龄、积液量的多少,维持引流器大负压值的1/2压力进行间断引流,引流2小时,夹管2小时,持续间断引流48~72小时.如B超示仍有积液,或呈多房分隔状,则将尿激酶从导管处做胸腔内注射.结果:32例中显效13例(41%),余为有效,无脓胸形成.结论:该方法损伤少,效果好,对积液引流彻底,费用也较低.

    作者:陈秋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东莨菪碱用于减少曲马多静脉镇痛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用于减少曲马多静脉镇痛的副作用.方法:选择800例胃、胆道、乳腺癌及脊柱手术者ASA为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级(曲马多800mg+东莨菪碱0.3mg),Ⅱ组(曲马多800mg),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手术,术毕予首次镇痛剂量为Ⅰ组(曲马多1.5mg/kg+东莨菪碱0.1mg),Ⅱ组曲马多1.5m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静注,然后采用AuBex一次性镇痛泵2ml/h持续静注,观察48小时,记录VAS值及镇痛满意率,恶心呕吐、多汗、嗜睡、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Ⅰ组VAS值为0.71,满意率为93.67%,Ⅱ组VAS值为1.36,满意率为86.23%,有显著差异(P<0.01),恶心呕吐、多汗发生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嗜睡、尿潴留发生率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东莨菪碱能减少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的副作用,增强镇痛效果,提高镇痛的满意率.

    作者:林宪法;郑燕国;翁荣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8例胫骨骨化性纤维瘤X线诊断分析

    骨化性纤维瘤亦称纤维骨瘤,是由纤维组织和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以纤维组织构成为主称为骨化性纤维瘤,肿瘤发生于髓腔骨,有向骨质及纤维组织双向发展的特点,发生于四肢长骨者国内报道少见.本文报道8例,病理证实胫骨骨化性纤维瘤.

    作者:郭殿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阿托品作为胆道手术硬膜外麻醉前用药的再评价

    目的:评价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预防胆心反射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两组各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病人术前使用阿托品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端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发现术前使用阿托品并不能降低其胆心反射的发生率(P>0.05),且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增快心率,甚至发生心律失常.阿托品使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渴不适.在老年人还有可能引起兴奋和谵妄等中枢神经症状.结论:作者建议阿托品可不作为硬膜外麻醉下胆道手术的常规术前用药.

    作者:唐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量多次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多次小量应用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严格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静滴尿激酶20万单位,每天1次,共5天.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88.37%,对照组分别为76.82%、76.92%,两组在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量、多次尿激酶对UAP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刘忠祥;高瑛子;王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

    目前可利用的火菌方法中,压力蒸气灭菌器是应用甲,效果好,使用广泛的一种,这种灭菌装置在正确运用下可达到火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及抵抗力强的细菌芽胞.现将灭菌程序、灭菌性能、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总结如下.

    作者:邹湘莉;郑慧珍;邹刚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硫酸镁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镁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剂量、方法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同时加用16.5%硫酸镁10ml口服,时照组23例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加苯巴比妥或氯硝西沣加用γ-氨基丁酸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78%,对照组有效率43.48%.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硫酸镁联合一线抗癫痫药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蒋建章;李德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毛滴虫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人毛滴虫病的临床表现及甲硝唑治疗人毛滴虫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治疗36例人毛滴虫患者,口服甲硝唑剂量为0.4g,日3次,连服7~10d为一疗程,其中服1个疗程的有29例,服2个疗程的有7例.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的症状如腹泻及(或)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消失,粪检阴转.用药中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甲硝唑治疗人毛滴虫病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郭鄂平;宋明华;郭冀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37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人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5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2例.结论:ACST病人应在出现五联征之前手术,对于已出现休克的病人,应先给予适当的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贻误手术时机、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复杂化、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大刺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ACST,可缓解病情.

    作者:虞锦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5O例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也较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故同步治疗可防大血管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但临床用药种类数量繁多,服药时间要求复杂,长期治疗使病人服药依从性降低,从而降低疗效.

    作者:赵婷;徐长辉;王爱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与阑尾炎相关疾病13O例误诊分析

    目的:总结与阑尾炎相关疾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018例阑尾炎与相关疾病130例误诊临床资料.结果:询问病史不够及遗漏必要的体格检查;阑尾炎早期症状定位不准;阑尾炎并发症导致的混淆;阑尾解剖位置变异;固定病灶原于阑尾根部;忽视辅助检查;门、急诊部分医师首诊责任观念差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阑尾炎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保障手术创面浆膜化、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宁奇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