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

韩伟;邝先奎;黄堃;赵向通;李明蔚;董文杰;闫焱;王丽萍

关键词:肺癌, 吉非替尼, 培美曲塞, 顺铂
摘要: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标准化疗治疗Ⅲb/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EGFR突变阳性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顺铂+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均口服吉非替尼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治疗32周后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均完成顺铂+培美曲塞+吉非替尼4个周期化疗,病情均未进展;治疗32周,观察组有效率(45.5%)、疾病控制率(77.3%)高于对照组(17.4%、4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1个月)、总生存期(23.9个月)较对照组(7.8、19.8个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31.8%)、恶心呕吐(22.7%)、腹泻(18.2%)、谷丙及谷草转氨酶增高(13.0%)、皮疹发生率(18.2%)与对照组(13.0%、8.6%、4.3%、4.3%、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满意,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血症液体管理现状与研究进展

    液体管理是脓毒血症集束化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脓毒血症的整个诊治过程.积极有效的液体管理能保证机体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改善组织及器官灌注,促进组织及器官功能恢复.目前脓毒症液体管理在临床上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文针对容量及容量反应性评估、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策略及液体复苏终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组织中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组织中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方法 64例EAOC患者为EAOC组,50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子宫内膜组织P53、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EAOC不同临床分期P53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差异.结果 EAOC组P53、survivin蛋白阳性率(64.06%、59.38%)高于对照组(0、0) (P<0.05);EAOC临床Ⅰ、Ⅱ、Ⅲ、Ⅳ期P53的PI值分别为78.3±4.7、88.2±4.3、92.7±3.4、98.3±1.4,survivin蛋白的PI值分别为79.4±6.2、87.5±4.4、90.2±2.3、96.6±1.5,不同病理分期P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OC患者P53及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P53及survivin蛋白对EAOC的发展有协同作用.

