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新;刘文志;高岩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71例(77个病灶)(PTMC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0例(134个病灶)(对照组)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 PTMC组病灶超声表现为极低/低回声者76个(98.7%),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66个(85.7%),形状饱满纵横比≥1者73个(94.8%),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微钙化者70个(90.9%);对照组病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者98个(73.1 %),边界清者99个(73.9%),形状规则纵横比<1者111个(82.8%),内部无微钙化者132个(98.5%);2组二维超声下病灶回声、边界、纵横比、微钙化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潜;王雁;赵国强;董子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6例,于术后24 h分别给予EN和PN支持治疗;检测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患者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术后第8天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前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EN可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田志强;吴涛;陆春雷;吴国忠;莫晓东;芮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转染对人舌癌 Tca8113 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 pAdEasy-nm23-H1 转染 Tca8113 细胞,分为 Tca8113-Ad-nm23-H1 组(转染pAdEasy-nm23-H1)、Tca8113-Ad 组(转染空载体 pAdEasy)和 Tca8113 组(未转染).采用 RT-PCR 检测 nm23-H1 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改变,采用 Transwell 小室和冲刷实验观察细胞侵袭、黏附、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与 Tca8113-Ad 组和 Tca8113 组比较,Tca8113-Ad-nm23-H1 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侵袭、黏附、趋化运动能力、克隆形成率及细胞S期比例下降(P<0.05);细胞G2/M期比例及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nm23-H1基因转染后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转移能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nm23-H1基因可明显抑制人舌癌Tca8113 细胞 G2 期向 M 期过渡,同时促进癌细胞凋亡.
作者:范红渠;周卫兵;郝鲁峰;邵磊;王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中应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 ultrasound,BI-RDAS-US)辨别乳腺结节性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139例乳腺结节性病变患者术前二维及三维超声BI-RADS-US分类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良性结节符合率73.8%(31/42),诊断恶性结节符合率78.4%(76/97);三维超声诊断良性结节符合率92.9%(39/42),诊断恶性结节符合率93.8%(91/97),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中应用BI-RADS-US分类可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准确性.
作者:卢晓潇;曹霞;黄雪兰;秦丽微;郑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意义.方法 发病6h内以急性胸痛就诊的疑似AMI患者83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AMI组32例与非AMI组51例,非AMI组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UAP组)与非心源性胸痛18例(NCCP组),选择体检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FABP水平,并与传统心肌标志物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血清H-FABP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P均<0.01);ROC曲线显示,H-FABP的AUC为0.954(95%CI:0.912~0.997),H-FABP诊断AMI的佳截断值为6.65 ng/mL; H-FABP诊断发病6h内AMI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26%,80.39%,93.18%,84.34%;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P<0.05).结论 H-FABP对发病早期的AMI有较好诊断价值.
作者:马春华;王文红;曲淑杰;张彦宗;秦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子(癎)前期重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方法 晚期妊娠妇女141例,其中维吾尔族正常妊娠34例(A组)、重度子(癎)前期30例(B组),汉族正常妊娠47例(C组)、重度子(癎)前期30例(D组),分别检测其血沉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4组间比较.结果 A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水平高于C组(P<0.05);B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各指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维族子(癎)前期重度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汉族,晚期孕妇血液血流变学及凝血指标与民族相关.
作者:李小英;冯国惠;陈振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影响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效果的临床及影像学因素.方法 常规开放性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50例,分析其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疼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手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放射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后临床效果呈正相关(P<0.05),ODI评分在性别、吸烟史、手术节段、腰椎不稳、Pfirrmann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腰痛VAS评分、放射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可作为评估术后临床效果的指标.
作者:贺明;田野;王佳时;王广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D2式胃癌根治术;观察组34例于开腹后切除肿瘤前向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灌注氟尿嘧啶1.0g,关腹前将氟尿嘧啶缓释剂800 mg均匀植入肿瘤易复发部位.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a局部复发、肝转移发生率及生存率,并检测观察组动脉灌注氟尿嘧啶原液后2,5,10,20,30,60 min时外周血氟尿嘧啶浓度及术后第1,2,3,5,7天外周血、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 2组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a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在术后第3天达峰值,第7天仍明显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结论 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间质缓释化疗可提高患者3 a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
作者:郑瑞新;刘文志;高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造影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白蛋白总量30~300 mg,血肌酐正常130例,比较造影前、造影后第1,3天血尿素氮、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并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造影剂肾病;造影后第1,3天血尿素氮、肌酐和尿β2-MG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1天血Cys C与尿mAlb均高于造影前(P<0.05),且超过正常值高值;造影后第3天血Cys C与尿mAlb均较造影后第1天下降(P<0.05),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出现一过性血Cys C和mAlb水平增高.
作者:张韩;刘枫;洪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良间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外伤性严重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依据VSD方法不同分为改良间歇VSD治疗22例(A组)、普通持续VSD治疗20例(B组)和非VSD治疗15例(C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植皮次数及创面治愈时间.结果 A,B组均未发生感染,其疗效优于C组,患者经一次植皮后治愈,其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C组(P<0.05);A组疗效及治疗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堵管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VSD是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改良间歇VSD操作方法简单,可避免或降低治疗中堵管的发生,减少VSD更换次数.
