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莹;杨保林
郭立中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真寒假热证并非只有在疾病危急关头才出现,而在慢性杂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病中亦普遍存在,因此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辨析疑难杂病真寒假热证的方法.首先全面细致地认识所有症状,分清证候是否有寒热独自分布特点,留意证候之间有无寒热矛盾情形;证候表现复杂迷离时,抓特异症以断寒热真假;寒热症状真假疑似时,舍症而以舌脉为凭据;后还要参考病因、体质情况、治疗经过以综合进行分析.
作者:刘新学;张瑾枫;贺晓婷;朱叶萍;郭立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聪耳通窍汤加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五官科神经性耳鸣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1例)、聪耳通窍汤组(31例)及针药合用组(31例),3组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5-HT及Rho/ROCK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针刺组有效率71%,中药复方组55%,针药合用组87.1%,其中针药合用组相对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HPLC检测患者血液中5-HT发现,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Rho/ROCK信号通路发现,治疗后患者ROCK蛋白明显下降.结论:针药合用治疗神经性耳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5-HT/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邹春花;毕言萍;亓秀英;邹连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加减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光凝期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7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光凝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9例,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视力提高比率41.67%,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视力提高比率58.98%,总有效率84.62%;对照组显效率38.9%,总有效率69.45%,观察组显效率56.41%,总有效率87.12%,以上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在荧光渗漏面积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加减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光凝期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马宇;刘意;牛琳琳;周利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在近现代针灸著作中,编著者往往惯用指寸定位法作为取穴定位的一种方法给予介绍.故以建国后一套统编《针灸学》教材为例,探讨指寸定位法的有关内容,指出指寸定位法的定义欠妥帖,适用范围存在错位,揭示了指寸与折量寸之间的关系,找出了惯用指寸定位法的错误观点和传承至今的症结.并试以操作简便、取穴定位准确而快捷而自制的“人体腧穴体表定位比例尺”替代指寸定位,进而催生出“度量骨度定位法”,以期不断完善传统的腧穴定位方法提供给同道参考.
作者:方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王和伯先生对于咯血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认为“诸血皆由火升”,结合时令节气分析病机;善于运用缪希雍“治吐血三要法”,以降气为首务.治法重视降气通络和营、滋阴潜阳,区分外感内伤之异,对痰饮咯血不轻易投凉药,而重视温经止血是其特色.对虚损者主张补其不足、培育后天,并倡导节劳静养,故结合医案,分析王和伯治疗咯血的具体方药.
作者:朱冰;齐春红;钱菁;王荣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方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HFLS) OPG、RANKL、TNF-α、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清热活血方药治疗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OPG、TNF-α及IL-17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B、C3组与对照组的TNF-α、IL-17水平、RANKL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72,P=0.003;F=9.831,P=0.011;F=7.392,P=0.039),A、B、C3组高于对照组,B、C2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A、B、C3组与对照组的OPG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6,P=0.008),A、B、C3组高于对照组,B、C2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结论:清热活血方药能够抑制RA-HFLS中RANKL、TNF-α及IL-17OPG的表达,促进OPG的分泌.
作者:刘彦龙;杨林;刘娟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采用新型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6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运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关节功能康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永忠;侯汪洋;程灏;谭剑;祝建飞;陈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相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将凉血与活血化瘀两法有机、联合使用作为核心治法.慢性湿疹以活血凉血清热、健脾养血祛湿,结节囊肿性痤疮以活血凉血、清热化痰为基本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夏智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孟河医家深求脾胃实学,注重临床实效,立论和缓平正,治法清润平稳,通过“抑木扶土、调营畅中、醒脾运湿、温补脾肾”等调脾胃理念处处顾护脾胃中气,务求调气复平.颜德馨教授深谙孟河脾胃学术思想,在补脾运脾健脾基础之上,提出动静结合、通补相兼,将其灵活运用于膏方伍用,可强固本清源之功,增祛疾扶正之效,并探讨如下.
作者:杨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补土派医家李东垣之手,传统观点认为是通过直补脾胃达到补中气升清气的目的.笔者在反复研读及临床实践过程中认为,补中益气汤实为通过调补肝气达到补中气的目的,并分别从中医理论及方剂组成两方面进行探讨论证,后举例说明.
作者:苏巧珍;陈延;雒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治神”是《内经》针灸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术语,与针刺实践密切相关,然其具体所指在经文中未有明确解释,后世医家理解也多有分歧.故通过对《内经》中与神相关概念术语、形神关系、上下文语境以及道家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认为“治神”乃治医家之神,而非病者之神.这与道家在进行某种高超操作技艺时对“神”的追求与重视不谋而合,与道家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由此提示,早期针灸理论源流梳理、概念术语的厘清,在系统爬梳相关医学文献的同时,尚需从早期思想文化观念与医学理念相互交织的层面多加审视,综合辨析.
