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若梅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造影胆道探查的指征意义.方法:术中采用由胆囊管或胆总管注射20%~30%胆影葡胺造影.结果: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186例,结石阳性70例占37.63%,其中胆囊管开口变异1例,假阳性4例;116例结石阴性,假阴性3例.结论:胆道造影结果表明可以及时发现结石阳性病人和胆道变异病人,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避免术后结石的残留和术中胆道损伤;同时对阴性病人免遭胆总管的探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家军;王修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凶险疾病.此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往往可并发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及DIC[1].因此,积极的抢救、合理用药与严密的观察护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药效的关键.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慢性阻塞肺部疾病(COPD)患者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往往伴有肾功能损害已有报告.我们临床发现相当一部分病人还伴有肝功能损害.本文检测了8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谷丙转氨酶(GPT)及血总胆红素含量,探讨其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速眠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SAH患者引起的头痛应用速眼安治疗,根椐简单语言评价量表(VRS)进行评估,并与25例对照组SAH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SAH应用速眠安后头痛缓解有效率达73%,对照组SAH患者头痛缓解有效率为4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速眠安治疗SAH患者头痛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力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方法很多,以带血供骨瓣肌骨瓣的修复效果较为肯定,尤以邻近带蒂转位骨瓣治愈率高,手术较为简便[1,2],我们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肌髂骨瓣转位,并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获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血管球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四肢远端.自2000年~2002年我科诊治15例手部及足部血管球瘤病人,经手术彻底切除,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刘建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Ki-67在小儿肾母细胞瘤和小儿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En Vision法对25例肾母细胞瘤和8例肾腺癌肿瘤组织进行Ki-67免疫标记.结果:FH型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28%,UFH型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100%.有转移或浸润的88%.肾腺癌Ki-67阳性表达率为12%.结论:Ki-67在小儿肾母细胞瘤肾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及肿瘤组织浸润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组织学分型越差、有转移和浸润Ki-67阳性表达越高,预后越差.Ki-67能较好反映小儿肾母细胞瘤和肾癌增殖状态,对临床诊断与进一步化疗与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同时可作为常规病理组织学的一种补充.
作者:蔡正林;张忠德;奚政君;王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由于老年病人术前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疾病,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为探讨高龄老年胃癌病人手术治疗的安全措施,兹将我院普外科1993年5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的63例70岁以上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治国;高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狼疮性肾炎(LN)3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黎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癌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占我国城镇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由于医学的发展,化学疗法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但化疗药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使机体的正常组织和细胞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化疗副作用,有的副作用甚至比癌症本身更难以令病人忍受,以致使一部分患者惧怕或拒绝化疗.
作者:辛林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Seldinger法胸腔内置入猪尾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各种原因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B超定位后采用SCldinger法胸腔内置入猪尾导管并保留血管鞘,导管尾端以三通开关接引流袋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根据胸水病因行针对性药物治疗.结果:42例病人共置管50次,未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82%.分组统计显效率:对结核性胸水、化脓性胸水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胸水为100%,对恶性胸水为32%,对不明原因的胸水为25%.结论:Seldinger法胸腔内置入猪尾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有较多优点,配合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项军;王磊;李光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常见甲状腺结节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区别.方法: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定22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腺瘸及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细针抽吸细胞(FNPC)及术后甲状腺组织端粒酶的活性.结果:无论FNPC标本还是组织标本甲状腺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均较高,并且FNPC标本与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定性的良好标志物,在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FNPC标本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作者:谢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两组疗效均为14天.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郭爱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对90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3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45%下降到目前的2%,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防止腋下淋巴管瘘,腋下、肋下置双管引流,合适的胸带包扎力,合理的皮瓣厚度,皮瓣缝合不能有张力及恰当的综合治疗.
作者:隋守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常并发慢性低钠血症,中重度低钠血症n可诱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发现根据理论计算公式,补钠量(nmol)=(142mmol/L-实测血清纳)×0.2×体重(kg),不易纠正COPD患者慢性低钠血症.本组病例72h实际总补钠量是理论计算值的2倍.72h血钠浓度稳定在理想水平.
作者:秦月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病期心肌酶谱的变化,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方法: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病期患者为患病组,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对患者中26例进行血气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病期心肌酶活力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病期心肌酶活力升高,与低氧血症有一定关系,且病情愈重,升高愈明显,值得临床上观察.
作者:马坚;马竹仙;李长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人工冬眠合剂辅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建立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小剂量人工冬眠合剂辅助治疗,观察用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26.6%,治疗组的镇痛、镇静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副作用少.结论:小剂量人工冬眠合剂辅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副作用少.
作者:张周欢;姜火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系癌前病变,目前无特异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叶酸、抗生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董希俊;侯清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段分成两组,60~70岁为A组,70~80岁为B组,分析两组间病人的首发症状及病理类型.结果:56例老年肺癌患者中鳞癌为35例,A、B两组之比为24/11,腺癌13例,两组之比为11/2,其他类型非小细胞癌8例,两组之比为8/0.首发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其次为胸闷、气促、胸痛、咯血、血痰.56例中手术治疗仅14例,局部化疗11例,全身化疗13例,介入治疗7例,其他治疗3例,8例放弃治疗.结论:老年肺癌中多数为鳞癌,首发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多数已失去手术时机.提高早期诊断率,采取有效治疗,对老年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东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发生于出生半个月以后的婴儿谓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996~2002年我院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5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於孝明;蒯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