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

徐志康;陈望;华建江;李健球;何维娜;朱兆钧;朱惠君;汪奇云

关键词:脓毒血症,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8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血症组35例与SIRS组46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sTRE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脓毒血症组与SIRS组患者血清sTREM-1,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血症组血清sTREM-1与PCT水平高于SIRS组(P<0.05),CRP水平与SIR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TREM-1是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PCT和CRP.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脑病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尿毒症脑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单纯血液透析)和联合透析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14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缓解率.结果 透析2周后,联合透析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联合透析组中13例临床症状消失,疾病缓解率(92.86 %)高于血液透析组(50.00%)(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精神神经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小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物质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视屏终端性眼病患者泪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物质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视屏终端性眼病泪液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20例确诊视屏终端性眼病(visual display terminal symptom,VDTs)患者(VDTs组)及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泪液,应用ELISA检测TNF-α与P物质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DTs组泪液中P物质水平(225.630±18.59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71.279±22.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5,P<0.01);VDTs 组TNF-α水平为(817.421±21.017) pg/mL,对照组中未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99,P<0.01).结论 TNF-α高表达与P物质降低可能是导致视屏终端性眼病的原因之一,改善泪膜稳定性与抑制眼表的非感染性炎症是其临床治疗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作者:武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6例,于术后24 h分别给予EN和PN支持治疗;检测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患者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术后第8天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前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EN可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田志强;吴涛;陆春雷;吴国忠;莫晓东;芮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药物干预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牙周炎兔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洛伐他汀联合替硝唑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兔大血管及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无药物于预组(A组)与药物干预组(B组)各24只,第16~20周进行药物灌胃,A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替硝唑片,20周末处死动物取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病理HE染色方法检测2组血管和心肌组织中MMP-2水平.结果 B组血管及心肌组织中MMP-2水平均低于A组(P<0.05);A组血管MMP-2表达量低于心肌组织(P<0.05);B组血管MMP-2表达量高于心肌组织(P<0.05).结论 阿洛伐他汀联合替硝唑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兔动物模型MMP-2水平,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元;侯秀丽;梁平;张源明;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右肾上腺静脉解剖变异的临床处理

    目的 总结右肾上腺静脉的解剖变异,探讨腹腔镜右肾上腺手术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右肾上腺切除术中6例静脉解剖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上腺血管的解剖变异.结果 本组中4例术中发现右肾上腺静脉与肝短静脉汇合成1支主干后汇入下腔静脉,其中2例术中损伤肝短静脉;2例为2支肾上腺静脉,均直接汇入腔静脉,术中顺利处理,未导致副损伤.结论 术中正确处理肾上腺的血管解剖变异能有效减少可能的副损伤,保证手术安全.

    作者:刘先东;吴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孕激素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孕激素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孕激素组 30 例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 5 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 8 mg/次,1次/d,连续口服 22 d,然后于下次月经第 5 天继续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用法及用量不变),共服用 3 个月经周期;LNG-IUS 组 20 例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 5 天宫腔内置入LNG-IUS.比较 2 组治疗前、后月经量改变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逆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孕激素组治疗第 1 个月月经过多 24 例,LNG-IUS 组无月经过多患者,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G-IUS 组治疗第 1,2 个月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孕激素组(P<0.05),治疗第 3 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孕激素组(P<0.05),子宫内膜逆转率高于孕激素组(P<0.05);孕激素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质量增加,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LNG-IUS 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不规律点滴状子宫出血.结论 宫腔内置入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效果优于口服孕激素,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聂莉;章柏花;江丽琴;张淑芝;孟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维生素C在小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8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2例与C组26例,3组均给予131I单次剂量30mCi治疗,A组于服药后2h,B组于服药后24 h开始服用维生素C片10mg/次,3次/d,连续6d,2次治疗间隔3~6个月,C组服药后不用维生素C片;比较3组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发生率.结果 A,B组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发生率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2h和24 h给予维生素C片均可有效降低放射性口腔炎或唾液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青春;汪开明;蒙荣钦;朱云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哌仑西平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视网膜机制

    目的 观察哌仑西平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抑制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周龄豚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单纯遮盖组(Ⅱ组)、哌仑西平组(Ⅲ组)与氯化钠组(Ⅳ组);各组右眼为观察眼,左眼为对照眼.6周后检测4组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 Western blot 检测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Ⅱ,Ⅳ组观察眼相对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DAT阳性细胞数和DAT蛋白表达Ⅱ,Ⅳ组明显低于Ⅰ,Ⅲ组(P<0.05),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仑西平能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展,阻止近视视网膜DAT表达水平下降,推测哌仑西平可能通过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系统而抑制近视的发展.