    作者:肖雪莲;韦枝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肱骨外上髁炎的高频超声表现

    目的 总结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伸肌总腱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资料,观察伸肌总腱厚度、肌腱内部回声、病变处血流信号及伸肌总腱附着处肱骨外上髁骨质情况.结果 5例高频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余70例高频超声表现为伸肌总腱增厚45例,肌腱内部回声局限性减低35例,肌腱内部点状强回声钙化灶22例,伸肌总腱止点处不同程度撕裂19例,伸肌总腱附着处肱骨外上髁骨刺形成4例,骨皮质不规整10例,患肘伸肌总腱病变处见血流信号48例.结论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网球肘患者伸肌总腱的声像图改变,病变位置、范围,评估病变严重程度,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红;冯海洋;康汇;李红川;王涛;霍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88例拟诊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并进行MPR、CPR后处理,比较未重建及重建后CT征象显示率;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未重建及重建图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重建图像阑尾外径增粗(90.91%)、阑尾管壁增厚(73.86%)、阑尾周围渗出改变(90.91%)、阑尾积液(39.77%)、阑尾结石(62.50%)、阑尾穿孔(28.41%)、回盲部肠壁增厚(88.63%)显示率及阑尾异常总显示率(98.86%)均高于未重建图像(68.18%、50.00%、73.86%、25.00%、44.32%、13.63%、73.86%、90.91%)(P<0.05);手术组织病理诊断急性阑尾炎82例,重建图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97.6%)和特异度(83.3%)均高于未重建图像(64.6%、50.0%)(P<0.05).结论 MSCT扫描后进行MPR及CPR重建,可直观显示阑尾及其周围结构和病理变化,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段文飞;白景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睾丸微石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超声血流参数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睾丸微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TM)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动脉、精索静脉的超声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分析TM分型与精索静脉曲张分级的关系.方法 TM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56例为观察组,无阴囊内疾病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超声检查测定睾丸动脉收缩期流速(maximum velocity,Vmax)、舒张期流速(minimum velocity,Vmin)、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左侧精索静脉平静呼吸时大内径(spermatic vein diameter at rest,DR),Valsalva试验大内径(diameter at Valsalva maneuver,DV)、精索静脉高流速(spermatic vein maximum velocity,VS-Vmax)和静脉返流时间(venous reflux time,TR),采集精液测定精子密度、精子成活率、a级及b级精子活动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睾丸微石症分型与精索静脉曲张分级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睾丸动脉Vmax、Vmin、RI、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索静脉DR[(2.86±0.31)mm]、DV[(2.98±0.26)mm]较对照组[DR(1.30±0.21)mm、DV(1.42±0.16) mm]宽,VS-Vmax[(8.43±3.27) cm/s]较对照组[(1.15±0.34)cm/s]快,TR[(3.68±1.39)s]较对照组[(0.30±0.12)s]长(P<0.05);(2)观察组精子密度、精子成活率、a、b级精子活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限制型TM患者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临床Ⅰ级发生率(27.8%、44.4%)高于经典型TM患者(18.4%、28.9%)(P<0.05),临床Ⅱ级、Ⅲ级发生率(22.2%、5.6%)低于经典型TM患者(31.6%、21.1%)(P<0.05).结论 TM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质量下降,精索静脉血流速度和反流时间增高,经典型睾丸微石症患者更易合并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温海群;梁凤伟;严富良;严惠贞;唐其满;李金莉;邓月云;谢荣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n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ULMCAD患者190例分为PCI组106例,CABG组84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术后24个月靶血管重建术、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CABG组左主干合并多支病变发生率(94.05%)、合并分叉病变发生率(42.86%)和Syntax积分[(24.95±5.17)分]高于PCI组[78.30%、19.81%、(18.76±6.26)分](P<0.05);随访24个月,PCI组病死率(7.5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4.72%)、靶血管重建率(9.43%)与CABG组(5.95%、7.14%、5.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老年ULMCAD安全、有效,与CABG相比并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扬;谭强;王庆胜;马卉;韩桂华;邹晓译;刘双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RhoA/ROCK信号通路在人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RhoA/ROCK信号通路在人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 行关节置换手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取其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为骨性关节炎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取其正常软骨组织为对照组.2组取软骨组织培养软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软骨细胞RhoA、ROCK1、ROCK2 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组Ⅱ型胶原蛋白均阳性,其中骨性关节炎组细胞染色明显深于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软骨细胞RhoA、ROCK1、ROCK2 mRNA(0.772±0.160、0.979±0.152、0.916±0.143)和蛋白(1.15±0.04、1.65±0.68、1.94±0.4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RNA:0.501±0.136、0.762±0.125、0.683±0.114,蛋白:1.02±0.09、1.11±0.4、1.41±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A/ROCK信号通路在人骨性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软骨,可能是导致骨性关节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文刚;李超;徐亮;陶树清;陶天遵;姜雪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配型方法输注血小板时的有效率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配型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有多次输血史、需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2组血小板抗体,统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照组随机选择ABO血型同型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观察组均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依据试验结果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分别于血小板输注前、后24 h采集前臂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173例中血小板抗体阳性68例,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CCI[(6.15±2.18)×109/L]高于对照组[(2.34±1.27)×109/L](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者CCI[(8.35±2.74)×109/L]与对照组[(7.93±2.5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27.59%)高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输血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前检测血小板抗体,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结果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作者:王书锋;董晓峰;姚晓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兔牙髓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对体外培养的兔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将兔DPSCs分离培养获得DPSCs,光镜下行形态学观察;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DPSCs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20 μg/L TGF-β3组、40 μg/L TGF-β3组、80 μg/L TGF-β3组和100 μg/L TGF-β3组,分别加入0、20、40、80、100μg/L TGF-β3;采用MTT法检测5组DPSCs A490值,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酶(collagen Ⅰ,Col-Ⅰ)、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表达情况,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出现矿化结节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兔DPSCs呈集落状生长,在体外有一定克隆形成能力;对照组及20、40、80、100 μg/L TGF-β3组兔DPSCs A490值分别为0.34±0.55、0.34±0.19、0.33±0.47、0.33±0.30、0.34±0.47,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100 μg/L TGF-β3组诱导后第3天出现Col-Ⅰ阳性表达,第7天开始消失,第5~7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7~14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7天出现矿化结节;40 μg/L TGF-β3组第5~7天均有Col-Ⅰ阳性表达,第7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14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14天出现矿化结节;20 μg/L组第7天出现Col-Ⅰ阳性表达,第14天消失,第14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21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21天出现矿化结节;对照组Col-Ⅰ、BSP和OC均为阴性,未出现矿化结节.结论 TGF-β3对体外培养的兔DPSCs增殖无影响,但对兔D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关系.