作者:朱玲;杨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寒热错杂型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和莫沙必利单独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对寒热错杂型胃病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宪春;夏秋敏;王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再灌注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影响.方法:24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6)和糖尿病组(n=18),糖尿病组采用链脲佐菌素造模.饲养1个月后,选择部分糖尿病大鼠(n=9)作为缺血再灌注组,暂时阻断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3个h,再灌注7d后测量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光镜、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结果: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均明显下降,并出现神经内膜水肿、神经纤维密度下降、异常神经纤维数目增多、髓鞘肿胀、裂解、轴索萎缩等变化.结论:下肢缺血再灌注可以造成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严重损伤,采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物模型.
作者:黄达;李鸣镝;郑亚琳;王秋虹;林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评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休克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搜集有关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7篇共计974例,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表明,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能更好地提高休克的临床疗效[RR =2.38,95%CI(1.59,3.56),P<0.0001],升高收缩压[WMD =6.52,95%Cl(3.60,9.44),P<0.0001],改善心率[WMD=12.24,95%CI(8.81,15.67),P<0.00001],增加心室射血分数[WMD =9.79,95%CI(2.67,16.91),P=0.007],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作者:王月;张硕;郭利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脾虚证是结直肠癌常见的临床证候.脾失健运呼吸链功能障碍导致低氧状态和HIF-1α表达增高,肥人脾虚产生的慢性炎症及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糖酵解,可能是结直肠癌能量代谢障碍,即瓦博格效应的主要原因.脾虚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的能量代谢障碍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健脾益气中药通过健脾化痰改善结直肠肿瘤细胞的慢性炎症和能量代谢障碍,从而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EMT,改善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徐文娟;孙学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来曲唑和脱氢表雄酮(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DHEA)分别加高脂乳剂制作SD雌性大鼠肾虚痰湿特征信息肥胖PCOS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方法:观察大鼠动情周期、体质量增加幅度,测定血清性激素、血脂、相关脏器指数水平和卵巢HE染色.结果:来曲唑联合高脂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FSH、LH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LDL、TC、TG均显著高于余3组;DHEA联合高脂模型组大鼠E2、T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TC、TG、LDL均极显著高于其余3组;来曲唑模型组、来曲唑联合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DHEA联合高脂模型组大鼠卵巢HE染色均呈现多囊样改变.结论:来曲唑加高脂乳剂诱导是研究符合肾虚痰湿特征信息肥胖PCOS发病机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DHEA加高脂乳剂诱导适用于血脂异常、雄激素和雌激素升高的不肥胖PCOS模型.
作者:徐晓娟;黄映红;姚莉娟;邓琳雯;李宛静;王秋香;何蕴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从ATP、AMP、AMPK的变化探讨脾虚证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黄脾虚大鼠ATP、AMP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MPK-α基因的表达.结果:脾虚模型血浆、肝组织AMP/ATP均增高;肌肉中AMPK-α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肝组织中AMPK-α基因表达显著升高;补中益气丸对上述模型中异常的能量物质有调节作用.结论:脾虚静息状态下ATP、AMP及AMPK在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肝组织能量需求大于肌肉组织,补中益气丸可以调整脾虚状态下紊乱的能量物质.
作者:李燕舞;李耿;巫燕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中药强精煎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精子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PDE)基因表达影响.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组大鼠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奥硝唑(ornidazde,ORN) 800mg/(kg·d),黄精赞育胶囊组给予[ORN800 mg/(kg·d)+黄精赞育胶囊400 mg/(kg·d)],强精煎组大鼠每天给予[ORN800 mg/(kg·d)+强精煎10 g/(kg·d)],4周后取各组大鼠附睾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AC、PDE基因表达的测定.结果:强精煎组大鼠PD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AC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强精煎中药可明显下调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精子PDE基因表达水平并显著上调其AC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宾彬;陆海旺;王杰;王德胜;徐杰新;覃智标;梁劲松;庞秋华;崔锦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分别采用星萎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星萎承气汤加减口服和开塞露灌肠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疗效并进行NIHSS评分、巴氏指数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入院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1组总有效率85.7%,对照2组总有效率68.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Indel)和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疗效满意.
作者:刘惠杰;徐寅平;顾兆一;肖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足创面往往深达肌腱,若治疗失当不但导致其变性乃至坏死,而且感染也会沿肌腱扩散,患者被迫截肢或失去生命.临床观察发现,在给邪出路理论指导下,局部创面引流通畅的部位,创面处变性但尚未完全失去活性的肌腱表层可见散在分布的新生肉芽岛,并逐渐生长与周围的肉芽相接,终裸露的肌腱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此现象可称之为“筋之血化”.经过此过程后创面上有上皮生长,终伤口愈合.由此可知,给邪出路理论必须贯穿糖尿病足创面治疗始终,通过内外治结合创造利于创面修复的微环境,令“筋之血化”现象出现,可有效控制感染延糖尿病足肌腱扩散,并终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徐强;张朝晖;朱朝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