作者:宋卫平;张先燎;王勇;廖志坚;匡萃琳;郭建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下腔静脉内径及多普勒血流频谱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5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下腔静脉内径、塌陷指数及血流频谱,并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吸气末、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下腔静脉S波、a波及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及血流频谱对预测肺动脉高压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何垚;马桂英;赵冰;袁建军;吴刚;王文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孕激素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孕激素组 30 例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 5 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 8 mg/次,1次/d,连续口服 22 d,然后于下次月经第 5 天继续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用法及用量不变),共服用 3 个月经周期;LNG-IUS 组 20 例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 5 天宫腔内置入LNG-IUS.比较 2 组治疗前、后月经量改变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逆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孕激素组治疗第 1 个月月经过多 24 例,LNG-IUS 组无月经过多患者,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G-IUS 组治疗第 1,2 个月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孕激素组(P<0.05),治疗第 3 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孕激素组(P<0.05),子宫内膜逆转率高于孕激素组(P<0.05);孕激素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质量增加,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LNG-IUS 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不规律点滴状子宫出血.结论 宫腔内置入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效果优于口服孕激素,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聂莉;章柏花;江丽琴;张淑芝;孟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作用效果.方法 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组(中药组)和思密达混合液组(西药组),各10只;空白组不造模,对照组、中药组与西药组制成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第2天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2 mL/次,1次/d;观察各组一般征象并评分,并于灌肠后第8,14天分别解剖部分大鼠,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1L-8水平.结果 灌肠后1~7 d,中药组、西药组一般征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8~14 d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血清 IL-6,IL-8 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5),且直肠组织病理表现较对照组、西药组明显改善.结论 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灌肠可改善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改善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
作者:张金业;叶赟;张曦霞;张兰凤;朱顺新;邱云芳;许燕;张建兵;刘继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物质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视屏终端性眼病泪液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20例确诊视屏终端性眼病(visual display terminal symptom,VDTs)患者(VDTs组)及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泪液,应用ELISA检测TNF-α与P物质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DTs组泪液中P物质水平(225.630±18.59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71.279±22.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5,P<0.01);VDTs 组TNF-α水平为(817.421±21.017) pg/mL,对照组中未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99,P<0.01).结论 TNF-α高表达与P物质降低可能是导致视屏终端性眼病的原因之一,改善泪膜稳定性与抑制眼表的非感染性炎症是其临床治疗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作者:武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但对感染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传统细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敏感性较低,血沉和C反应蛋白因特异性差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探索新的敏感性、特异性好的指标,并将其合理应用于临床是研究重点.本文将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现状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建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内陷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眼眶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内陷患者19例(19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眼球内陷2.3~5.1(3.7±1.2)mm,13例以Medpor为充填物,6例以钛网为充填物;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l2眼)和延期手术组(7眼),评估2组术后眼球运动、复视及眼眶外观.结果 早期手术组术后眼球内陷矫正度、眼球运动、眼眶外观及复视恢复情况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眼眶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内陷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眼位、眼球运动功能及复视的消除.
作者:任庆芬;陈振超;舒强;邱旺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特点,了解其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及预后间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86例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织及10例脑外伤行内减压术患者正常脑组织中NGF表达情况,并分析NGF核阳性率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GF在正常脑组织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而在胶质瘤组织中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核中;高级别胶质瘤组NGF核阳性率(69.0%)高于低级别组(32.2%)(P<0.05);胶质瘤中NGF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NGF在脑胶质瘤中水平变化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分级、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陆新宇;陆培松;李巧玉;杨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哌仑西平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抑制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周龄豚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单纯遮盖组(Ⅱ组)、哌仑西平组(Ⅲ组)与氯化钠组(Ⅳ组);各组右眼为观察眼,左眼为对照眼.6周后检测4组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 Western blot 检测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Ⅱ,Ⅳ组观察眼相对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DAT阳性细胞数和DAT蛋白表达Ⅱ,Ⅳ组明显低于Ⅰ,Ⅲ组(P<0.05),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仑西平能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展,阻止近视视网膜DAT表达水平下降,推测哌仑西平可能通过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系统而抑制近视的发展.
作者:王艳婷;张金嵩;籍雪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为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在骶管麻醉下行尖锐湿疣切削术,无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手术切削术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玉萍;王建波;钱革;李振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低场强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影像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3例;MRI表现为骶髂关节软骨信号异常34例,并均有骨髓水肿表现;T1WI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不规则增厚(增厚>5.0 mm)34例,呈扭曲样改变27例,骨髓水肿呈低信号;T2WI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呈高信号;STIR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呈不规则明显高信号,边缘毛糙(12例呈碎裂状),骨髓水肿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骶髂关节低场强 MRI 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乔聚义;李秋莉;彭磊;席彬;刘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