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生芳;舒畅;张小荣;万学中;张进丽
养阴生津法是热毒血瘀证的重要治疗大法,以温病学的治则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凉血解毒以祛除致病之因;滋阴护络、畅利血行以减轻病损;养阴扶正,预防外脱.对本治法进行深入研究,为拓展养阴生津方药的运用范围,探索养阴生津方药的运用规律,研究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探索治疗热毒血瘀证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方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作者:李民;孙学娟;杨进;王灿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CAAS)血瘀证的病理基础.方法:选择T2DM具有血瘀证合并CAAS患者为A组,加丹红注射波治疗,无血瘀证不舍并CAAS的T2DM为B组,健康体检者为C组,均检测血瘀病理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显效率56.67%,总有效率93.33%.A组治疗前及B、C3组间的sICAM-1、sVCAM-1、ET-1、Hs-CRP、全血低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各项指标依次降低(P<0.05,P<0.01);A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能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细胞黏附分子和ET-1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细胞聚集及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瘀证.
作者:张太阳;熊燕;李淑兵;肖茜丹;李勇峰;张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系统分析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全文数据库,以“乌梅丸和溃疡性结肠炎”为检索词;纳入自1979年至2012年8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0版本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对照药相比,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闫曙光;惠毅;周永学;李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辽宁中医药大学癌痛Access数据库”中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将数据库中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分析癌痛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1个内服处方进行分析,演化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9个、内服新处方20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对方剂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对研究中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晓斌;隋鑫;喻明;王华伟;王文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但治疗多疗效欠佳,病情缠绵.笔者根据“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必先实脾”的原理及男性体质的特殊性,在临床从脾胃入手,运用补中益气汤或平胃散等方药加减治疗本病20余例,收效颇佳.
作者:孙成力;陆文;高建东;张妍;张素雅;徐婷;朱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常见中医心系症状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方法:通过横断面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心系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结果: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烦躁、健忘、疲乏、头脑昏沉、眼睛不适、心慌、气短为主要症状;怕冷、多梦、早醒、夜里醒来、胸闷、容易出汗、难以入睡为次要症状;男性易出现疲之、口腔溃疡、容易出汗症状;女性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多梦、怕冷症状;疲之在30 ~ 40岁年龄段的出现率和烦躁在36~45岁年龄段的出现率高达100.0%;健忘在各学历中出现频率均超过95%;疲之、烦躁、眼睛不适症状在各职业中出现率皆在95%以上;以心脾两虚、心气虚及心阳虚3组症状群多见.结论: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疲之、眼睛不适、健忘、烦躁、头脑昏沉、怕冷、早醒、难以入睡、容易出汗表现得程度较重;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业表现的症状有差异;心系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候、心气虚证候及心阳虚证候.
作者:曲淼;张明雪;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osteopenia)、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OP是一个具有显著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它的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就可发生骨折),从而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这就迫切要求对其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理有深入认识,从而提出更新、更科学的防治方法和手段.这一切都需要医药科研人员付出艰辛的努力.
作者:付小卫;宋长恒;王如然;刘梅洁;王莹;周晟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腺苷钴胺肌肉注射,观察组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4周为1个疗程,2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测MNCV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在DPN临床治疗方法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于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也是中医心理学奠基的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且神是形的功能活动体现,即所谓“形具神生”、“形质神用”、“神能御其形”.此理论几千年来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昊;杜渐;张振华;邵祺腾;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 ~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约有9000多万人[1].ASC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也正常,但HBV感染已公认为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2].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把此类患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并建议对慢性HBV携带者(有HBV DNA高载量,HBeAg阳性,ALT正常或低水平等特点)应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L≥4或≥G2炎症坏死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慢性HBV携带者通常有较完全的耐受性,处于免疫不应答状态,治疗上十分困难,对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效果均不理想.
作者:付修文;徐春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的疗效优势.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依据中风类型、分期分亚组统计相关数据.结果:23项研究符合选择标准,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RR(99% CI) Meta-分析结果依次为1.21(1.14,1.28)、1.21(1.02,1.43),上述亚组失效安全数依次为270.73、1.81.结论:现有证据提示,葛根素注射液用于中风急性期较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据充分;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较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据充分.
作者: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缺血性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瘀通络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具有防治中风病的确切疗效,对于降低中风病复发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化瘀通络法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贯穿其二级预防的全过程.
