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吴德权;羊正祥;周志敏

关键词:脑膜瘤, 前颅底, 蝶骨嵴, 显微手术
摘要:目的:总结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1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切除;术中无死亡或出现凶险大出血病例.结论:肿瘤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痘.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1052例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 052例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对母婴影响、分娩方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头住难产率占头位分娩总数的20.7%.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的84.98%.结论: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多数胎头位置异常为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可通过纠正胎头位置使难产变为顺产,对母婴有利,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索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为寻找有效、合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并减少子宫切除率.方法:治疗组50例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对照组为口服妇康片(炔诺酮)50例患者,观察2组子宫切除率、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组50例中1例手术(2%)、月经量评分>100分2例(4%);对照组50例中8例手术(16%)、月经量评分>100分12例(24%).治疗组子宫切除率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月经量评分分别为131.0±51.2,53.0±21.9,36.7±19.7,17.9±6.8;子宫内膜由(13.2±4.3)mm分别降至(8.5±1.9)mm,(7.2±1.5)mm,(6.2±1.1)mm.结论: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可以减少月经量并降低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子宫切除手术率.

    作者:徐艳;李淑清;周巧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定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大内乳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活检成功率85.0%(17/20).16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均发现癌细胞,诊断准确率94.1%(16/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乳腺癌肿大内乳淋巴结组织学活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诊断准确性较高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蔡海峰;赵志华;王海霞;郑薇薇;王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颅内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血管造影的对照,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在颅内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中的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后,其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多项指标(Vm,Vs,Vd,PI,RI)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者与术前比Vs,Vm,Vd下降,PI值增高,RI值变化不大,经颅彩色多普勒及脑血管造影随访所有患者无再发狭窄;5例患者出现Vs,Vm,Vd增快,PI值增高,但均未见反流信号;2例出现Vs增快,Vm增快,Vd降低.中、重度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与脑血管造影相符率较高,分别占89%,83%.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与脑血管造影均可作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手段.

    作者:王磊;何国厚;郑虎;王华;陈新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探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腋窝淋巴结阳性率43.7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阳性率分剐为67.16%,71.12%,91.7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率14.19%.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淋巴结转移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是相对独立、相互补充的乳腺癌预后因素.

    作者:秦洪真;郑一琼;李席如;刘梅;李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后门静脉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联合术组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术后联合术组静脉曲张程度明显改善率、完全消失者率高于断流术组(P<0.05);术后2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腹水明显加重率、术后3年内再出血率断流术组均高于联合术组(P<0.05),且断流术组更易形成门静脉系血栓.结论:与断流术相比,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效果更佳.

    作者:赵亚;熊炳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罕见夫妻同患蜱叮咬

    蜱是一种寄生性节肢动物,通过吸血寄生,主要叮咬鸟类、爬行动物、家畜,偶尔也叮咬人.在病媒节肢动物中,蜱类传播的疾病较多[1].本院门诊接诊蜱叮咬伤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书岭;廉翠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XCR4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可检测到CXCR4的表达,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XCR4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高表达CXCR4趋化因子受体,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肖奋强;狄茂军;孙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探讨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87例,分为3组: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8例.选取正常对照组25例.用ELISA测定血浆中高教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高教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均成正相关(P<0.05),而在稳定性心绞痛组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均可提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可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作者:柴小计;吴金涛;杨朝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耳鸣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引起耳鸣原因较多,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对于耳鸣的诊断与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通过药物治疗、掩蔽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中医治疗等综合治疗,耳鸣症状可消失或缓解.本文从现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角度,对耳鸣的临床分类、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飞;李泽卿;王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非心脏手术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方案.方法:19例合并非心脏疾病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在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对其合并疾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合并肺癌患者术后出现左支气管漏、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经引流、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5±1.4)h,平均住ICU时间(1.4±0.8)d,平均住院时间(27.6±11.7)d.术后随访6个月~9年,无心绞痛复发或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无脑梗死等神经事件.结论: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分次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期外科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并未过度增大,不影响疾病恢复,患者总住院时间及费用减少.

    作者:吴强;黄方炯;孙东;杨禁非;许尚栋;于建波;刘岳;赖以恒;瑞起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辅助治疗老年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辅助治疗老年胸段食管癌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组(观察组)和术后外放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9(0/32)及25%(8/3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24/32),53.1%(17/32),对照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9%(23/32),46.9%(15/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6%(29/32),46.9%(15/32),对照组术后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8.8%(22/32),34.4%(11/3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植入125Ⅰ不良反应轻,可减少局部复发,缩短治疗周期,但对术后生存率改善不明显,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部分代替术后放疗.