    作者:刘晓文;木合塔尔·霍加;麦麦提依明·哈力克;帕尔哈提·阿布肚热合曼;庄友梅;张晓莉;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胶质瘤组织中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和Ki-67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43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进行病理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Ki-67的阳性表达率,并与9例正常脑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PTEN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率为0,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随恶性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Ki-67仅在胶质瘤标本中表达,且随恶性程度增加呈增高趋势.

    作者:高岚;步星耀;马春晓;周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12例胃底腺息肉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FGP)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FG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312例FGP中男女比例为1∶1.89,其中149例有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史;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变主要分布于胃体及胃底,形态多为山田Ⅱ型,病变直径多为0.2~0.5 cm,单发息肉占52.88%;组织病理学示胃腺体大量增生,壁细胞及主细胞增生,胃小凹短浅或缺如,偶伴黏膜急慢性炎症,被覆上皮及腺上皮细胞未见肠化及异型增生表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19.55%(61/312).结论 FGP多见于女性,其发生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有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胃底及胃体病变以山田Ⅱ型为主,胃体腺大量增生为其主要组织病理特点.

    作者:刘雪梅;骆子义;邱智辉;韦小兰;张东旭;韩玉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雌激素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绝经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绝经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雌激素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绝经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次/周,共10次;观察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并于每次治疗后阴道壁涂抹雌三醇软膏0.5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行1h尿垫实验统计漏尿量;填写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Committee on urinary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 scale,ICI-Q-SF);行盆腔彩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漏尿量[(4.97±1.38)、(5.98±1.07)g]、ICI-QSF评分[(4.01±1.48)、(5.94±1.27)分]均较治疗前[(8.70±2.03)g、(8.70±2.72)分]下降(P<0.05);对照组漏尿量[(6.04±1.19)g、(6.13±0.85)g]、ICI-Q-SF评分[(5.95±1.61)、(5.98±1.49)分]均较治疗前[(9.10±2.17)g、(8.90±2.31)分]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漏尿量、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相比,雌激素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缓解绝经后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随时间延长,2种方法治疗效果相近.

    作者:关文畅;白枫;李辉;张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栓弹力图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价值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表现.方法 肝硬化患者107例,肝功能Child A级36例为Child A级组,Child B级38例为Child B级组,Child C级33例为Child C级组,监测3组TEG并比较分析.结果 Child C级组TEG中R值[(6.20±1.88)min]、K值[(4.10±2.03)min]高于Child A级组[(4.45±1.21)、(2.37±1.58) min]和Child B级组[(5.12±1.56)、(3.25±1.02)min],LY30(0)、MA[(25.20±6.51)mm]和Angle[(41.42±10.27) deg)]低于Child A级组[(0.80±0.11)%、(59.30±7.30) mm、(62.67±10.20)deg]和Child B级组[(0.60±0.17)%、(36.80±5.84)mm、(50.87±9.68)de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紊乱状况,TEG参数异常间接反映了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曾艳丽;靳秀;高飞;王茹真;侯环荣;魏君锋;尚佳;康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沙利度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50 mg/次,1次/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百分比(E%),观察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及E%恢复正常时间,评定2组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5.58±2.81)、(5.61±2.66)分]、E%[(57.69±8.38)%、(57.71±8.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2.01±1.67)、(3.61±2.18)分]及E%[(32.56±7.78)%、(41.16±8.67)%]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观察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6.31±2.82)d]、E%恢复正常时间[(5.33±2.17)d]均较对照组[(8.61±3.78)、(7.16±2.82) d]缩短(P<0.0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可缩短瘙痒症状消失时间,使E%较快恢复正常,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崔乐;孙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标准化疗治疗Ⅲb/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EGFR突变阳性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顺铂+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均口服吉非替尼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治疗32周后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均完成顺铂+培美曲塞+吉非替尼4个周期化疗,病情均未进展;治疗32周,观察组有效率(45.5%)、疾病控制率(77.3%)高于对照组(17.4%、4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1个月)、总生存期(23.9个月)较对照组(7.8、19.8个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31.8%)、恶心呕吐(22.7%)、腹泻(18.2%)、谷丙及谷草转氨酶增高(13.0%)、皮疹发生率(18.2%)与对照组(13.0%、8.6%、4.3%、4.3%、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满意,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韩伟;邝先奎;黄堃;赵向通;李明蔚;董文杰;闫焱;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导航辅助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梗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导航技术辅助下行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超声导航技术辅助下行PTCD术,对照组于常规X线或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记录2组PTCD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行彩超检查,观察结石残留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1.14±0.27)次]、操作时间[(19.62±1.33)min]、结石残余率(5.00%)低于对照组[(3.63±0.25)次、(47.38±5.21) min、33.33%](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6.67%);随访12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8.33%)高于对照组(86.67%)(P<0.05).结论 超声导航技术辅助下行PTCD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梗阻效果满意,可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操作时间,降低结石残留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黄毅斌;端学军;胡萍香;肖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房功能指标研究进展