    作者:王艳婷;张金嵩;籍雪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双胎妊娠并胎儿畸形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双胎妊娠并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 双胎妊娠孕妇547例于孕10~39周行超声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 超声诊断双胎妊娠并胎儿畸形28例,其中联体双胎1例,无心序列征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3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唇裂3例、颈部淋巴水囊瘤3例、脑积水3例、脊柱裂2例、胸腔并腹腔积液3例、肾积水2例均为单胎畸形;引产12例,正常分娩16例,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及分娩结果相符.结论 双胎妊娠者胎儿畸形表现多样和复杂,超声检查在双胎妊娠并胎儿畸形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素阁;王惠;牟楠楠;权源;陈传燕;董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再灌注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再灌注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45例于支架植入前行低流量灌注10 min(预处理组),42例直接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对照组).观察2组支架植入后罪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预处理组支架植入后罪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6.7%)(P<0.01),术中及术后2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40.1%) (P<0.01),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52.5±19.4) μg/L低于对照组(66.8±22.9) μg/L(P<0.05),术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55±12)%高于对照组(48±13)%(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采用低流量灌注进行再灌注预处理可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德;唐兵;速晓华;马双陶;李刚;陈劲松;杨大春;朱峻;杨永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及缬沙坦治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与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作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结果 2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AA,AG,GG 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缬沙坦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

    作者:李刚强;樊济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MRI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价值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组织病理证实的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32例有催乳素升高,18例生长激素升高,15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增高,8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正常,12例血皮质醇增高,10例促甲状腺激素升高伴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降低,7例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50例患者MRI均有不同程度影像改变,T1WI上均呈低信号,T2WI上35例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10例呈低信号,肿瘤直径3~10 mm,其中7例激素水平正常者通过MRI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MRI是诊断垂体微腺瘤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陈果;赵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生儿麻醉进展

    近年来小儿麻醉在新生儿禁食常规重新评价、使用新的麻醉药、开展新的麻醉技术及对新生儿疼痛感知机制上有较多研究进展,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姜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为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在骶管麻醉下行尖锐湿疣切削术,无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手术切削术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玉萍;王建波;钱革;李振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作用效果.方法 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组(中药组)和思密达混合液组(西药组),各10只;空白组不造模,对照组、中药组与西药组制成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第2天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2 mL/次,1次/d;观察各组一般征象并评分,并于灌肠后第8,14天分别解剖部分大鼠,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1L-8水平.结果 灌肠后1~7 d,中药组、西药组一般征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8~14 d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血清 IL-6,IL-8 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5),且直肠组织病理表现较对照组、西药组明显改善.结论 白头翁汤加减味煎剂灌肠可改善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改善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

    作者:张金业;叶赟;张曦霞;张兰凤;朱顺新;邱云芳;许燕;张建兵;刘继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均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初始剂量为10~20 mg/次,1次/12 h,口服,并依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不同逐渐增加剂量至疼痛缓解,观察服药14 d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7.59±1.33),(1.68±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疼痛轻度缓解5例(8.9%),中度缓解32例(57.1%),完全缓解19例(33.9%),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1.1%;治疗过程中发生便秘17例(30.3%),恶心呕吐8例(14.3%),腹胀7例(12.5%)、厌食8例(14.3%)、头晕3例(5.3%)、嗜睡8例(14.3%)、一过性排尿困难5例(8.9%).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个体化给药用于中重度癌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卢创新;周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nm23-H1基因转染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转染对人舌癌 Tca8113 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 pAdEasy-nm23-H1 转染 Tca8113 细胞,分为 Tca8113-Ad-nm23-H1 组(转染pAdEasy-nm23-H1)、Tca8113-Ad 组(转染空载体 pAdEasy)和 Tca8113 组(未转染).采用 RT-PCR 检测 nm23-H1 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改变,采用 Transwell 小室和冲刷实验观察细胞侵袭、黏附、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与 Tca8113-Ad 组和 Tca8113 组比较,Tca8113-Ad-nm23-H1 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侵袭、黏附、趋化运动能力、克隆形成率及细胞S期比例下降(P<0.05);细胞G2/M期比例及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nm23-H1基因转染后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转移能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nm23-H1基因可明显抑制人舌癌Tca8113 细胞 G2 期向 M 期过渡,同时促进癌细胞凋亡.

    作者:范红渠;周卫兵;郝鲁峰;邵磊;王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8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血症组35例与SIRS组46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sTRE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脓毒血症组与SIRS组患者血清sTREM-1,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血症组血清sTREM-1与PCT水平高于SIRS组(P<0.05),CRP水平与SIR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TREM-1是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PCT和CRP.

    作者:徐志康;陈望;华建江;李健球;何维娜;朱兆钧;朱惠君;汪奇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行改良腹腔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5例(观察组),同期开腹手术86例(对照组)行常规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效果,可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作者:刘洪;罗昆仑;田志强;方征;余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中消化道症状占50.7%,消化道外症状占49.3%;胃镜下分级A级51例、B级72例、C级l1例、D级2例;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2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支气管哮喘4例,急、慢性咽炎8例,误诊率24.6%(31/136);经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老年人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其临床缺乏典型症状,胸痛、吞咽困难、食欲减退等非典型症状多见,易引起误诊;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pH监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艳;孟华;郭世斌;王晓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