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于健;郭环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95.1%)高于对照组(75.6%)(P<0.05),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出血发生率(2.4%、4.8%、4.8%)与对照组(4.8%、4.8%、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7.39±7.34)mm]、左室射血分数[(68.45±7.64)%]、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值(1.41±0.16)、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75.31±9.64) cm/s)]高于对照组[(51.12±7.49)mm、(61.79±7.81)%、1.32±0.15、(68.52±5.15)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Bmi-1自身抗体与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Bmi-1自身抗体与EB病毒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IgA抗体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鼻咽癌患者200例为鼻咽癌组,其中Ⅰ+Ⅱ期33例,Ⅲ+Ⅳ期16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1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mi-1自身抗体和EB病毒VCA-IgA表达情况,比较Bmi-1自身抗体、VCA-IgA、Bmi-1自身抗体+ VCA-IgA阳性率,分析Bmi-1自身抗体、VCA-IgA单独及联合诊断鼻咽癌的效能.结果 鼻咽癌Ⅰ+Ⅱ期、Ⅲ+Ⅳ期Bmi-1自身抗体阳性率(27.3%、30.5%)、VCA-IgA阳性率(33.3%、51.5%)、Bmi-1自身抗体+VCA-IgA阳性率(51.5%、65.3%)均高于对照组(5.6%、4.6%、9.3%) (P<0.05);Bmi-1自身抗体、VCA-IgA、Bmi-1自身抗体+VCA-IgA阳性率在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自身抗体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0.0%、94.4%、83.3%、59.3%,VCA-IgA分别为49.0%、95.4%、90.7%、66.9%,Bmi-1自身抗体+VCA-IgA分别为63.0%、90.7%、86.3%、72.6%,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高于Bmi-1自身抗体、VCA-IgA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Bmi-1自身抗体及VCA-IgA在鼻咽癌尤其是早期鼻咽癌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效能.

    作者:许镒洧;谢秀连;翟田田;方裕森;彭裕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无应答和复发患者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无应答及复发患者白细胞介素-28B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3例,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方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复发者26例为复发组,无应答者22例为无应答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者25例为SVR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3组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979860和rs8099917,比较3组各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无应答组和复发组白细胞介素-28B基因rs12979860 CT基因型比例(77.3%,57.7%)和rs8099917 TG基因型比例(77.3%,57.7%)明显高于SVR组(8.0%,8.0%)(P<0.05),rs12979860 CC基因型比例(18.2%,42.3%)和rs8099917 TT基因型比例(18.2%,42.3%)明显低于SVR组(92.0%,92.0%)(P<0.05),无应答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中rs12979860CT杂合基因及rs8099917TG杂合基因者均为34例,其中复发者和无应答者共32例(94.15%),明显高于SVR患者2例(5.85%)(P<0.05).结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无应答及复发与其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作者:宁会彬;何佳;刘俊平;彭真;毛重山;康谊;尚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 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TomTec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癌组织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大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始增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手术组织病理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计数MVD,分析MVD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62个病灶中,60个病灶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2个表现为稍高增强;癌组织mTT[(30.1±11.5)s]高于周围甲状腺组织[27.8±8.2)s],IMAX[(61.9±11.8)%]低于周围甲状腺组织[(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TTP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癌组织CD34、CD31的MVD值分别为(38.0±6.1)、(37.9±5.1)条/高倍视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IMAX与MVD呈线性正相关(CD34:r=0.838,P=0.000;CD31:r=0.837,P=0.000).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低增强,超声造影对其定性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张红丽;黄丽丽;姜珏;周琦;王华;雷小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肌损伤发生情况,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是否能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肌损伤.方法 终末期肾病患者21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非透析组74例,血液透析组63例,腹膜透析组81例,检测3组肌钙蛋白Ⅰ (cardiac tropnin 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isoenzyme,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b)水平,比较3组cTnⅠ、CK-MB、Mb阳性率.结果 非透析组cTnⅠ、CK-MB、Mb阳性率分别为35.14%、16.22%、93.24%,血液透析组分别为34.92%、7.94%、93.65%,腹膜透析组分别为53.09%、20.99%、95.06%,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未行透析治疗时已存在心肌损伤,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并未改善心肌损伤.

    作者:黄洁丽;李江涛;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鼻咽未分化癌患者LKB1表达及其在放疗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鼻咽未分化癌患者肿瘤组织中LKB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在放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鼻咽未分化癌患者肿瘤组织中LKB1蛋白表达情况,并依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记录2组年龄、性别比例、EB病毒阳性、远处转移情况,放疗结束后4周评定2组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3 a生存率.结果 65例中鼻咽未分化癌组织LKB1阳性39例(阳性组),LKB1阴性26例(阴性组);阳性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38.46%)低于阴性组(69.23%)(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EB病毒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总有效率(71.79%)高于阴性组(46.15%)(P<0.05),3 a生存率(58.97%)高于阴性组(26.92%)(P<0.05).结论 LKB1蛋白与鼻咽未分化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LKB1阳性患者常规放疗疗效及远期预后优于LKB1阴性患者.

