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李蓓;石亚楠;陈松虎;国杨;崔常贺
目的 观察IVAG方案(异环磷酰胺+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IVAG方案对27例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化疗,异环磷酰胺1.5 g/m2,静脉滴注,第1~4天;足叶乙甙65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阿糖胞苷2 g/m2,12h1次,共2次,第4天,静脉滴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第5天开始应用;同时给予碱化尿液、保护胃肠道、止呕及其他支持治疗.结果 经2个周期IVAG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及进展或恶化4例;9例部分缓解患者继续应用IVAG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5例达完全缓解;不良反应均可耐受,骨髓抑制相对较重.结论 IVAG方案可作为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挽救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朱尊民;周剑峰;袁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择期电复律治疗的效果.方法 7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前先给予华法林治疗,使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2.5,并同时口服胺碘酮;3周后行300~360 J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成功后继续口服胺碘酮3个月,并口服华法林抗凝,4周后改用阿司匹林维持治疗1 a以上.结果 患者择期电复律即刻成功率100%,3例于24 h内心房颤动复发;随访1 a,4例分别于电复律治疗后第3,5,8,10个月复发,晚期有效率94.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心房颤动择期电复律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措施.
作者:徐成胜;金朝霞;杨亚东;李火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DR组(NDR组)78例、单纯型DR组(SDR组)61例、增殖型DR组(PDR组)49例,计算3组脉压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R组、SDR组、NDR组脉压差分别为(70.9±10.1),(67.2±11.3),(52.9±4.5)mm 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压差增高可加重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DR病情.
作者:段琦;尹洁;洪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脊髓终丝脂肪沉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证实脊髓终丝脂肪沉积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68例患者病变共累及68段终丝,其中局灶型9例,偏长型59例;MRI表现在T1 WI矢状位呈点状或条状高信号,在T2 WI上与脑脊液信号一样难以区分,在T2 WI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结论 MRI有助于脊髓终丝脂肪沉积的诊断.
作者:侯效芳;唐玉峰;吴刚;程敬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仅摘除突出髓核组织而不进入纤维环内的改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改良MED术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均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疗效优81例,良5例,治疗优良率100%;82例获随访3~36(10±3)个月,无相应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均未发生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持脊柱稳定性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俊;何宏生;袁房均;周文波;刘伟;杨娟;苏娟;陈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为AECOPD患者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53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以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抗生素使用;观察组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以指导抗生素使用,比较2组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出院90 d内病死率.结果 2组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出院90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患者预后无不良影响.
作者:朱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活性氧是机体正常代谢中产生的副产物,生理状态下其产生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当其产生与清除失衡,过多活性氧在机体蓄积损伤组织,可引发各种疾病.近年来研究结果发现,心力衰竭时机体产生过多活性氧,活性氧又影响心力衰竭的进展.本文就心力衰竭与活性氧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丹;李蓓;石亚楠;陈松虎;国杨;崔常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2例(T2DM组)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RBP4水平,计算2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RBP-4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RBP-4与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游离脂肪酸是影响血清RBP-4水平的明显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RBP-4水平升高与糖脂代谢有关,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曾玉琴;胡清;李雪锋;朱建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结局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的病因,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 主要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肝脏疾病;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剖宫产率、输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50~100)×109/L者(P<0.05);妊娠合并高血压、肝脏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者(P<0.05).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剖宫产率及输血率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有关,而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等与其病因密切相关.
作者:傅丹;汪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式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行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6例,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257±40) min,术中出血量(60±37)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8±28)h,住院时间(10±3)d,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a,24例患者便秘症状完全缓解,大便次数1~3次/d,3例出现腹泻症状,大便4~8次/d,无便秘复发,患者对术后排便感觉满意.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安全可行,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龚龙波;孟良;宋涛;谢志远;徐玉振;权斌;吕孝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肝胆管结石患者290例,150例行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140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秦斌;李浩;谢天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细胞、血脂、炎症因子、营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36例行MHD治疗2~5 a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酸亚铁片治疗,透析后未应用任何药物;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次,3次/周,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及B水平.结果 治疗期间2组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均未改变.观察组治疗后Hb与Hct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1),hs 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与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治疗前、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可改善MHD患者贫血与炎症状态.