作者:张彬;胡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及加减方对去卵巢大鼠(OVX)血清性激素FSH、LH及体质量、肾上腺指数影响.方法:以OVX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补阴丸组、大补阴丸加减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FSH、LH变化,并对大鼠体质量、肾上腺指教进行检测.结果:大补阴丸及加减方能显著降低OVX大鼠LH、FSH及体质量水平,明显升高肾上腺指数.结论:大补阴丸及加减方可纠正OVX大鼠FSH、LH激素水平,缓解肾上腺萎缩状况.
作者:汪文来;赵红霞;金香兰;张玲;王震;卢贺起;岳广欣;于峥;张立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便秘”、“泄泻”和“腹痛”等范畴,其发病与脾胃虚弱、健运失职,肝失疏泄、横逆脾土、木不疏土,心神失调、气血失和,肺失宣肃、肠道传化不利,肾失摄纳、二阴开合失司等五脏相关,但其核心痛机仍为肝郁脾虚.
作者:黄绍刚;林仰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物.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成模后第6周检测血糖、血脂,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第3、6周尿液,对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鼠成模后判别属脾气亏虚、痰瘀互阻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脂升高(P<0.05),第6周抗坏血酸、葡萄糖酸、丙氨酸、十八烷酸、戊二酸含量增加(P<0.05);模型组第6周较第3周上述代谢物含量增加(P<0.05).结论:尿液代谢物变化提示糖尿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及脂类代谢发生异常.
作者:潘秋;赵慧辉;陈建新;董芳;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西药治疗,观察组8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39.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证候类型特点.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地区共收集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以确定高尿酸血症中医分型.结果:(1)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症状可分为7类,分别为痰浊阻滞、气虚、脾虚、湿热、肾虚、水湿停留、血瘀.(2)高尿酸血症患者以虚证居多,尤以肾虚(41.81%)情况突出.汉族与维吾尔族比较,气虚、湿热、水湿停留、血瘀罹患率均较维吾尔族高(P<0.01),而脾虚、肾虚罹患率则低于维吾尔族(P<0.o1).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特点不同.汉族人群以痰湿瘀为主,维吾尔人群以虚为主.
作者:王燕;赵长海;王先敏;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形态学检测技术,探讨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中NgR、Gap-43的含量,旨在了解NgR在EAE发生后的作用和益肾达络饮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情况.结果:NgR表达正常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模型组和激素组、中药组均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激素组和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模型组神经再生受抑制程度明显;Gap-43表达在正常组和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激素组、中药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模型组和中药组、激素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0.01);激素组和中药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益肾达络饮有一定程度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且优于激素组.
作者:尚晓玲;朴松兰;吕野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对肾虚证与脾虚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中医辨证治疗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6周龄雌性SD大鼠114只,随机分为10组,分别采用去势法和羟基脲法制作肾虚模型、利血平法制作脾虚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关节炎模型,免疫18d后各治疗组均灌胃给予益肾蠲痹丸.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及血浆中IL-6、IFN-γ及IL-10的含量.结果:(1)益肾蠲痹丸可以显著减轻肾虚证CIA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亦可减轻CIA组及脾虚证CIA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但其疗效明显低于肾虚证CIA大鼠;(2)益肾蠲痹丸均可下调CIA大鼠血浆中IL-6与IFN-γ含量,上调IL-10的含量,其中对肾虚证CIA大鼠的调节作用要优于脾虚证及对照组CIA大鼠,而去势所致肾虚证CIA大鼠疗效略优于羟基脲所致肾虚CIA大鼠.结论:益肾蠲痹丸对肾虚证、脾虚证及未施加证候处理因素的CIA大鼠均具有治疗作用,其中对肾虚证CIA大鼠的治疗作用要好于脾虚证及未施加证候处理因素的CIA大鼠;而在2种肾虚证CIA大鼠中,以去势法CIA的治疗效果更佳,表明去势法制作的肾虚证CIA模型更符合中医的肾虚证侯动物模型,同时也从实验角度反映了中医辨证治疗的合理性.
作者:赵宏艳;王燕;于峥;刘梅洁;刘红;李艳;吕诚;谭勇;肖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口服消炎痛及别嘌吟醇,观察组使用中药方内外合治,口服中药汤,外敷中药二乌膏,比较2组患者治愈情况及尿酸下降的情况.结果: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愈患者19例,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9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患者18例,显效患者17例,有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86%.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在不良反应及血尿酸降低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外舍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有稳定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李选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