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降解吻合环在肠吻合术中应用

田志强;吴国忠;陆春雷;莫晓东;芮小平

关键词:肠吻合口瘘, 生物降解吻合环, 肠吻合术
摘要:目的 评估生物降解吻合环在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7例行肠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吻合环组80例、手工缝合组77例、吻合器组80例,比较3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吻合环组肠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P<0.05),吻合口瘘及出血发生率少于手工吻合组和吻合器组(P<0.05);而肠梗阻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降解吻合环用于肠吻合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对急性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毒物中毒患者32例均在洗胃、导泻、利尿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行HP治疗,分别于第1次行HP前及行HP治疗后1,2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正常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结果 HP治疗1,2h时PLT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h时PLT较治疗1h时增高(P<0.05);HP治疗2h时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治疗1,2h时PT,APTT,INR,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透析导管处渗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尿1例,口腔出血1例,皮肤大片瘀斑1例.结论 HP治疗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不影响其他凝血功能.

    作者:吴增斌;王树云;陈凉;张征;郑晨;赵洁;徐雯;潘曙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并颈内或四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颈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四肢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恶性肿瘤并VTE患者79例,依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分为颈内VTE组36例和四肢VTE组43例,分析肿瘤特性与VTE的关系,并比较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淋巴结压迫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 恶性肿瘤并颈内或四肢VTE与患者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局部淋巴结压迫有关(P<0.05);颈内VTE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有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四肢VTE多见于女性,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少见;颈内VTE多见于鳞癌患者,四肢VTE多见于腺癌患者.结论 颈内及四肢静脉血栓形成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种及患者性别等有关;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VTE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万志龙;刘继斌;朱海霞;何英;杭达明;张晴;曹旻昱;季秀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骨性Ⅱ类错(牙合)2种不同矫治技术的PAR指数比较

    目的 应用PAR指数评价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拔牙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 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15例(A组)、MBT滑动直丝弓矫治15例(B组),于治疗前、后对模型进行PAR指数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疗前、后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率(92.26±3.15)%,B组为(93.78±2.5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治疗程为(20.6±2.8)个月,B组为(22.3±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或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均可使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得到较大改善.

    作者:陈雅;袁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多模式脑诱发电位对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模式脑诱发电位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方法 未经治疗的早期PD患者33例(P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瞬目反射的综合测试,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PD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Ⅰ-Ⅴ波峰间潜伏期和瞬目反射的R2波及R2’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早期存在视觉传导通路和脑于传导通路损害,对PD患者进行多模式脑诱发电位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作者:马建军;李学;杨红旗;李六一;祁亚伟;冯艳;徐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膜质对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膜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31例(PMMA组),采用聚砜膜32例(P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3例为对照组.PMMA组和PS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PMMA组与PS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血浆丙二醛(plasma malondialdehyde,p-MDA)水平,采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共轭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透析前PMMA组与PS组e-SOD,CAT及GSH-P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MMA组与PS组透析后p-MDA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1),e-SOD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透析后CAT,GSH-PX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透析前PMMA组与P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透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呈高氧化应激状态,T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血液透析未能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PMMA膜的生物相容性可能较PS膜好.

    作者:丛军;高弼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炎症与妊娠女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妊娠女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合并下肢DVT孕妇78例为DVT组,健康孕妇78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VT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炎性因子可作为DVT辅助诊断及临床干预治疗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阳;林泽喜;魏文峰;梁蕊;林少梅;刘子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的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CT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前、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9例结节型HCC患者分别于CT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前及治疗后24~48 h,1,3个月行肝脏MRI弥散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各时间段ADC值变化及增强扫描结果.结果 正常肝脏ADC值在术前、术后24~48 h及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病变高信号部分ADC值在1,3个月时与术后24~48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及可疑复发患者术后1,3个月ADC值与术前原病灶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24~48 h病变肝脏的ADC值可反映术后1,3个月疗效,并可作为预测复发的指标.

    作者:谢辉;安维民;王华明;高原智;宿贝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52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3种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5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行手术治疗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26例行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术,B组17例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椎体楔形截骨术,C组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Cobbs角、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并通过Frankel分级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7个月~8 a,3组手术后Cobbs角、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时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明显.结论 根据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病情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神经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作者:程少华;崔操;党红胜;吴五洲;常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生物降解吻合环在肠吻合术中应用

    目的 评估生物降解吻合环在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7例行肠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吻合环组80例、手工缝合组77例、吻合器组80例,比较3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吻合环组肠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P<0.05),吻合口瘘及出血发生率少于手工吻合组和吻合器组(P<0.05);而肠梗阻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降解吻合环用于肠吻合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作者:田志强;吴国忠;陆春雷;莫晓东;芮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MRI在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30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及外侧髁26例,距骨滑车关节面内侧及外侧4例;MRI表现为软骨不光滑、粗糙、变薄甚至坏死,软骨碎片与宿骨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不同程度积液21例;并关节退行性改变4例中3例为膝关节,1例为踝关节.结论 MRI检查可作为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尤壮志;于静红;朝鲁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上海地区尿路结石成分红外光谱分析

    目的 分析尿路结石组成成分,探讨其成因及预防复发方法.方法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1 415例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分析各种成分与性别、年龄及部位间关系.结果 545例(38.5%)为纯结石,以纯草酸钙结石为主,870例(61.5%)为混合结石,以草酸钙与磷酸钙混合结石为主;男性与女性间结石成分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70岁组草酸钙结石比例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磷酸钙结石比例高于年龄>30~40岁组和>40~50岁组(P均<0.05),尿酸结石比例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结石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大于上尿路结石患者(P<0.05),下尿路结石中尿酸及磷酸钙结石比例高于上尿路结石,草酸钙结石比例低于上尿路结石(P<0.05).结论 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结石成分较理想方法之一,可反映结石不同成分及其含量;性别、年龄及结石位置对结石成分有一定影响.

