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分析

贾晓东;朱优立

关键词:咽喉反流, 咽喉炎, 胃食管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
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分析35例疑似慢性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实验性治疗前后症状及检查结果改变情况.结果:22例(62.9%)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咽部、喉部杓间区充血明显减轻;1例持续性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治疗后好转呈间断发作;12倒(37.1%)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详细的临床问诊、喉镜和电子胃镜检查以及实验性治疗结果有助于确诊反流性咽喉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序贯性机械通气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枝术的护理重点.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有创通气时间>24 h患者28例,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现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相应指标.结果:2组间平均移植桥血管数、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呼吸机辅助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ICU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有创与无创通气切换窗指标、治疗前护理、无创通气效果判断、温化与湿化、人机协调性与同步性等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技术的护理关键.

    作者:智红晓;杜丹丹;陈云霞;张世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观察组)和正常产妇(对照组)各94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临产前体质量、临产前体质量指教、第三产程时间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产清宫次数≥3次、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伴凝血异常等构成比高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三产程时问、胎盘因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减少宫腔操作,加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筛查和管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刘改新;王书玉;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1,χ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少华;王自正;邵国强;蒋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评估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9例因各种因素导致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生理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评分较高、多脏器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与短期内病死率升高相关.气胸、恶性病变及出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相关的疾病为独立的预测不良预后的因素.结论:多脏器衰竭功能、低蛋白血症提示预后不良;呼吸衰竭6 h内相应指标、并发症的出现,原发疾病的严重性是蔺草致尘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直肠类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2例直肠类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10例肿块直径<2 cm,行直肠局部切除术;2例肿块直径>2 cm,行根治术.12例铬粒素A(+),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为(+),9例突触素(+).1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结论:直肠类癌为低度恶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源性肿瘤,愈后较好.无转移者仅行手术治疗;有转移者术后可行化疗.

    作者:王在恒;于喜法;龙华;张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虚拟现实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虚拟现实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1.5-T GE MR系统对内生殖器畸形女性患者进行盆部扫描,将MRI信息导入RadioDexter 1.0系统重建三维结构,在Dextroscope工作站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处理和研究,分析女性内生殖器的形态改变和空间比邻关系.结果:在虚拟现实可视化环境下成功对女性内生殖器畸形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详细信息.结论:基于MRI影像的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女性内生殖器畸形并指导畸形矫正手术.

    作者:叶培香;张文举;宋岩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水平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3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的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1),而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低于治疗前,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增高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降低与粥样斑块破裂相关,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增高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降低有助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作者:来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活性维生素D3在肾脏疾病中应用进展

    活性维生素D3生物学效应是调节钙磷代谢.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更广泛的功能,如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影响免疲系统,以及介导内分泌源性激素的分泌等.本文从活性维生素D3的生物学特征、免疫学特点与维生素D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在慢性肾脏病领域的应用来阐述其作用;同时介绍活性维生素D3类似物的兴起,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聂艳芳;杨晓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的保守性分析及在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分析外膜蛋白LipL45在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的同源性,初步探讨其在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克隆表达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显微凝集试验分别测定其抗血清效价和抗体活性.以15株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此外膜蛋白基因序列,通过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表达产物作为包被抗原与部分钩端螺旋体患者血清反应,评估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结果: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抗血清能识别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茵体蛋白,显微凝集试验结果也显示此外膜蛋白抗血清与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凝集反应呈阳性.用重组LipL45蛋白包被96孔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此蛋白抗原与22名感染者血清呈现不同水平的免疫阳性反应,而与10份正常人血清呈阴性反应(P

