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移情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中医翻译在跨文化创作过程中需要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合理移情的运用帮助译者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充分体会作者情感并传达原文用意,更准确地推测译文文化接受度和审美取向,引发读者体验原文的美与情感,提高译作的质量和艺术性.故从美学移情角度论述中医翻译中的审美情感,并提出语用移情、人文移情以及保持审美移情和同情的中医跨文化翻译原则.
作者:刘天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均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显效4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3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65.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胃脘痛、胆汁性呕吐、胃脘部嘈杂感、口苦及总积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嗳气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部分患者治疗3d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炎性反应,均自行缓解.结论: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能够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其疗效、安全性均十分优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气味是中药性能、效用的根本属性,中药气味是历代医家通过无数的临床实践和切身体会总结、提炼出的关于认识中药、运用中药的规律性认识.基于《内经》气化理论,有助于我们对中药气味的产生、气味学说的认识论基础,以及基于气味学说的用药基本规律进行深入理解,对中药四气五味及其主治作用乃至药物配伍机制开展深入探讨,进而系统发掘和阐明中药药性理论,提高临床对于中药特性的认识和运用效率.
作者:陈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方法:对海口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门诊COPD稳定期65例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疗法,2年为1个疗程,并探讨2年间呼吸感染急性发作的次数、6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问卷及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通过各种指标显示,治疗前后效果评价明显好转,提示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减轻症状,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标.
作者:范良;孔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我国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提取患者52350例,其中男性35667例(71.46%),女性14245例(28.54%),男/女比为2.5,中位年龄60岁,中位住院天数10d,中位住院费用12894.4元.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男/女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升高.患者入院年代从2006年至2011年间,男/女比升高,住院天数下降,住院费用基本不变.53.13%的患者诊断为“其他恶性肿瘤”,提示其存在转移.患者合并疾病和并发症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出现转移的比例反而下降.患者的入院主症和出院主症都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药物使用方面,使用频率多的西药是地塞米松(60.53%),中药是参芪扶正注射液(20.86%),使用频率高的西药类别是抗生素类(9.85%),中药功效类别为扶正类(29.1%).结论:我国肺癌患者的特点是老年患者、晚期患者比例高,证候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扶正类中药在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
作者:王薇;姜俊杰;谢雁鸣;杨薇;韩小娟;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通过对胃脘痛病因病机及三合汤方义配伍的探讨,体会孟静岩教授在运用三合汤辨证治疗胃脘痛方面的临证经验,通过临床具体痛案分析,体悟“通”法在本病中的具体运用.
作者:于巾越;孟静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用药规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和方法,大致可分为现代医学理论指导用药和辨证论治用药.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应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灵活用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金菊;陈璐;吴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介绍李发枝教授运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艾滋病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经验.首先分析了艾滋病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认为艾滋痛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病机为气虚温热下注;其次介绍了黄芪赤风汤加味的组成、功用、适应证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对艾滋病合并生殖器疱疹、尖锐温疣的治疗应切中病机,灵活运用经方、古方.
作者:张佩江;王丹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 特发性女性不育症患者龙某某,女,29岁,婚后5年未育,曾于多家医院就诊,经中西医治疗未果.近2年在湖南湘雅医院诊断为特发性女性不育症,先后3次于该院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均未获效.2010年3月1日初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每月一行.24岁结婚,末次月经2010年2月25日,经期4d,量中等,色泽暗黑,伴少腹痛.症见面色不华、舌质紫暗、脉沉细,辨证属肾气亏虚、冲任不固、瘀血阻滞,治宜培元固肾、调补冲任、活血化瘀.处方:紫河车(焙干打粉冲服)、三七粉(冲服)、土鳖虫、桃仁、茯苓、香附各10 g,血蝎6g,水蛭、全蝎各5 g,丹参12 g,蜈蚣4条,牛膝15 g,甘草3 g,黄芪30 g.
作者:王代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及死亡节气分布情况,为冠心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入院及死亡时间信息,使用频数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697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882人,年龄中位数为71岁.2008年至2010年患者为71602例,入院时间在各节气分布较为均匀,在寒露入院人数多为3752例;其中,2008年患者在寒露入院人数较多为1333例;2009年从立春到处暑均有较高的入院人数,但在立夏更为突出为1774例;2010年在雨水(1449例)、清明(1382例)、立夏(1462例)节气入院患者人数明显增多,从寒露(1027例)到大雪(939例)患者入院又再次维持在较高水平.分析不同证候患者入院节气发现,气阴两虚者在寒露、霜降、立冬达到入院高峰,气虚血瘀者在春分、清明、小寒、寒露节气入院较多,痰瘀互结者在立夏、雨水、清明较多.冠心病死亡患者共1356例,其中死亡人数处于前3位的节气为霜降79例(5.83%)、大寒77例(5.68%)、冬至69例(5.09%).结论:冬春季节及季节交替时节是冠心病多发且易于出现死亡的季节,不同证候的冠心痛患者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四季节气变化规律积极进行冠心病的预防.