    左心房在心动周期中发挥储蓄、管道和辅泵功能,对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和维持正常心搏量起重要作用.左心房功能受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左心房容积增大和功能降低是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栓塞、死亡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重要预测指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早期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对心血管疾病选择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临床评估左心房功能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尺骨斜行截骨成角延长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尺骨斜行截骨后成角延长联合金属截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成角延长术将尺骨畸形明显部位斜行截断,矫正尺骨成角及短缩畸形;并应用金属截骨板固定,将桡骨头切开复位后探查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术后根据Mackay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术后随访12~16个月,桡骨头均无再脱位,肘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疗效优10例,良4例.结论 尺骨斜行截骨成角延长术联合金属截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改善前臂旋转及屈曲活动受限.

    作者:高敬尧;刘秋亮;张蛟;史龙彦;秦攀;陈新让;汪奇;王家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氟尿嘧啶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与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接受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物动力学参数AUC,分析AUC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2例,接受标准mFOLFOX6方案化疗,2周为1个周期.于化疗第1周期5-Fu静脉泵注18~30 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5-Fu血药浓度,计算A UC;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AUC≤25(mg· h)/L组、>25(mg·h)/L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UC≤20(mg· h)/L组和AUC>20(mg· h)/L组疗效差异.结果 62例结直肠癌患者5-Fu AUC呈正态分布,为5.2~39.1(mg·h)/L,均值为21.26(mg·h)/L,中位值为22.20(mg·h)/L,其中AUC>25(mg·h)/L者25例,20~25(mg· h)/L者12例,<20(mg·h)/L者25例;AUC≤25(mg· h)/L组Ⅲ~Ⅳ级骨髓抑制、腹泻、黏膜炎发生率(11%、5%、8%)低于>25(mg· h)/L组(44%、28%、32%) (P<0.05);AUC≤20 (mg· h)/L组总体反应率(32.0%)低于AUC>20(mg· h)/L组(59.5%)(P<0.05).结论 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代动力学参数AUC在20~25(mg· h)/L可获得佳近期疗效、轻不良反应.

    作者:刘佳宁;李磊;崔永霞;周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组织趋化性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分析趋化性细胞因子CXCR5、CXCL1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2、-13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8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为结直肠癌组,其癌远端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CXCR5、CXCL13及MMP-12和MMP-13表达,观察2组CXCR5、CXCL13及MMP-12和MMP-13表达阳性率及其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CXCR5、CXCL13、MMP-12和MMP-1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7%、43.0%、83.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4.7%、5.8%、9.3%、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MMP-12、MMP-1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CXCR5蛋白阳性率(r=0.215,P=0.021;r=0.198,P=0.023)和CXCL13蛋白阳性率(r=0.203,P=0.020;r=0.185,P=0.025)均呈正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R5、CXCL13与MMP-12、MMP-13表达相关,可能通过对恶性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评估的理想观察指标.

    作者:廖亚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