作者:李振勇;马晓燕;张蕾;杜梅仙;郭黎莉;舒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腿阔筋膜修复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32例鼻中隔穿孔(穿孔直径>1.0 cm)患者采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于鼻内镜下结合9号针芯内送线鼻内缝合移植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32例均一期修复成功,未发生鼻中隔再穿孔,未发生鼻出血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大腿阔筋膜可为较大鼻中隔穿孔修补提供支撑,结合针芯送线缝合法可提高鼻中隔穿孔愈合率.
作者:陈炳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肾嫌色细胞癌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MRI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检查示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左侧肾脏6例,右侧肾脏4例;9例呈规则呈球形,1例形态欠规则,周边均可见假包膜;8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较模糊;2例伴不同程度瘢痕形成,瘢痕范围均<30%,瘢痕区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7例T1WI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8例T2WI表现为低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均呈高信号,化学位移成像均未见脂质成分.增强扫描示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及延时期持续轻度强化;动脉期瘢痕未见强化,延时期瘢痕可见轮辐状或分隔状强化.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可与肾脏其余肿瘤相鉴别.
作者:陶伟;王一民;曹建新;张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腿外伤合并皮肤缺损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小腿外伤皮肤缺损合并骨外露患者87例,采用小腿内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带蒂移植及游离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87例移植92块皮瓣,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2 cm×3 cm部分坏死,经清除换药后愈合,另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拆除缝线,待其肿胀消退后再次缝合后成活,3例伤口少量渗出,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均顺利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 a,无破溃,且供区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皮肤缺损并骨外露通过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可获良好疗效.
作者:胡洪良;李锦永;沈卫军;王恒;王占磊;韩艳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巴替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53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巴替非班组29例和安慰剂组24例,术中及术后24 h分别给予巴替非班或安慰剂,比较2组用药前、用药后4h、用药后1d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h和1d后,巴替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安慰剂组明显升高(P<0.05);2组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应用巴替非班疗效肯定,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黄觊;钱海燕;李志忠;张京梅;王茜;陶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骨肉瘤是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一种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研究骨肉瘤发生、发展、转移等相关基因,对其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早期诊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cDNA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可平行、快速、敏感、高效检测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基因差异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到骨肉瘤的研究中,本文就其在骨肉瘤研究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建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效果.方法 41例复杂先心病患者,于非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左侧、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 本组中单纯夹闭上腔静脉行双向Glenn手术19例(非右心旁路组),22例在建立上腔-右心房旁路下进行(右心旁路组);术后1周,患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68.4±8.2)%提高至(84.5±4.0)% (P<0.05),血红蛋白由术前(172.3±37.4)g/L降至(153.5±24.9)g/L(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7.4)h,颜面肿胀时间(4.2±1.7)d,且右心旁路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颜面肿胀时间均较非右心旁路组短(P<0.05);围手术期死亡2例,并发乳糜胸3例;随访3~72个月,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其余38例患者活动耐力较术前增加.结论 对无法行心内畸形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双向Glenn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手术方式.
作者:蔡国华;孙振东;亓峰;刁力为;雷加吉;张庆华;吴乃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的疗效及治疗后患者血清氧自由基水平变化.方法 70例ACO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降低颅压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1~2 h内行高压氧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和醒脑静注射液,观察2组显效时间,治疗14 d后评定2组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28%高于对照组80.00% (P<0.05),显效时间(15.2±3.4)h较对照组(28.1±6.3)h短(P<0.05);2组治疗后血清SOD、GSH-PX较治疗前增高(P<0.05),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细胞损伤的作用,用于治疗ACOP疗效满意.
作者:吕慧汇;郑瑞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Tei index measured by tissue Doppler imaging,t-Tei)联合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erum solubl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sLOX-1)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ACS患者112例(观察组)与体检健康者46例(对照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测t-Tei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LOX-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t-Tei指数及血清sLOX-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ei指数及血清sLOX-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t-Tei指数及血清sLOX-1均能较好反映ACS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二者联合可用于整体评价ACS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作者:杨峰;杨玲;关思虞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