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唇腭裂产前诊断中二维及四维超声的应用价值

翟科一

关键词:胎儿唇腭裂, 产前诊断, 二维及四维超声
摘要:目的:探究产前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对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6例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分别接受产前二维与四维超声检查。结果:产后颜面部检查有36例唇腭裂,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灵敏度48.21%,明显低于四维超声88.89%(P<0.05);二维、四维超声检查诊断特异度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前二、四维超声对唇腭裂均有诊断价值,但四维超声的诊断敏感性更高,两者结合可使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对比(1)两组治疗疗效、死亡率。(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血淀粉酶。结果:(1)两组急性胰腺炎治疗有效率、死亡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血淀粉酶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3天血淀粉酶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奥曲肽相比,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直肠癌属于Ⅱ期以及Ⅲ期的患者,在手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术后通过病理诊断确定为直肠癌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放疗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3年以及4年的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出现腹泻和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症状均为轻微,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可正常完成治疗。而其他种类的毒性反应结果较为一致。结论:采用放疗结合化疗的方式,对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低且均可耐受,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颖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3.88%和65.3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都未行相关处理,在停止治疗后显著改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玉萍;王爱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药制剂中延胡索醋炙水煎工艺优化

    目的:改进延胡索醋炙水煎工艺。方法:优化醋润参数,加快润透进程;以HPLC法测定醋炙品水煎液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比较加醋润透后,延胡索炒干与否对生物碱溶出的影响。结果:醋润参数优化后,润透速度提高7.1~38倍;润透后直接煎煮较炒干后煎煮,延胡索乙素提取率提高5.76%。结论:对于含醋延胡索且采用水煎工艺的中成药,合理工艺为:将延胡索破碎成粗粉,加0.2倍量的米醋拌匀,于40℃密闭闷润0.5小时,直接水煎。

    作者:王睿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三年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培训后组织实施。结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了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素佳;尤敏;王兴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鱼油有助遏制体内脂肪堆积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摄取鱼类含有的油,有助于遏制动物体内的脂肪堆积。这一发现证实富含鱼贝类的饮食有助于改善肥胖和生活习惯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科学家发现雾霾致病新机制

    大气颗粒物(P 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致病机理却一直不清楚。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次阐明了超细颗粒物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一种新机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某接种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200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作为A组,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 B 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分别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 DNA)。结果: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179例抗一HBs阳性儿童中抗-HBs P/N值>10者155例(86.59%)。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 DNA。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 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 DNA阳性(27.27%)。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不代表机体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性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151例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有关双唑泰栓的151份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1~40岁之间居多,占报告总数的80.13%;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仅占报告总数的5.30%,且均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广,以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高。结论:应重视双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企业应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玉菲;李星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肺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对肺部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地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肺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以及肺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辅助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同时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疼痛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夜间的睡眠质量和患者对疼痛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强度和睡眠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观察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有效缓解疼痛。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满意度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谭春尼;陈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校教职工健康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校教职工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探讨该人群总体健康状况,为高校教师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健康体检,对教师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病较高的指标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发病率排在疾病谱前6位的依次为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咽炎、肾结石、空腹血糖偏高等慢性疾病;女性教职工妇科疾病宫颈炎、阴道炎的发病率高于高血脂、脂肪肝的发病率。结论: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方面需要多方面给予关注或进行适当干预。

    作者:陈练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对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或自然分娩的15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剖宫产妇340例+自然分娩产妇440例,共780例)与对照组(剖宫产妇350例+自然分娩产妇450例,共80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母草,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宫缩持续时间(3.53±2.14)h、子宫底下降速度(1.51±0.49)c m/d、恶露持续时间(13.1±5.0)d以及产后出血率,产时、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产妇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潘建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病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综合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贾青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艾灸关元,气海穴治疗老年急性脊柱骨折后癃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气海穴治疗老年急性脊柱骨折后癃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艾灸关元,气海穴,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采用艾灸关元气海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并且总体排尿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治疗老年急性脊柱骨折后癃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的改善尿潴留情况。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28例,其中28行X线检查,20例行C T检查,3例行M R I检查。结果:发生于膝关节24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2例,肩关节1例,1例双膝关节均发生。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及周围大小不等、多发钙化的软骨小体,中心密度低,边缘密度稍高。结论:X线、CT、MRI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李颖文;牛学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自拟“中风熏洗方”治疗中风病肢体障碍8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中风后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中风偏瘫后肢体麻木、疼痛、肿胀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自拟“中风熏洗方”中药熏洗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64例患者临床有效率90.4%,63例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风熏洗方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且方法简便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明仙;罗正琪;陈眉;叶芳;王昆;赵治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用于肿瘤治疗的pH响应性纳米载药胶束的设计原则

    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方法:选取8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其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痛胀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其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惠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5例,A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B组采取双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8.5)min,术中出血量为(59.2±10.8) ml,住院时间为(6.2±1.4)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B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9.6±25.3)min,术中出血量为(97.8±18.2) ml,住院时间为(7.8±1.3)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A组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B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杨少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