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EA和CA-50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转移的预测意义

陈维顺;张选均;钟燎原

关键词: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50, 大肠癌癌转移, 诊断
摘要:为提高临床大肠癌转移的预测水平,术前联合检测4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50(CA-50)两种肿瘤标志物.结果显示,CEA和CA-50随大肠癌Dukes分期的进展血清浓度逐渐升高,两者在大肠癌各期的阳性率分别为:CEA中A期33.3%(2/6)、B期37.5%(3/8)、C期66.7%(12/18)、D期75.0%(9/12),CA-50A期16.6%(1/6)、B期12.5%(1/8)、C期55.5%(10/18)、D期75.0%(9/12),CEA+CA-50A期33.3%(2/6)、B期37.5%(3/8)、C期77.7%(14/18)、D期83.3%(10/12),CEA+CA-50与各单项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EA与CA-50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术前预测大肠癌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动症儿童血铅水平测定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1].

    作者:杜松奎;王育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50例糖耐量异常者胰岛功能的改变

    为了解糖耐量异常时胰岛功能的改变,我们选择了50例糖耐量异常(包括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2型)者,对其糖耐量前后胰岛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社莉;李士新;吕双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致蛛网膜下腔反复出血1例

    患者男,32岁,因慢性咳嗽10余年加重伴气喘3天,于2001年3月15日住院,住院号34256.患者近10余年来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发病与受凉有关,近2年来明显气喘.3天前因受凉病情再次加重,气喘不能平卧,并咳大量黄色粘痰.

    作者:赵云渠;周晶华;钱素泉;赵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加重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术后综合治疗实施,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不利.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导致皮瓣坏死的原因是皮瓣血运障碍、皮下积液及感染.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胡思锋;孟凡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0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诊断和处理进行分析,找出诊疗过程中的问题.结果: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和漏诊.结论:提高对创伤性膈疝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术式进行手术.

    作者:楼正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过期妊娠剖宫产20例临床总结

    作者对20例过期妊娠孕妇,正确掌握了手术指征,充分做好一切准备,及时作了剖宫产,母体全部安全出院.5例新生儿窒息与缺氧,抢救成功4例,死亡1例.后讨论了有关问题,对基层提出了自己看法.

    作者:朱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并发心肺疾患的老年食管贲门癌围术期处理

    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我们共对1612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老年食管贲门癌865例,(53.7%),术前合并心肺疾患的老年病人156例(18%).现将本组病人围术期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林永德;蔡吉祥;崔恒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的采取与保护

    为了挽救和延长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我们于1999年8月24日成功完成1例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手术,在供心采取与保护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于佳生;娄德剑;林雪维;林长城;张延恩;苏润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100例,随机分为解磷注射液治疗组和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解磷啶/氯磷啶+阿托品)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49例(98%),死亡1例(2%);对照组治愈41例(82%),死亡9例(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x2=107.12,P<0.005).临床症状消失及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表明解磷注射液对AOPP的治疗,比传统治疗方法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胡柳生;欧阳国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比较

    目的:评价并比较伊贝沙坦及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86例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3例,给伊贝沙坦150mg,po,qd;B组43例,给培哚普利4mg,po,qd,疗程均为24W.结果:治疗24W后,A组SBP和DBP下降差值分别为(25±10)mmHg和(18±5)mmHg;B组为(26±11)mmHg和(17±5)mmHg(均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均能显著降压,并能使左室肥厚逆转.

    作者:黄南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的临床应用

    咪唑斯汀(Mizolastine)又叫皿治林(Mizollen),是第二代组胺受体的拮抗剂,属于新型抗组胺药物,具有抗组胺作用,又有抗炎症性能的双重作用机制.1980年在欧州各国使用,国内大医院也有使用,不久我们基层医院也会广泛应用,由于优于其他抗组胺药物,现简介如下.

    作者:成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出血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42例分析

    脑出血是因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及其它原因所致脑实质出血,致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明显,颅内压增高,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

    作者:赵秀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3例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应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斯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的尿激酶(50~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内出血和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别.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忠祥;黄绍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甲减性心脏病误诊分析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弱而引起的疾病.因其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

    作者:张西玲;梁颖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成功复苏12例

    目的:为了提高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的临床救治水平,降低烧伤死亡率.方法:通过12例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的复苏救治,对肾上腺素的用量、碳酸氢钠的应用、紧急气管切开、对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复苏成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分秒必争,尽快而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仍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畅通气道,必要时紧急气管切开,对复苏的成功至关重要.烧伤休克期心肺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具有纠酸、扩容双重作用,利于复苏.肾上腺素的效应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作者:张振信;孙要文;刘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对淋巴瘤诊断意义的探讨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诊断确定主要依靠淋巴结活检,而对于伴发胸腹水者,一般认为在胸腹水中找到瘤细胞的机会不多[1].而我院通过对34例淋巴瘤伴胸腹水者行脱落细胞检查,有26例发现淋巴瘤细胞,且与淋巴结活检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7例因首先在腹水中找到淋巴瘤细胞而得以确定淋巴瘤诊断,意义尤为特殊.

    作者:龚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DI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予伤口清创,应用抗蛇毒血清,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山莨菪碱,补液;3例中度贫血予输血,1例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予输血小板,6例均输新鲜血浆.结果:6例DIC均获纠正,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平均时间6.3天(5~8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4.5天(3~8天),纤维蛋白原5.0天(4~6天),3P试验6.5天(5~8天).结论:及早应用足量有效抗蛇毒血清,补充足够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赖应昌;邓念强;陈小林;刘扶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9例特殊食管异物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几种特殊食管异物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9例特殊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8例异物经食管镜取出,1例经颈侧切开取出.食管损伤5例,食管穿孔2例,全部治愈.结论:特殊食管异物的处理应准备充分,采用佳取出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旭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2例

    例1,女,3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多汗、多食、消瘦、手抖半年.生化示:TSH↓、FT3十、FT4↓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给予他巴唑10mg·Tid口服,口服后3周内每周复查血常规1~2次均正常,服药第24天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

    作者:朱兆明;杨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58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61~89岁,平均74.5岁.

    作者:马志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