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任红润;王文梅;邓润智;闫翔;邵辰杰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和患方(患者及家属)对肿瘤疾病的就医期望值、危重病人抢救、知情同意、医患关系等相关问题并探讨原因、分析思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完成有效问卷200份,建立数据库,利用对应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方的就医期望较高,部分患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部分医务人员对当前医患关系缺乏信心.结论:目前医患双方对肿瘤治疗的医学期望值不同,在治疗中易产生医患纠纷.
作者:唐琴;陈瑞;周守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2016年的全国火灾情况统计:从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看,因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等引发的火灾占总量的30.4%,电气仍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当前,现代化医院的正常运作需要大量的电力来维持,包括常规照明和医疗用电等等,大量的医疗器械、机电设备的长时间运作会导致线路发热,电力系统的超负荷运行存在隐患,火情一旦发生会迅速蔓延.
作者:安恩光;肖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院长现场办公会”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医院发展动力.方法:由院领导召集涉及所需研究和解决事项的其他分管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现场办公会议,会前充分准备,会中坦诚交流,会后督办落实.结果:2016年共召开现场办公会14次,督办事项79项,解决57项,正在解决15项,因政策原因有7项无法解决,平均解决率为91.1%,提升了医院的运行效率,推动了医院业务量的不断攀升.结论:“院长现场办公会”制度,提高职能部门服务于临床一线的意识,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提高管理效能.
作者:王天乐;陈建荣;李玉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患病人群及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群获得健康科普知识的媒介来源.分析不同人群健康科普知识来源的不同,提高传播媒介宣传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5月到2013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选取440名的住院患者,另外选取南京鼓楼区三牌楼社区的266名健康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人们喜爱的媒介依次是电视媒体、报刊读物、广播以及互联网等.因为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职业以及教育程度等方面不同,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和对媒介类型的选择上存在差异.结论:调查结果为制定公众媒介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的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提高大众媒介宣传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崔玉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医改形势下合理控制医院药占比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通过科学设定药占比管控目标、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发挥临床药师职能、控制用药权限、加强考核以及与社区医院联动等措施对药占比进行合理控制.结果:2013年起,通过系统管控措施,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左右,并且逐年下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论:在药占比的管控中不仅要科学设定目标值、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管,还要打好三合理“组合拳”,才能大限度维护患者利益、提升健康福祉.
作者:钱小蔷;徐永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JCI标准及国内关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现状及其局限性的分析,探讨对临床患者身份识别执行过程的认识,并提出对临床近百种患者身份识别场景进行分类分级,制订规范的识别流程,以指导医护人员有效落实身份识别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史婷奇;刘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命名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中药品种繁杂,分类不同,名称各异,但名称和分类的背后是文化的作用,文化影响认知,认知形成中药分类和命名.通过对中药传统分类法以及其命名文化规律的分析,发现中药分类及命名文化的认知图式.有助于对中药文化与知识的关联效应作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吕云霞;周晨婷;汪鑫;申俊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医院后勤的服务对象包括病员患者及家属和所有医院职工,后勤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医疗秩序的稳定,对医院日常工作有序进行至关重要.后勤管理涉及部门多,管理协调难度大,后勤员工的技术水平、职业素质等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处理不到位,患者评价差,设备配件浪费严重等问题.在医院搬迁到新址后,作为后勤服务人员应在后勤外包、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思考,在医院规模翻番后依然可以将医院后勤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吴振宇;刘盛虎;吴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为加强医院药事质量风险的全面管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该院根据品管圈(QCC)实施医院药事质量风险管理,根据品管圈的实施流程完成拟定对策及实施、效果确认、标准操作流程计划书,通过风险评估工具筛选出风险较高的主题圈,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研究认为将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与风险管理理念进行结合,是一种有益探索,可以有效控制医院药事质量管理的风险,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促进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过栋;丁永娟;卞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更好完成天津市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报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规范化资料申报流程、完善多元化资料审核体系、制定标准化基金发放制度,建立长效化工作管理机制.结果:天津市医院协会出色完成了三轮疾病应急救助从基金资料申报到申请基金发放、核实的全部工作,得到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医疗机构的高度评价.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报管理实践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各医疗机构申报资料的完整度,大大提高了申报基金合格率,是一种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魏清清;高祝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利用QCC加强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5年全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查找不合理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实施.结果:经有效对策后,抗生素合理率从49%上升81.73%.结论:利用QCC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进行管理,管理有效.
