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皮抑素水平与膀胱癌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程大也;孔虹

关键词:膀胱癌, 血管内皮抑素, 血清, 尿液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液中血管内皮抑素水平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92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与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和尿液血管内皮抑素水平.结果 膀胱癌组血清和尿液血管内皮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膀胱癌患者尿液血管内皮抑素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与不同病理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血管内皮抑素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和尿液血管内皮抑素水平诊断膀胱癌的AUC分别为0.694和0.857(P<0.01);血清和尿液中血管内皮抑素水平高的膀胱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血管内皮抑素水平低者(P<0.05).结论 血清和尿液血管内皮抑素水平可用于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诊断中价值

    目的 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肺癌患者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1 861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鳞癌构成比高于女性,腺癌、小细胞癌构成比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60岁及>60~70岁男性各组织病理类型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年龄>50~60岁女性腺癌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60~70岁女性小细胞癌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 男性鳞癌多见,女性腺癌及小细胞癌多见,>50~70岁为肺癌高发年龄.

    作者:肖宝红;于文成;刘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药物干预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牙周炎兔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洛伐他汀联合替硝唑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兔大血管及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无药物于预组(A组)与药物干预组(B组)各24只,第16~20周进行药物灌胃,A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替硝唑片,20周末处死动物取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病理HE染色方法检测2组血管和心肌组织中MMP-2水平.结果 B组血管及心肌组织中MMP-2水平均低于A组(P<0.05);A组血管MMP-2表达量低于心肌组织(P<0.05);B组血管MMP-2表达量高于心肌组织(P<0.05).结论 阿洛伐他汀联合替硝唑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兔动物模型MMP-2水平,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元;侯秀丽;梁平;张源明;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习惯改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病率日益增加,了解胆囊息肉样病变自然病程及病因对胆囊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胆囊息肉样病变研究有较大进展,本文就国内外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自然病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阳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行改良腹腔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5例(观察组),同期开腹手术86例(对照组)行常规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效果,可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作者:刘洪;罗昆仑;田志强;方征;余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哌仑西平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视网膜机制

    目的 观察哌仑西平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抑制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周龄豚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单纯遮盖组(Ⅱ组)、哌仑西平组(Ⅲ组)与氯化钠组(Ⅳ组);各组右眼为观察眼,左眼为对照眼.6周后检测4组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 Western blot 检测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Ⅱ,Ⅳ组观察眼相对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DAT阳性细胞数和DAT蛋白表达Ⅱ,Ⅳ组明显低于Ⅰ,Ⅲ组(P<0.05),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仑西平能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展,阻止近视视网膜DAT表达水平下降,推测哌仑西平可能通过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系统而抑制近视的发展.

    作者:王艳婷;张金嵩;籍雪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脑病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尿毒症脑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单纯血液透析)和联合透析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14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缓解率.结果 透析2周后,联合透析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联合透析组中13例临床症状消失,疾病缓解率(92.86 %)高于血液透析组(50.00%)(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精神神经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小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内陷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内陷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眼眶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内陷患者19例(19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眼球内陷2.3~5.1(3.7±1.2)mm,13例以Medpor为充填物,6例以钛网为充填物;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l2眼)和延期手术组(7眼),评估2组术后眼球运动、复视及眼眶外观.结果 早期手术组术后眼球内陷矫正度、眼球运动、眼眶外观及复视恢复情况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眼眶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内陷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眼位、眼球运动功能及复视的消除.

    作者:任庆芬;陈振超;舒强;邱旺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维生素C在小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8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2例与C组26例,3组均给予131I单次剂量30mCi治疗,A组于服药后2h,B组于服药后24 h开始服用维生素C片10mg/次,3次/d,连续6d,2次治疗间隔3~6个月,C组服药后不用维生素C片;比较3组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发生率.结果 A,B组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发生率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2h和24 h给予维生素C片均可有效降低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青春;汪开明;蒙荣钦;朱云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肺动脉顺应性的研究