    作者:章璟;李健;杨佳伟;王国增;郑军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急性肺脓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急性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冲洗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2组疗效,并比较2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79.4%(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及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冲洗辅助治疗急性肺脓肿创伤小、安全可靠.

    作者:王永;吕高荣;张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鼻内镜下鼻腔深部出血填塞物的选择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深部出血填塞物的选择及其止血效果.方法 46例非外伤性鼻腔深部出血患者经鼻内镜明确出血部位后,随机分为A,B组各23例,分别应用明胶海绵+膨胀止血材料、明胶海绵+凡士林沙条填塞止血,比较2组填塞期间及抽取沙条时患者舒适程度、控制鼻出血有效性和抽取填塞物的难易程度.结果 A组填塞期间及抽取填塞物时患者不适感较B组轻,2组控制鼻出血的有效性均为100%.结论 鼻内镜检查可明确鼻腔深部出血;应用明胶海绵+膨胀止血材料填塞患者不适感较轻,可作为鼻腔深部出血的常规填塞材料.

    作者:彭娟;谢寒冰;林雨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43例,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替普酶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病死率、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 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作者:刘俊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卡介苗不同给药途径对哮喘小鼠气道组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介苗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外各种组织的影响.方法 28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卡介苗鼻腔内和皮下给药组4组各7只.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致敏,哮喘模型用尘螨致敏激发,给药组在尘螨致敏同时鼻腔内或皮下给予1×105 CFUs卡介苗1次,1个月后计数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气道组织杯状细胞增殖程度和平滑肌厚度.结果 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对照组((0.34±0.12)%)和给药组(鼻腔给药组(0.43±0.21)%和皮下给药组(0.58±0.18)%)均低于哮喘对照组((5.54±1.02)%)(P<0.05),4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均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嗜酸性粒细胞数((17.40±3.20)个/mm2)低于卡介苗鼻腔给药组 (36.96±5.86)个/mm2)(P<0.05);正常对照组和卡介苗给药组杯状细胞增殖程度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卡介苗皮下给药组抑制杯状细胞增殖作用较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强(P<0.05);卡介苗鼻腔给药组平滑肌厚度 (32.89±5.02)×10-1 μm)较哮喘对照组 (54.41±8.32)×10-1 μm)减低(P<0.05).结论 卡介苗鼻腔内及皮下给药均可抑制气道组织的哮喘反应,且皮下给药作用更强.

    作者:林香花;时军;马希涛;商玉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激光腔内与浅静脉刨削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激光腔内治疗与浅静脉刨削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6例采用激光腔内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浅静脉刨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30 d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下肢酸痛、肿胀、乏力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均消失;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皮肤烧灼现象,小腿皮下瘀斑、创口血肿、皮肤麻木及踝关节以下肿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激光腔内治疗和浅静脉刨削术均为治疗下肢浅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良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短暂高水平雌激素对不孕妇女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的不孕妇女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的不孕妇女60例,选取自然周期月经第3天、黄体生成素峰日、排卵后第7天及促排卵周期降调后月经第3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取卵后第7天和移植后第16天为监测点,分析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各个监测时间雌、孕激素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结果 自然周期雌、孕激素水平与促排卵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后第7天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排卵后第7天(P<0.05);移植后第16天妊娠妇女保持雌、孕激素高水平,未妊娠妇女激素恢复到自然周期水平,心脏功能参数恢复到自然状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射血分数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380,P=0.042;r=0.390,P=0.030).结论 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对不孕女性心脏功能虽有一定风险,但仍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臧丽丽;章蓉;吴瑞英;邹淑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前、后颈动脉管腔显示情况、斑块数量、形态特征、评估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后检出斑块个数(43个)与造影前(3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为标准,造影后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100.0%)、特异性(98.3%)及准确率(97.6%)均明显高于造影前(分别为95.2%,89.2%,90.4%)(P<0.05).结论 超声造影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欣;孙鹏;信天游;李丹;郑春梅;曹霞;邹晓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 探讨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48例(96髋)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分析患者术后关节功能、髋臼X线片表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2~5 a,依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术后治疗优良率为96.88%;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为94.79%;术后股骨头坏死率4.17%,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率3.13%.结论 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孙庆增;史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aspase-3及P53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癌中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Caspase-3及P53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及鳞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口腔扁平苔藓(扁平苔藓组)和46例口腔鳞癌(鳞癌组)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中Caspase-3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Caspase-3蛋白表达在扁平苔藓组(71.11%)高于鳞癌组(47.83%)(P<0.05)、但低于对照组(93.33%)(P<0.05);P53蛋白在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0)和扁平苔藓组(28.89%)(P均<0.05);Caspase-3蛋白与P53蛋白呈负相关(r=0.339,P=0.021).结论 Caspase-3蛋白可抑制口腔扁平苔藓和鳞癌的发展,P53蛋白则在其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韩冰;殷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