    作者:万仁平;彭瑞薇;温军机;易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停用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感染治疗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停用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肝移植感染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停用免疫抑制剂,比较停用免疫抑制剂(观察组)与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常规组)对肝移植感染者抗感染疗程、生存率和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肝移植感染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可缩短抗感染疗程,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提高生存率(P<0.05)而不增加排斥反应率(P>0.05).结论: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停用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感染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树人;罗显荣;骆丽敏;陈小平;杨俊;周立华;李灼亮;余宙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征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个小血管的破裂出血;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液中内皮损伤分子标记物及炎性因子显著增高,可能与出血时间、血肿部位、病因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的形态、部位、出血量、早期血压的控制等影响因素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防治提倡针对具体患者的不同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发生率、判定标准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王修军;张小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过敏性鼻炎患者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炙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肺通气功能异常18例(47.4%),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小气道功能异常16例.肺通气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患者(P<0.01).结论:对无哮喘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并对异常者及时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夏利萍;王固新;尤晓玲;刘慧;周一平;陈小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RhD血型中不同型血浆和血小板输注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RhD血型中不同型血浆和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RhD阴性者于输注RhD阳性血浆和血小板前、后跟踪检测抗D效价,对32例RhD阳性者于输注RhD阴性血浆前、后进行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定量和尿血红蛋白定性试验的检测比较.结果;输注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40例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血浆和血小板后3个月,抗D效价阳性者由输注前2例增加为3例;32例RhD阳性患者输注RhD阴性血浆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尿血红蛋白定性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可能减少RhD不同血型血浆和血小板输注,在无RhD同型血浆或血小板时,RhD不同型的输注也可以进行.

    作者:梁玉;朱伟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埃素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4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3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2次/d,口服;B组19例,给予埃索羡拉唑20 mg/次,2次/d,联合莫沙比利5 mg/次,3次/d,口服.8周后按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标准的模式对咳嗽、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进行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2组症状改善率及食管炎治愈率.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烧心及反酸症状改善B组优于A组(P<0.05);食管炎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临床症状的缓解优于单独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

    作者:张继先;余贻汉;缪胜菊;屈银宗;汪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的阴道超声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准确诊断50例,误诊9例,诊断符合率84.7%.其中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0例,诊断符合率95%;诊断内膜息肉21例,诊断符合率87.5%;诊断黏膜下肌瘤12例,诊断符合率为75.0%;诊断子宫内膜癌3例,诊断符合率75.0%;诊断正常内膜3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较准确反映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可作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马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乳腺癌胸部相对不常见转移的CT表现

    目的:评价乳腺癌胸部相对不常见转移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学确诊72例乳腺癌胸部相对不常见转移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胸壁囊性转移1例,CT表现呈囊性肿块,有薄壁及附壁结节;胸壁转移伴自发性气胸5例,CT表现气胸附近跨胸壁破坏性肿块;肺内磨玻璃样及晕样转移转移瘤27例中12例CT表现呈片状磨玻璃密度影,15例晕样转移中央区域呈软组织密度,周缘部呈磨玻璃样密度,其中3例伴晕中小空泡状气体影;肺内空洞样转移28例中厚壁空洞19例,薄壁空洞14例,空泡样空洞3例,午间猫眼样空洞2例,大囊袋样空洞2例,球核样空洞2例,13例同时具有≥2种空洞性表现;单发肺内转移中1例CT表现为合壁结节的单发空洞病灶.1例为含毛刺及分叶的单发软组织结节;钙化性肺转移7例CT表现以斑片及斑点状钙化为主;心包膈淋巴结转移2例CT表现为心膈区3~4枚椭圆形软组织结节.结论:认识乳腺癌胸部不常见转移的CT表现,对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长青;丁爱兰;谢光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212眼)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近视患者分为非球面切削组(n=53,106眼),标准切削组(n=53,106眼),分别行非球面个体化切削和常规标准切削,比较2组术后1,3,6个月视力、屈光度、角膜非球面指数(Q值).结果:术后1,3,6个月2组裸眼视力和残余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切削组的Q值低于标准切削组(P<0.05);2组术后均无佳矫正视力下降情况发生;非球面切削组术后效果满意率95.28%(101/106),标准切削组术后效果满意率85.84%(91/1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且更有助于维持角膜的非球面性.

    作者:赵向阳;刘军;李卫平;刘晓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