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下肺大泡缝扎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配合

范春竹;田金花;介小霞;杨苗玲;孙丽平;石振纲

关键词:胸腔镜, 肺大泡, 缝扎, 治疗, 自发性气胸, 要点总结, 手术配合
摘要:我院自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共实施胸腔镜下肺大泡缝扎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肝素治疗

    肾病综合征常易导致高凝状态,本文研究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时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对其凝血机制及蛋白尿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阎炜炜;李润芳;李云胜;樊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供应室存在伤害因素的防护

    各级医院的供应室,担负着医疗器械及物品的清洗、消毒等工作,常接触到对健康不利因素,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和伤害身体,必须注意防护,现介绍我院防护概况如下:

    作者:钱素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胸中段食管癌28例分析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切除的途径及方法,证实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用性.方法:对全胸段食管切除的2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从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例患者无1例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比主动脉弓上吻合平均延长1J时,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全胸段食管切除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方法.

    作者:卞万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服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意义

    目的:比较三种凝血活酶试剂对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病人血标本测得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s),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TR)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间相关性及三种试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Quick一期法在凝血仪上测定50例华法令抗凝治疗病人的PT、PTR及INR值.结果:各组间PT和PTR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但各组间INR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ISI凝血活酶所测定的INR变异系数不同,ISI的值越高,INR的CV值越大.结论:三种试剂均可用于口服抗凝剂治疗的PT监测,但必须用INR报告结果,便于室间质评.应选用ISI值低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以确保PT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梁玉全;康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地高辛间歇疗法治疗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间歇疗法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50例采用间歇维持量地高辛治疗;B组50例采用持续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和6个月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率(H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间歇维持量地高辛疗法可降低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其疗效相似,可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给药方法.

    作者:葛素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肺癌56例首发症状分析

    我县属肺癌高发地区,在临床工作中,我院所接诊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常呈多样化,给患者就诊及临床初诊带来一定困难,有的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被延误诊治.现对我科1994年~1999年收治的56例肺癌患者首发症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我科自1997~2000年对4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现将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伏生;赵国珍;赵卫东;张建东;杨晓春;顾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尿酸、肌酐、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肌酐(Cr)、血脂与冠心病(CHD)发生及恶化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60例非AMI和42例对照组的空腹血,测定UA、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总胆固醇(HDL-C)、低密度总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并加以比较、对照.结果:显示AMI、非AMI组中UA、apoB、LDL-C和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而AMI、非AMI组中UA水平接近,无统计学意义.TG、apo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UA、Cr、TC、LDL-C、apoB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UA水平与冠心病恶化程度无关.动脉硬化、缺血致肾功能不全造成UA排泄减少.UA可能是CHD发生的又一危险因素.

    作者:胡越;何仲海;许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波术治疗宫颈息肉112例临床报告

    富颈息肉为妇科慢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疾病.且摘除后容易复发.本院利用微波术治疗宫颈息肉112例,疗效满意,随访1年无1例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伟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肠内营养在残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效果.方法:通过肠内营养输注系统输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临床表现,并监测营养支持前后血糖、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及其他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残胃功能恢复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处于正常范围.体重、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残胃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是一种治疗残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手段.

    作者:贺夫林;王梦炎;俞伟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善得定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90例病人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所有病人均经内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活动性出血.

    作者:方黎明;沈乃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症38例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的效果.方法:将38例重症MAS患儿根据血气及胸片结果分为肺不张组与肺气肿组,对两组所用呼吸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治愈26例(68.4%),死亡(包括放弃)12例(31.6%);常见合并症为肺炎、气胸、持续肺动脉高压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结论: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及通气模式,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MAS的关键.

    作者:张振坤;武爱莲;钱秋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式脑室-腹腔分流术21例体会

    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术式,我们对皮下隧道进行一个小小的改良,避免了隧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奇东;江泉;漆松涛;罗建坤;曾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在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硝苯地平又名心痛定,是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常用于抗高血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的治疗,现就硝苯地平在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双武;王文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体会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大84岁,小46岁,平均63岁,均有高血压史.发病至手术时间:6小时以内者47例,6小时至24小时者13例,24小时以上者3例.

    作者:郭银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雅思达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雅思达对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心钠素(ANP)水平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雅思达.两组治疗前、后均采静脉血测定血浆ET-1、ANP水平和进行心脏结构与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ET-1、ANP水平均有所降低,左室功能有明显改善,但以治疗组血浆ET-1、ANP水平降低,左室功能改善为显著(P<0.05).结论:雅思达可降低心衰患者血浆ET-1、ANP水平,抑制左室重塑,显著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远方;杨龙;徐敏;刘作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源性糖尿病34例临床分析

    肝脏疾病常伴有糖代谢异常,但肝源性糖尿病的报导尚不多见.现将我们近4年来收集到的34例肝源性糖尿病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韩敏;曹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108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老年患者治疗经过.结果: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如能对围手术期做出合理处理,老年患者均在术后痊愈早期出院,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LC也适合于广大老年患者.

    作者:陈利民;云平;姚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麻下温热蒸馏水腹腔灌洗对循环和体温的影响

    近年来,胃癌根治术后采用温热低渗液腹腔灌洗(IPHP)来预防腹膜种植转移,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但IPHP对循环及体温的影响报道不多.1997年以来,我们对80例IPHP病人进行了系统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国慧;王文钧;裘剑波;贺夫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研究与应用

    注重儿童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有特殊的需要和特性,全面考虑患儿、家长、社会的需要.对儿科病人的护理重点由疾病的治疗转为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维护,采用全方位,连续的护理,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具体的护理活动,运用协同式护理方式,准许父母留下照顾患儿并参与护理活动,并把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结果显示:缩短了住院日,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病人满意率大大提高.说明该整体护理模式适合儿科病房特点,可促进儿童的康复和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惠敏;王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