作者:姜红岩;廖星;谢雁鸣;杨薇;赵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中医证型与ESR、hs-CRP、TNF-α、CD4+ CD25+ CD127-Treg等免疫炎性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16例确诊的AS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证、督寒证和血瘀证,观测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总体VAS评分、患者背痛VAS评分、BASFI、BASDAI、ASDAS以及ESR、hs-CRP、TNF-α、CD4+ CD25+ CD127-Treg等免疫炎性指标,研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AS督寒证患者的平均病程长,瘀血证患者次之,湿热证患者相对较短,督寒证患者与湿热证患者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督寒证患者的平均年龄大,瘀血证患者次之,湿热证患者相对较小;督寒证与湿热证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证AS患者BASDAI、ASDAS显著高于督寒证和血瘀证,活动期AS患者中(ASDAS>1.3),湿热证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督寒证和血瘀证(P<0.0l);湿热证AS患者的ESR、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血瘀证和督寒证(P<0.05,P<0.01),督寒证AS患者的CD4+ CD25+ CD127-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血瘀证和湿热证(P<0.05).结论:AS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免疫功能状态与中医证候存在关联.
作者:张皖东;曹云祥;葛瑶;万磊;刘健;黄传兵;汪元;谌曦;王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保肝抗癌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采用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症状、体征、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保肝抗癌方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3%,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FP水平变化不显著,85%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肿块缩小或稳定,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保肝抗癌方可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彭海燕;张静;朱昕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2号方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d,用药期间观察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及皮疹消退天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食欲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证候的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2号方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疾病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陈鲁;李燕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生理及病理特点给予相应化疗方案并进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化疗及间歇期间给予患者服用当归补血汤,再取6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取3组患者血液进行T淋巴细胞群、NK细胞活性、IL-2红细胞C3b等免疫细胞因子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有效率以及副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项免疫细胞指标均低于正常组,但是观察组相对对照组在经过化疗治疗后免疫因子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作者:王海波;陈鹊汀;赵丽;史蕾;刘立衡;刘智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药野艾的药用价值进行研究,主要指对其挥发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进而为野艾的药用价值寻找依据.方法:①采用超临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萃取法提取野艾的挥发油,然后测定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杀菌抑制作用;②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结果:①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杀菌效果较好,对真菌的效果一般,对3种革兰氏阴性菌无杀菌活性;②分离鉴定出39种成分,包括野艾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蒿酮15.47%,蒿醇9.55%,顺式丁香烯8.85%,艾醇728%和桉叶素6.78%等.结论:挥发油对所测试的菌落有很好抑制作用,对革兰民阳性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作者:任维华;李伟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内伤头痛”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治疗仍处于部分有效阶段.过伟峰教授独辟蹊径,提出“血虚肝旺”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临证施治以“养血平肝、通络止痛”为大法,应用“养血平肝方”为基础方治疗,同时兼顾其他病理因素,并总结相关用药,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兰坤;杨小燕;徐丹;过伟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减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治疗,水煎300 ~350 ml每日1剂,并每日给予适量的蜂蜜配合服用,7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28 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治愈13例,好转7例,无效6例;治疗组26例患者治愈1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16%)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呕吐;治疗组治疗后出现1例恶心,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万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柴胡龙牡汤对Lewis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常规接种Lewis肺癌,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柴胡龙牡汤组、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对照组4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统计肺部结节数量并计算抗肺转移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比值和对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IFN-y和1L-10含量及T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结果:柴胡龙牡汤组肿瘤质量和肺部转移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0.05);柴胡龙牡汤组在第2~3天的肿瘤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治疗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降低,IFN-γ含量减少,IL-10含量升高(P<0.05).柴胡龙牡汤组的白细胞数量高于其他组(P<0.05),脾脏T淋巴细胞的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龙牡汤对Lewis肺癌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作者:黄艳;刘鑫;廖端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与术后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对190例剖宫产分娩者与240例正常分娩者进行调研,并对各年龄组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情况加以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情况高于非剖宫产组;阴虚倾向主要表现在29~35岁年龄组中,阴虚体质主要出现在50岁之后;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之间在导致阴虚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珺;李红岩;陆海涛;刘斯佳;姜文睿;解秸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大样本、分层区组随机、西药对照临床研究设计,216例CP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辩证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108例,疗程为4周,第6周随访.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①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IH-CPSI评分分别为(12.2 ±6.04和15.1±7.5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10.9±8.58和14.45±10.4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85.9%,对照组77.0%,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CP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国庆;宋竖旗;卢建新;孙自学;高文喜;顾晓箭;贺菊乔;李海松;张亚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