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1例疗效分析

蔡国华;孙振东;亓峰;刁力为;雷加吉;张庆华;吴乃石

关键词:双向Glenn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 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效果.方法 41例复杂先心病患者,于非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左侧、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 本组中单纯夹闭上腔静脉行双向Glenn手术19例(非右心旁路组),22例在建立上腔-右心房旁路下进行(右心旁路组);术后1周,患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68.4±8.2)%提高至(84.5±4.0)% (P<0.05),血红蛋白由术前(172.3±37.4)g/L降至(153.5±24.9)g/L(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7.4)h,颜面肿胀时间(4.2±1.7)d,且右心旁路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颜面肿胀时间均较非右心旁路组短(P<0.05);围手术期死亡2例,并发乳糜胸3例;随访3~72个月,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其余38例患者活动耐力较术前增加.结论 对无法行心内畸形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双向Glenn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手术方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为AECOPD患者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53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以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抗生素使用;观察组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以指导抗生素使用,比较2组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出院90 d内病死率.结果 2组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出院90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患者预后无不良影响.

    作者:朱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联合血清sLOX-1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Tei index measured by tissue Doppler imaging,t-Tei)联合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erum solubl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sLOX-1)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ACS患者112例(观察组)与体检健康者46例(对照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测t-Tei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LOX-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t-Tei指数及血清sLOX-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ei指数及血清sLOX-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t-Tei指数及血清sLOX-1均能较好反映ACS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二者联合可用于整体评价ACS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作者:杨峰;杨玲;关思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分支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 总结分支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的CT影像学特征及良恶性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分支型IPMNs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CT表现为胰腺实质内单囊肿块4例,多囊肿块9例,囊实性肿块5例;4例肿块内可见点状、结节状钙化,7例伴胰管轻度扩张,1例伴胆管扩张;术前CT诊断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1.7%,准确率为83.3%.结论 分支型IMPN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对术前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赵庆;邵成伟;金艳;齐晨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1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肝胆管结石患者290例,150例行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140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秦斌;李浩;谢天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巴替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巴替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53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巴替非班组29例和安慰剂组24例,术中及术后24 h分别给予巴替非班或安慰剂,比较2组用药前、用药后4h、用药后1d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h和1d后,巴替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安慰剂组明显升高(P<0.05);2组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应用巴替非班疗效肯定,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黄觊;钱海燕;李志忠;张京梅;王茜;陶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房颤动择期电复律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择期电复律治疗的效果.方法 7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前先给予华法林治疗,使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2.5,并同时口服胺碘酮;3周后行300~360 J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成功后继续口服胺碘酮3个月,并口服华法林抗凝,4周后改用阿司匹林维持治疗1 a以上.结果 患者择期电复律即刻成功率100%,3例于24 h内心房颤动复发;随访1 a,4例分别于电复律治疗后第3,5,8,10个月复发,晚期有效率94.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心房颤动择期电复律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措施.

    作者:徐成胜;金朝霞;杨亚东;李火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总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lose-angle glaucoma,PCG)的危险因素.方法 PCG患者128例,同期住院非青光眼患者12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开灯视频、PCG家族史、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心理压力、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否开灯视频、PCG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精神心理压力、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PCG的发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房深度(OR=0.347)、眼压(OR=25.033)、PCG家族史(OR=2.151)、年龄(OR=1.939)、糖尿病(OR=1.823)和精神心理压力(OR=1.775)入选PCG结果变量的模型.结论 浅前房、高眼压、PCG家族史、高龄、糖尿病和精神心理压力是PCG发生的危险因素,降眼压治疗、稳定情绪可有效预防PCG发生发展.

    作者:王利红;王丽敏;王文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估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运动特征价值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特点.方法 30例高脂血症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应用速度向量成像软件分析患者左侧颈总动脉短轴切面4个侧壁(前壁、内侧壁、后壁、外侧壁)的收缩期大速度、大切向应变及大切向应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3个月患者左侧颈总动脉外侧壁收缩期大速度(1.89±0.21)×10-2 cm/s、大切向应变(3.43±0.99)%、大切向应变率(0.31±0.02)s 1明显高于治疗前(0.90±0.28)×10-2 cm/s,(1.80±1.04)%,(0.10±0.06)s-1(P均<0.05);治疗后6,12个月其他侧壁收缩期大速度、大切向应变、大切向应变率也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较好地评价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颈总动脉的管壁运动特征,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齐继连;彭云蓉;刘涛;李梅笑;范国裕;李观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肺鳞癌与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天门冬氨酸蛋白酶A (novel aspartie proteinase A,Napsin A)与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及P63蛋白联合检测在肺鳞癌与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Napsin A,TTF-1和P63蛋白在178份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apsin A,TTF-1和P6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总体阳性表达分别为44.94%,53.93%和40.44%;Napsin A与TTF-1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1.25%,79.17%)分别明显高于肺鳞癌(0)(P<0.01);P63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10.41%)明显低于肺鳞癌(96.20%)(P<0.01);Napsin A对肺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TTF-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psin A,TTF-1及P63蛋白联合检测对肺鳞癌与肺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唐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DNA基因芯片技术在骨肉瘤研究中应用

