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菊
目的:探讨痛风石关节清理术后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原因、诱发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痛风石关节清理术的患者临床资料,326例痛风石关节清理术的患者中有50例在一周内发生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甚至其中的36例患者发生较术前更严重的急性关节炎症状。面对这种疑惑,研究者应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方法,结合后期的临床观察,分析找出50例痛风石关节清理术后急性关节炎症状、体征加重的原因。结果:痛风石关节清理术后,如果继续使用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可能使手术部位或非手术部位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重新溶解,中性白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增强;单粒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PGE和白三烯增加,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的急性期炎症反应更加明显,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关节疼痛剧烈并关节功能障碍加重。结论:运用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首先在诊疗方式上不仅要依靠设备和药物,而且需要综合考虑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多种影响因素。痛风石关节清理术后,因别嘌醇使手术部位或非手术部位关节、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重新溶解,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和体征加重,因此术后不宜使用或继续使用别嘌醇抗痛风治疗。但秋水仙碱毒性极大,有骨髓抑制、肾脏损害等毒副作用,年老体弱者应慎用,可以酌情选用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盐的排泄增加,从而降低血尿酸的浓度,减少尿酸沉积。研究者认为:痛风石关节清理术后,可复查血尿酸,对于血尿酸检验值在正常范围内的术后患者,不一定要继续使用抗痛风药治疗;对于血尿酸检验值仍然高出正常参考值较多的术后患者,即使需要继续降血尿酸治疗,应考虑选用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
作者:王勇;李杨健;韩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析介入溶栓术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4例进行了介入溶栓术治疗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掷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介入溶栓术治疗的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杜志红;王密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也日益增多,患者合并疾病多,手术风险大,伴发病发生率可以高达42%~54%,伴发疾病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急诊手术死亡率高,老年患者急症胆囊切除术病死率可达到30%,且老年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多见。对这些急性胆囊炎手术高危患者如何进行微创治疗,一直是困扰内镜医师的难题之一。
作者:周军;张智民;孙凤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综合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贾青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析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病房的34名护理管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产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观察组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开展产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结果观察组中没有出现差错,出错率为0,对照组共有3名(5.88%)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出现差错,两组以上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让不同工作经验的护理管理人员都获得提升,进而降低病房护理出错率,提高病房护理人群的满意率与工作质量。
作者:黄慧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澳大利亚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可分离血液中癌细胞的生物芯片,能甄别出血液中的癌细胞并将其移除。该技术可大幅降低癌症治疗费用,有望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针对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对其采取急救治疗,病情监测,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78例病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治愈50例,好转19例,自动出院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3例,病情恶化死亡2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救治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亦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翠;巴哈西?扎甫尔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的方法。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的糖尿病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综合护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宣传教育的满意度。结果:(1)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宣传教育的满意度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
作者:邓恒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不孕不育症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对医院收治的75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并在患者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75患者均痊愈,术后三年受孕率是81.3%,护理满意度是98.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受孕率高,而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方法:选取8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其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痛胀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其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惠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阐明中医药与西医药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优势和劣势;提高中药品质,使其品质相对稳定;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中药的临床疗效,使国人在生病时首先想到和使用的是中医药。以此为基础,向国际推广,选择在西医药临床疗效差,而中医药疗效好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进而在双方可共同治愈的领域展开竞争,终使中医药成为与西医药比肩的国际化医疗体系。
作者:黄禄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自发性低颅压是指原因不明,颅内压低于0.69k P a (70m m H20),多以体位性头痛,呕吐及颈强直为主要表现,可伴眩晕、精神障碍、癫痫发作、自主神经症状[1]。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脊神经根的硬膜袖折返处撕裂导致脑脊液漏而致低颅压。硬膜外血贴治疗(EBP)即通过自体血硬膜下注入,可形成无菌性炎症修补漏处[2]。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硬脑膜下腔。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3]。
作者:万方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8月(20~32个月)。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V A S评分分别为7.4±1.2、2.2±0.4、0.9±0.2、0.3±0.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8±15.4、23.3±6.6、18.3±5.4、8.1±2.4,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作者:陈日高;余洋;樊效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余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临床干预分析。方法:查阅关于老年人用药的文献和资料,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因素以及干预方法。结果帮助老年人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结论:针对老年人常见药物的用药,需要引起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重视,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终实现合理的用药目的。
作者:王红光;郭皖豫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C D64指数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学意义。方法:将64例患儿分为病例组(胎膜早破组)32例、对照组(非胎膜早破)32例,对所有入选新生儿出生时在产房内即留取脐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 D64的表达,并留取病例组新生儿外周血查血培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新生儿C D64明显升高,且血培养阳性患儿CD64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有明确提示意义。
作者:钟蓓;冯罗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闭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方法:将闭经的60例患者于0、1、2、4、6、8周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并严密观察和记录月经情况。结果:阿立哌替换治疗后,第2周催乳素水平即有下降,55例在完成换药治疗8周后,均恢复月经。结论: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紊乱。
作者:谭权;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2015年7月1日,笔者随导师收治肝脏占位性病变1例,经内服中药汤剂治疗,肝脏占位缩小,治疗成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兰;冯艺兰;方威;李世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便秘患者进行科学的原因分析及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方法:分析老年人便秘症状及病因,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饮食、药物、运动、心理及中医等方面具体指导护理。结果:减少或减轻因便秘而引起的老年患者的痛苦,有效控制或诱发其它疾病的发作。结论:对老年便秘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蔡月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结肠、直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疗的30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以及30例腺瘤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时采用活检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经活检可知,300例均诊断为癌的患者,术后经复查切片,184例无法确认癌侵及黏膜下层。随后行手术切除标本均确诊为浸润癌,癌的浸润深度:21例为癌侵及黏膜下层,128例为癌侵及肌层,151例为癌侵及浆膜。经活检诊断为腺瘤癌变的30例患者中,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结果:2例局限在黏膜内,4例侵及黏膜下层,9例侵及肌层,15例侵及浆膜。结论:虽然结肠、直肠癌活检具有一定的确诊率,但对无法确诊的病例,不得将其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其原因为,经术后切片病理诊断,均可见癌浸润;而且,针对腺瘤癌变可采取黏膜内肿瘤诊断。
作者:何磊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