作者:史兰萍;杨香玉;王东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情况,思考改进举措,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医院发生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其发生率、发生原因、科室及人员分布等.结果:3年间医院共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34例,发生率为0.10%,近3年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9 5),但是各年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115 8);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妇科分别为腹腔内出血、膀胱阴道瘘、输尿管瘘、切口疝和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产科分别为产后出血、腹壁切口血肿、腹壁切口裂开、术后伤口感染和子宫下段血肿,乳腺科均为术后胸壁伤口积血,计划生育科为小型剖宫取胎术后疤痕愈合不良;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中,纯技术因素占58.82%(20/34),技术和责任因素共存占38.24%(13/34),1例为纯责任因素,占2.94%;首次手术医务人员技术职称以高级为主.结论:该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处于国内较低水平.把握围术期管理重点,注意手术操作技巧把控,加强对重点人员监管,有助于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
作者:顾燕芳;赵紫榆;孙敏雅;过伟华;韦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该文通过对高邮市各医疗机构从2011年至2016年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分析,提示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病历、处方点评制度,对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和“三合理”水平,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分有效.
作者:龚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农合总额控制支付方式对三级公立医院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支付方式改革和转变三级公立医院经营战略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淮安市7家三级医院2015年-2016年新农合实行总额控制支出情况,以及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2016年实行总额控制前后住院人次、住院费用、病种结构的变化.结果:总额控制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但三级医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结算补偿款超支,且超支成快速增长态势.结论:面对支付方式变革带来的影响,三级公立医院应积极做好经营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实行精细化管理.
作者:刘先洋;宋丹;周文艳;李寿林;傅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将SMART原则引用到医院沟通文化的规划和实施中.从规范明确化,标准文字化;医院沟通工作的可衡量性与考核结果的可衡量性;沟通目标如何能够被医务人员所接受;沟通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沟通目标有时间限制等方面阐述了SMART原则使用中的各个方面.SMART原则更好地将医患沟通统一融合于服务外部客户(患方)和内部客户(医方)的全过程,在全院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
作者:龚晓霞;谢志娟;封雪;陈重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院前急救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生命、应对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指挥调度岗位是整个院前急救工作的第一关口,其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决定着院前急救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和卫生系统的形象.本文结合南通市急救中心情况,就影响当前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质量中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本市院前急救调度的工作水平.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方法:选取2012-2016年医保性质的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患者,测算每年的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目前医院实行的单病种付费方式,可以控制总量,降低成本;但也存在病种覆盖范围小,支付标准低和限制新技术发展的缺陷.结论:为弥补单病种付费方式的缺陷,可引入按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以实现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三赢”局面.
作者:钱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制度的内涵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制度中,基层首诊制的贯彻落实是基础,双向转诊是合理医疗资源配置的核心,分级诊疗是终落脚点.1.1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制度的概念剖析
作者:林妍妍;冯星;田健美;罗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对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服务也产生了新的需求.然而,卫生医疗资源供给的“正三角”结构与群众卫生需求的“倒三角”结构仍然不相匹配,卫生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供需矛盾.医师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人才队伍的质量是决定全区医疗水平的关键要素.本文拟通过选定的苏南涉农区溧水区进行研究分析,对该区基层医师人才紧张、医师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作者:谈笑;吴红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病案复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病案复印效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2017年病案复印工作进行总结,从复印申请主体、审核流程等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结果:实行针对性整改措施后,复印服务时间明显缩小,复印有效性明显提高.结论:现行病案复印工作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基于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原则进行改进,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于旭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