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分析

赵亚;熊炳贤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断流术, 联合术,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后门静脉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联合术组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术后联合术组静脉曲张程度明显改善率、完全消失者率高于断流术组(P<0.05);术后2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腹水明显加重率、术后3年内再出血率断流术组均高于联合术组(P<0.05),且断流术组更易形成门静脉系血栓.结论:与断流术相比,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效果更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6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24±6.42)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4.98±3.64)μmol/L](P<0.01).无症状性脑梗死组中突变纯合子TT基因型频率42.6%,突变杂合子CT基因型频率44.1%,野生型CC基因型频率为13.2%;健康对照组中TT基因型频率为33.9%,CT基因频率型为30.6%,CC基因型频率为35.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7%和49.2%,C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3%和50.8%,以上各频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可能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作者:马建军;孙翠萍;许予明;李学;冯艳;袁丽品;徐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耳鸣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引起耳鸣原因较多,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对于耳鸣的诊断与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通过药物治疗、掩蔽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中医治疗等综合治疗,耳鸣症状可消失或缓解.本文从现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角度,对耳鸣的临床分类、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飞;李泽卿;王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埃素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4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3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2次/d,口服;B组19例,给予埃索羡拉唑20 mg/次,2次/d,联合莫沙比利5 mg/次,3次/d,口服.8周后按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标准的模式对咳嗽、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进行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2组症状改善率及食管炎治愈率.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烧心及反酸症状改善B组优于A组(P<0.05);食管炎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临床症状的缓解优于单独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

    作者:张继先;余贻汉;缪胜菊;屈银宗;汪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为寻找有效、合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并减少子宫切除率.方法:治疗组50例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对照组为口服妇康片(炔诺酮)50例患者,观察2组子宫切除率、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组50例中1例手术(2%)、月经量评分>100分2例(4%);对照组50例中8例手术(16%)、月经量评分>100分12例(24%).治疗组子宫切除率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月经量评分分别为131.0±51.2,53.0±21.9,36.7±19.7,17.9±6.8;子宫内膜由(13.2±4.3)mm分别降至(8.5±1.9)mm,(7.2±1.5)mm,(6.2±1.1)mm.结论: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可以减少月经量并降低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子宫切除手术率.

    作者:徐艳;李淑清;周巧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09例随机分为Ⅰ组(37例),Ⅱ组(29例),Ⅲ组(43例),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3组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3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Ⅲ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优于Ⅰ组,Ⅱ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作者:郭明春;盛和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埃索美拉唑预防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预防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肾移植术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组(76例)和雷尼替丁组(46例),术后分别应用埃索美拉唑、雷尼替丁预防胃肠道并发症,观察2组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及埃索美拉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术后第1,2,3,4周相同时间点同一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低于雷尼替丁组(P<0.05);埃索美拉唑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低于雷尼替丁组(P<0.05);埃索美拉唑组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雷尼替丁组患者1例出现皮疹,1例发生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结论:埃索美拉唑能够降低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胃肠道出血.不良反应轻,是预防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有效的质子泵抑制剂.

    作者:刘磊;王跃;丰贵文;庞新路;尚文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220例)和Ⅱ组(130例),对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栓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2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痛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作者:邓玉;王钢;江亚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后门静脉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联合术组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术后联合术组静脉曲张程度明显改善率、完全消失者率高于断流术组(P<0.05);术后2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腹水明显加重率、术后3年内再出血率断流术组均高于联合术组(P<0.05),且断流术组更易形成门静脉系血栓.结论:与断流术相比,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效果更佳.

    作者:赵亚;熊炳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探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腋窝淋巴结阳性率43.7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阳性率分剐为67.16%,71.12%,91.7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率14.19%.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淋巴结转移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是相对独立、相互补充的乳腺癌预后因素.

    作者:秦洪真;郑一琼;李席如;刘梅;李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305例于术前3 d测定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分析纤维蛋白原术前水平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不同的T分期、N分期、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0期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1期和N2期(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3.50 g/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62.4%,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69.1%.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年龄、分化程度、手术方案有关(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高纤维蛋白血症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汪晓东;刘丹;吕东昊;秦昌龙;曾蓉;李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08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80例及糖耐量减低组(研究组)228例,再根据餐后2 h血糖水平将研究组分为低高血糖组85例,中高血糖组72例及高高血糖组71例.测定各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等生化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对照组低于糖耐量减低各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对照组高于糖耐量减低各组,对照组与糖耐量减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耐量减低3组间无论血糖水平高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高血糖组高敏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高,分别为(1.69±0.93)mg/dL,(2.60±2.06)mg/dL,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低高血糖组、中高血糖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与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已存在脂代谢异常,餐后2 h血糖为10.0~11.1 mmol/L的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需早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作者:刘芳;潘志红;潘永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OEMS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OEMS综合征具有5大主要表现: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以及皮肤损害.对孤立性病灶治疗可采取放疗和/或手术切除;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差者可试用三苯氧胺进行治疗,也可采用大剂量化疗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认识可减少误诊;POEMS综合征可行放疗、化疗、手术及激素治疗,也可大剂量化疗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李志平;李文涛;朱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也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纤溶活性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周有利;张健;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盐酸坦索洛辛和硝苯地平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洛辛、硝苯地平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给予盐酸坦索洛辛0.2 mg/次,1次/d,口服;B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次,3次/d,口服;均同时口服肾石通颗粒,4 g/次,3次/d.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A组结石排出率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索洛辛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庄健;郭宇红;孙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运动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运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运动损伤,缺乏正确认识易造成误诊.本文对运动疲劳性骨折的X线、CT、MRI和核素骨显像等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为提高运动疲劳性骨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晓军;吕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征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个小血管的破裂出血;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液中内皮损伤分子标记物及炎性因子显著增高,可能与出血时间、血肿部位、病因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的形态、部位、出血量、早期血压的控制等影响因素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防治提倡针对具体患者的不同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发生率、判定标准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王修军;张小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定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大内乳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活检成功率85.0%(17/20).16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均发现癌细胞,诊断准确率94.1%(16/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乳腺癌肿大内乳淋巴结组织学活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诊断准确性较高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蔡海峰;赵志华;王海霞;郑薇薇;王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全身麻醉下佳乐施致严重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过敏反应是发作极其迅速的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致敏人群接触特异抗原后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严重休克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本院成功抢救全身麻醉下佳乐施(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如下.

    作者:孟晓钟;李建伟;张艺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观察组)应用环孢素A和强的松联合治疗,以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判定其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激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分别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与糖皮质激素强的松联合应用,可提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减少复发,同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玉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45例

    目的:观察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组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1个月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比、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泌乳素、睾酮)及胰岛素抵抗变化.结果:对照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比治疗后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黄体生成素、睾酮、胰岛素抵抗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胰岛素抵抗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