    作者:唐亮;苏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27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14例行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手术,对照组13例行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术后侧弯矫正情况.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173.86±50.06)min]、术中出血量[(76.14±28.61)mL]低于对照组[(262.69±48.30)min、(382.14±27.63)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36.74±9.08)°]与对照组[(39.37±7.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冠状位主弯Cobb角[(20.37±3.61)°、(15.48±3.07)°]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冠状位主弯相应矫正率[(39.04±13.8)%]低于对照组[(51.68±11.82)%](P<0.05).结论 对合并脊髓畸形、需早期手术的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单纯半椎体切除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后路半椎体切除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矫正和控制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效果更好.

    作者:夏冰;刘福云;贺盼盼;郭永成;牛学强;董延召;李新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连续3次单倍型异基因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2次单倍型异基因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失败后,更换单倍型供者行第3次移植治疗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 1例SAA患儿,以其父亲作为单倍型供者,于第1次单倍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第2次骨髓移植失败后,选择患儿母亲为单倍型供者进行第3次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其预处理方案采用Flu+ CTX+ ATG方案.结果 第3次单倍型移植成功植入,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患儿造血功能恢复正常,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至2015年1月仍存活.结论 移植植入失败后行第3次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仍是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措施.

    作者:郭智;杨凯;刘晓东;张媛;楼金星;何学鹏;王芳;王世瑶;陈惠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兔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术前大分割容积弧形调强放疗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实施术前大分割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VMAT)的可行性.方法 成功构建30只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VMAT大分割放疗组10只(VMAT组)、常规分割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ed therapy,IMRT)放疗组10只(IMRT组)和对照组10只,给予的单次剂量分别为3 Gy、2 Gy和不采取任何处理.放疗结束后,3组行MRI扫描评估,并采用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率.结果 VMAT组和IMRT组肿瘤体积[(21.11±2.36)、(23.56±3.21)cm3]和肿瘤组织Ki-67表达率[(49.67±2.34)%、(51.00±2.39)%]均小于对照组[(46.78±3.38)cm3,(68.22±5.21)%](P<0.01),VMAT组与IM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分割VMAT在兔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术前放疗中可取得与常规分割IMRT相同疗效.

    作者:时广力;刘艳;王崇文;白靖平;杨爱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激光腔内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40例(302肢),120例(141肢)行EVLT+高位结扎术者为观察组,120例(161肢)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2.6±18.6)min]、切口长度[(5.0±0.8)cm]短于对照组[(69.2±22.3)min、(13.5±4.2)cm](P<0.05),术中出血量[(35.2±9.6)mL]少于对照组[(72.6±18.6)mL] (P<0.05),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3.54%)低于对照组(18.01%)(P<0.05);观察组术后肢体溃疡愈合率(91.7%)、色素沉着减退率(93.3%)、术后24个月曲张复发率(2.5%)与对照组(88.9%、92.5%、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闫文锋;吴刚;许延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患者22例,关节镜下以双侧腘绳肌肌腱为移植物,股骨端采用Eodob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固定,同时进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佩带刻度盘氏支具固定3个月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前、后抽屉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92.5±2.3)较术前(25.5±1.2)明显提高,无切口感染、韧带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5 a,患膝关节恢复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固定双侧腘绳肌肌腱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作者:张华;李贵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淋巴瘤并发静脉血栓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瘤合并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淋巴瘤合并VT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淋巴瘤并VTE患者中,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以VTE为首发症状,7例于化疗第2~3周期诊断VTE,1例确诊淋巴瘤2a后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期间发生VTE;肢体VTE 8例(其中1例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结论 VTE可能是淋巴瘤的首要表现,化疗及深静脉置管等是淋巴瘤并发血栓的重要诱因.

    作者:刘艳慧;薛飞;杨靖;张茵;雷平冲;朱尊民;孙恺;翟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闭合性跟腱断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跟腱断裂超声声像特征,与术中跟腱断裂情况比较.结果 超声确诊完全跟腱断裂19例,部分跟腱断裂13例;前者超声显示为跟腱连续性中断和血肿,后者表现为跟腱部分纤维中断或低回声区;跟腱断裂的位置、程度与手术诊断基本相符.结论 超声可作为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可选诊断方法.