    作者:张湘燕;于洋;王亚琳;何平;胡宝瑜;聂一新;蒋秀高;郭晓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进行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对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108例(CHR组)、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13例(OMR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19例(LIHR组)进行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CHR,OMR和LIHR 3组复发率分别为6.48%(7/108),0.88%(1/113)和0.31%(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HR组复发率明显高于OMR组和LIHR组,LIHR组和OMR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4%,9.84%和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P>0.05,双侧P>0.05).术后第2 d疼痛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3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HR组优于CHR组和OMR组.结论:LIHR作为众多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辉;李健文;郑民华;李华青;解轶生;王磊;王明亮;陆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年龄>60岁高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各140例.硬膜外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5 mL后给予2%利多卡因5~15 mL.腰-硬联合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麻醉药为0.75%布比卡因用脑脊液稀释成等比重3~5 mL,剂量0.1~0.15 mg/kg.硬膜外腔向头端留置导管3~5 cm.视手术时间长短,酌情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用量,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庥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2组麻醉平面、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2组间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作者:张咸虎;鲁应军;宋先荣;师爱青;魏兴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喉罩气管插管在临床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为临床急救工作探索便捷、实用的人工通气方法,以提高急救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呼吸科116例急救气管插管者.比较经喉罩气管插管与经喉镜及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所耗时间及成功率.结果:经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一次置管成功率100%.经喉罩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85.7%,但经喉罩气管插管较经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喉罩气管插管简易、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宙贵;刘卫;汪春梅;蒋连强;蒋荣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细小病毒B19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标本进行人细小病毒B19-IgM,IgG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结果: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惠者血清中人细小病毒B19抗体总阳性率56%(28/50),30例健康成人3例人细小病毒B19-IgG为阳性(1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组P<0.01,IgM组P<0.05).病毒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人细小病毒B19抗体总阳性率高,以IgG抗体为主,符合成人以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的特点.成人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无明显相关性,提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因素的复杂性.

    作者:钱筠;翟艳苓;吴轶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2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疗程12个月.分别于入院后第1 d、治疗后第6个月、第12个月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脂水平,谷草转氨酶及血清肌酸激酶值;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内膜-中层厚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巴塞尔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巴塞尔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三酰甘油水平、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巴塞尔评分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明确不依赖调脂的脑保护作用,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王晶;闫红梅;王喆;王忠卿;张佳东;孙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aspase-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aspase-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cr3/ab12 ASO导入K562细胞中,通过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观察caspase-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结果:bcr3/ab12 ASO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正常情况下caspase-3在K562细胞中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和活性,分别为(1.13±0.1)和(0.025±0.001);而K562发生凋亡时,caspase-3水平明显升高,其表达和活性分别为(2.93±0.6)和(0.9034±0.003).结论:caspase-3通过介导凋亡信号而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尚振川;宋霆婷;孙秉中;侯严堂;冯琦;张涛;邓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胸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过程.结果:31例患者分为2组,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组20例,带机时间平均(7.3±1.6)d,死亡9例,病死率50%;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11例,带机时间平均(4.5±1.8)d,死亡3例,病死率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优于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治疗.

    作者:胡艳东;王晓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84.6%.病死率7.7%,后遗症发生率26.9%.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易并发颅内出血,应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对<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婴儿及有慢性腹泻病史、婴儿肝炎综合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和吸收障碍的患儿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张书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炎琥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收集360例使用炎琥宁注射液患者的病历,对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炎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8.89%,1.39%,0.56%,0.28%,0.2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炎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作者:鄢金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1例

    软腭完全性甲状腺异位临床上罕见.是在正常的甲状腺位置无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而在软腭存在生理功能正常的甲状腺.本科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咽部异物感并发现软腭部肿块1年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软腭中线偏右侧向咽腔突出的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触痛.拟诊软腭部软组织肿瘤,行鼻咽部CT检查.CT平扫显示软腭中线偏右侧高密度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肿块向后突向咽腔,致咽腔变形、变窄.

    作者:李惠民;李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静息心电图ST-T慢性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1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3例(61.48%),阴性52例(38.52%).(2)78例患者心电图ST-T表现正常,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58.97%),阴性32例(41.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诊断冠心病.

    作者:艾民;乔玉花;王旋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