    骨肉瘤是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一种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研究骨肉瘤发生、发展、转移等相关基因,对其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早期诊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cDNA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可平行、快速、敏感、高效检测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基因差异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到骨肉瘤的研究中,本文就其在骨肉瘤研究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建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网膜素-1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浆网膜素-1 (omentin-1)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83例,无冠心病组117例,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浆omentin-1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合并冠心病组血浆omentin-1水平(10.18±3.27)ng/mL明显低于无冠心病组(19.43±5.18) ng/m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浆omentin-1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冠心病存在独立相关性(OR=1.494,95%CI为1.212~2.775)(P<0.01).结论 低omentin-1水平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罹患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可能成为预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风险的指标之一.

    作者:罗敏;余文珊;郭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Ⅱ~Ⅲ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L3-4或L2-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见脑脊液流出顺畅后,A组注入质量分数0.5%罗哌卡因(质量分数1%罗哌卡因1 mL+生理盐水1mL)8~10 mg,B组注入质量分数0.65%罗哌卡因(质量分数1%罗哌卡因1.5 mL+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0.8mL)6~8 mg,蛛网膜下腔注药后记录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阻滞时间、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测试感觉阻滞高平面,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均未出现头痛及神经损伤并发症.A组运动恢复时间(99.8±18.3)s较B组(129.6±22.8)s短(P<0.05),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高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阻滞时间、大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分数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骨科手术运动恢复快,安全性高.

    作者:李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子宫动静脉畸形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和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例UAVM患者均应用腹部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medical imaging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 system,MI-3DVS)对多层螺旋CT(multiple slice CT,MS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导入到Free Form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构建出UAVM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显示肾脏、骨盆、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UAVM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 基于MSCT数据,应用MI-3DVS和Free Form软件可构建出UAVM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为临床诊治UAVM提供清晰立体的影像资料.

    作者:夏红;易建华;除燕;杨丽;何援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与活性氧关系研究进展

    活性氧是机体正常代谢中产生的副产物,生理状态下其产生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当其产生与清除失衡,过多活性氧在机体蓄积损伤组织,可引发各种疾病.近年来研究结果发现,心力衰竭时机体产生过多活性氧,活性氧又影响心力衰竭的进展.本文就心力衰竭与活性氧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丹;李蓓;石亚楠;陈松虎;国杨;崔常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 4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在高频振荡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地那非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6h患儿体循环动脉压、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肺动脉压下降,pa(O2)、pa(CO2)改善(P<0.05),体循环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迅速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申孟平;李晓艳;贾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他汀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他汀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常规治疗组不给予调酯药,观察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清IL-6和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他汀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24周后较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P<0.05);他汀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血肌酐、尿素氮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朱士彦;钟声;曹院国;程卓;史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脐血溶血3项试验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脐血溶血3项检测在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母亲为O型血,父亲为非O型血新生儿205例,均于出生后采集脐血行血清学试验明确血型,并对A,B型新生儿行溶血3项检查.结果 205例新生儿中,A型血37例,B型血39例,O型血129例;A,B型新生儿76例中,脐血溶血3项检测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49例.结论 出生后立即抽取脐血进行溶血3项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对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有一定帮助.

    作者:叶长钦;张弘;李文忠;陈楚填;方焕仪;尹艳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药物透入联合光子照射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氯氛酸二乙胺乳胶剂超声透入联合光子照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跟痛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光子照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双氯氛酸二乙胺乳胶剂超声透入联合光子照射治疗,治疗20 d后评定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氯氛酸二乙胺乳胶剂超声透入联合光子照射治疗跟痛症效果满意.

    作者:徐宏扣;胡建华;李晓苏;焦洪新;张杰;冯齐德;杨正亮;金凯;黄凌;毛美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腿皮肤缺损合并骨外露87例外科修复

    目的 探讨小腿外伤合并皮肤缺损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小腿外伤皮肤缺损合并骨外露患者87例,采用小腿内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带蒂移植及游离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87例移植92块皮瓣,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2 cm×3 cm部分坏死,经清除换药后愈合,另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拆除缝线,待其肿胀消退后再次缝合后成活,3例伤口少量渗出,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均顺利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 a,无破溃,且供区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皮肤缺损并骨外露通过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可获良好疗效.

    作者:胡洪良;李锦永;沈卫军;王恒;王占磊;韩艳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DR组(NDR组)78例、单纯型DR组(SDR组)61例、增殖型DR组(PDR组)49例,计算3组脉压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R组、SDR组、NDR组脉压差分别为(70.9±10.1),(67.2±11.3),(52.9±4.5)mm 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压差增高可加重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DR病情.

    作者:段琦;尹洁;洪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