    目的 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探讨肺动脉顺应性指数(pulmonary arterial compliance index,PACI)评价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患者肺动脉顺应性的价值,分析PACI与患者年龄及术后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适合介入封堵治疗的膜周部VSD患者74例,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20~40岁组与<20岁组,根据术后PASP值分为>40 mm Hg组、30~40 mm Hg组与<30 mm Hg组,74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直径、跨缺损分流压差与PASP,计算VSD面积指数与PACI,术后3个月再次测量PASP,并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 >40岁组术前PACI明显低于20~40岁组与<20岁组,术后PASP高于20~40岁组与<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VSD面积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ASP>40 mm Hg组PACI低于30~40 mm Hg组与<30 mm Hg组,VSD面积指数高于30~40 mm Hg组与<30 mm 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患者术后PASP的恢复与年龄及PACI相关,PACI可作为评价行VSD封堵术患者PASP恢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璐;邓爱云;张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中消化道症状占50.7%,消化道外症状占49.3%;胃镜下分级A级51例、B级72例、C级l1例、D级2例;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2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支气管哮喘4例,急、慢性咽炎8例,误诊率24.6%(31/136);经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老年人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其临床缺乏典型症状,胸痛、吞咽困难、食欲减退等非典型症状多见,易引起误诊;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pH监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艳;孟华;郭世斌;王晓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作用效果.方法 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组(中药组)和思密达混合液组(西药组),各10只;空白组不造模,对照组、中药组与西药组制成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第2天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2 mL/次,1次/d;观察各组一般征象并评分,并于灌肠后第8,14天分别解剖部分大鼠,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1L-8水平.结果 灌肠后1~7 d,中药组、西药组一般征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8~14 d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血清 IL-6,IL-8 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5),且直肠组织病理表现较对照组、西药组明显改善.结论 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灌肠可改善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改善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

    作者:张金业;叶赟;张曦霞;张兰凤;朱顺新;邱云芳;许燕;张建兵;刘继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

    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心力衰竭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心力衰竭的首诊病因发生变化,目前以冠心病和/或高血压为主;随年龄增长,老年患者多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作者:邢作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12个月检测2组CRP、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并比较2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vascular endothelial dilatation function,VEDF)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12个月CRP,LDL及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VEF与VEDF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CRP及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与血清CRP,TC及LDL呈负相关(P<0.05),与VEDF呈正相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改善其左心室功能、内皮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王克志;辛瑞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D2式胃癌根治术;观察组34例于开腹后切除肿瘤前向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灌注氟尿嘧啶1.0g,关腹前将氟尿嘧啶缓释剂800 mg均匀植入肿瘤易复发部位.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a局部复发、肝转移发生率及生存率,并检测观察组动脉灌注氟尿嘧啶原液后2,5,10,20,30,60 min时外周血氟尿嘧啶浓度及术后第1,2,3,5,7天外周血、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 2组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a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在术后第3天达峰值,第7天仍明显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结论 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间质缓释化疗可提高患者3 a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

    作者:郑瑞新;刘文志;高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及缬沙坦治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与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作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结果 2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AA,AG,GG 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缬沙坦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

    作者:李刚强;樊济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大肠癌易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NA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对105例年龄>60岁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12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NA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NAT基因型分布特征.结果 大肠癌组基因型Wt/M2频率(58.44%)明显高于对照组(23.41%)(P<0.01);2组慢速乙酰化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NAT快速乙酰化型个体患大肠癌风险(OR=1.959,95%CI:0.870~4.410)高于不吸烟组(OR=1.674,95%CI:0.830~3.378).结论 快速乙酰化基因型Wt/M2可能是老年大肠癌发病危险因素,NAT快速乙酰化基因型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作者:马丽芳;吴秀萍;郜旭;李艳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224例(ACS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68例为对照组,2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间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空腹胰岛素(r=0.192,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r=0.216,P<0.01)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r=-0.147,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及胰岛素抵抗,二者具有相关性.

    作者:郑虹;米树华;田磊;贾淑杰;杨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造影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影响

    目的 观察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造影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白蛋白总量30~300 mg,血肌酐正常130例,比较造影前、造影后第1,3天血尿素氮、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并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造影剂肾病;造影后第1,3天血尿素氮、肌酐和尿β2-MG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1天血Cys C与尿mAlb均高于造影前(P<0.05),且超过正常值高值;造影后第3天血Cys C与尿mAlb均较造影后第1天下降(P<0.05),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出现一过性血Cys C和mAlb水平增高.

    作者:张韩;刘枫;洪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71例(77个病灶)(PTMC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0例(134个病灶)(对照组)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 PTMC组病灶超声表现为极低/低回声者76个(98.7%),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66个(85.7%),形状饱满纵横比≥1者73个(94.8%),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微钙化者70个(90.9%);对照组病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者98个(73.1 %),边界清者99个(73.9%),形状规则纵横比<1者111个(82.8%),内部无微钙化者132个(98.5%);2组二维超声下病灶回声、边界、纵横比、微钙化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潜;王雁;赵国强;董子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为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在骶管麻醉下行尖锐湿疣切削术,无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手术切削术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玉萍;王建波;钱革;李振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