    作者:刘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是随年龄增长瓣膜逐渐纤维化、硬化、钙化,瓣叶异常增厚、活动度减低、启闭障碍的老年瓣膜病,严重者可引起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本文就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凯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泌尿系统损伤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3 852例妇科肿瘤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其中8例发生泌尿系统损伤,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输尿管损伤5例,膀胱损伤3例;3例有盆腹腔手术史,3例盆腹腔严重粘连;3例膀胱损伤于术中腹腔镜下修补后愈合,5例输尿管损伤中1例腹腔镜下行断端输尿管吻合,2例置入输尿管双J管,2例行二次开腹输尿管膀胱植入术,均愈合.结论 有盆腹腔手术史及合并盆腔粘连者术中易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均可修复.

    作者:王冰;王武亮;许长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08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儿童白癜风6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白癜风患儿63例(皮损188处),依据皮损部位分为面颈部组28例(皮损79处),躯干组16例(皮损56处),四肢组13例(皮损37处),肢端组6例(皮损16处),各组均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对皮损进行局部照射,2次/周,间隔时间>72 h,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3处皮损治疗8次痊愈,8处皮损治疗16次痊愈,余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5%(174/188);面颈部组、躯干组、四肢组、肢端组皮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7%、94.64%、86.49%、75.00%,面颈部组和躯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四肢组和肢端组(P<0.05).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疗效满意,尤其是对紫外线敏感皮损.

    作者: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次,早、午饭后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3粒/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HAMD评分[(21.53±3.62)分]与观察组[(21.82±3.2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HAMD评分[(6.63±1.25)分和(3.42±0.98)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9.4%)与对照组(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优于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祁亚伟;李学;吴少璞;马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95.1%)高于对照组(75.6%)(P<0.05),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出血发生率(2.4%、4.8%、4.8%)与对照组(4.8%、4.8%、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7.39±7.34)mm]、左室射血分数[(68.45±7.64)%]、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值(1.41±0.16)、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75.31±9.64) cm/s)]高于对照组[(51.12±7.49)mm、(61.79±7.81)%、1.32±0.15、(68.52±5.15)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于健;郭环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不同时间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效果.方法 行CABG治疗冠心病患者65例,依据置入IABP时机分为术前组6例,术中组20例及术后组39例,比较3组围术期临床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论 术前组病死率(0)低于术中组(30.0%)和术后组(38.5%)(P<0.05),术中组与术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住院时间[(32.3±9.1)d]、ICU停留时间[(8.6±3.2)d]、机械通气时间[(78.3±32.1)h]和使用IABP时间[(112.0±38.2)h]明显高于术前组[(23.2±9.6)d、(5.1±1.5)d、(42.2±18.2)h、(80.2±21.2)h]和术中组[(25.3±8.6)d、(6.2±2.8)d、(48.3±21.3)h、(89.2±32.8)h](P<0.05);术前组与术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置入IABP前相比,置入IABP后8h及撤除IABP前,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术前置入IABP较术中及术后置入IABP有明显优势,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严飞;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霍强;朱涛;刘正;宋云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患者165例,依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85例和无冠心病组80例,测定2组血清endocan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endocan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endocan水平[1.52(0.79,1.90)ng/L]高于无冠心病组[0.86(0.44,1.23)ng/L](P<0.01);logisti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ndocan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呈正相关(OR=1.24,95%CI:1.09~1.63,P=0.001).结论 血清endocan水平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任引刚;刘军;张利华;康黎;高砚丽;楚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鼻窦炎内镜术中表面麻醉丁卡因吸收率研究

    目的 探讨鼻腔黏膜丁卡因表面麻醉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丁卡因的实际吸收剂量.方法 慢性鼻窦炎患者30例,其中伴鼻息肉者15例,不伴鼻息肉者15例,均在质量分数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麻醉后所用棉片中残余丁卡因质量浓度,推算丁卡因吸收量,并与药典规定的丁卡因极量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60.00±18.75)mL;丁卡因总量(106.38±4.08)mg,残量(75.84±7.40)mg,实际用量(30.55±6.26)mg,残量占60%~82%;将丁卡因质量浓度校准为1,其校准实际用量为(46.00±9.69)mg,低于丁卡因极量下限(60 mg) (P<0.05);无鼻息肉组校准残量[(107.95±7.52)mg]低于鼻息肉组[(120.04±7.74)mg](P<0.05);鼻息肉组使用肾上腺素之后校准残量从(61.36±5.05)mg降至(58.67±4.42) mg(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丁卡因实际吸收量低于药典规定的极量,有鼻息肉者丁卡因吸收量更低.

    作者:魏崴;李吉平;马婕;金建华;朱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