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45例

刘彦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型, 达英-35, 二甲双胍
摘要:目的:观察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组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1个月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比、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泌乳素、睾酮)及胰岛素抵抗变化.结果:对照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比治疗后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黄体生成素、睾酮、胰岛素抵抗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胰岛素抵抗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08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80例及糖耐量减低组(研究组)228例,再根据餐后2 h血糖水平将研究组分为低高血糖组85例,中高血糖组72例及高高血糖组71例.测定各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等生化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对照组低于糖耐量减低各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对照组高于糖耐量减低各组,对照组与糖耐量减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耐量减低3组间无论血糖水平高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高血糖组高敏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高,分别为(1.69±0.93)mg/dL,(2.60±2.06)mg/dL,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低高血糖组、中高血糖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与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已存在脂代谢异常,餐后2 h血糖为10.0~11.1 mmol/L的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需早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作者:刘芳;潘志红;潘永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征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个小血管的破裂出血;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液中内皮损伤分子标记物及炎性因子显著增高,可能与出血时间、血肿部位、病因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的形态、部位、出血量、早期血压的控制等影响因素有关.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防治提倡针对具体患者的不同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发生率、判定标准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王修军;张小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后门静脉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联合术组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术后联合术组静脉曲张程度明显改善率、完全消失者率高于断流术组(P<0.05);术后2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腹水明显加重率、术后3年内再出血率断流术组均高于联合术组(P<0.05),且断流术组更易形成门静脉系血栓.结论:与断流术相比,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效果更佳.

    作者:赵亚;熊炳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胰胆系疾病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内镜下逆行腱胆管造影术在胰胆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胰胆系疾病惠者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逆行腱胆管造影的影像资料.结果: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8%,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总符合8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结石合并胆囊炎、胆道恶性梗阻符合率均为100%,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和8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胰胆系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能完全取代逆行胰胆管造影,二者结合可提高对胰胆系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常瑞萍;卢占兴;万碧箫;余卫民;毛东伟;朱心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咽巨大良性肿瘤的手术选择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咽巨大良性肿瘤临床特征厦手术方式.方法:根据良性肿瘤的特性及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对3例肿瘤根基较广者行颈侧入路手术,6例带蒂肿瘤行经口内入路手术.结果:2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方式均能达到切除下咽巨大肿瘤的目的;1例经口入路患者因术后出血改行颈部入路手术止血,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是治疗下咽巨大良性肿瘤唯一有效方法,可根据肿瘤性状及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马季青;朱优立;马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59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于入院后及急性期后给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心理康复训练,观察2组改良Barthel指教评分,E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改良Bartlner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心理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均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珏;牛永义;雷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6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24±6.42)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4.98±3.64)μmol/L](P<0.01).无症状性脑梗死组中突变纯合子TT基因型频率42.6%,突变杂合子CT基因型频率44.1%,野生型CC基因型频率为13.2%;健康对照组中TT基因型频率为33.9%,CT基因频率型为30.6%,CC基因型频率为35.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7%和49.2%,C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3%和50.8%,以上各频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可能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作者:马建军;孙翠萍;许予明;李学;冯艳;袁丽品;徐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腹小切口低位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术比较

    目的:探讨小切口低位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0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低位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切断子宫主、骶韧带,于子宫骶韧带水平剥离宫颈筋膜至宫颈外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子宫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切口低位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峰;武传中;赵彦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的阴道超声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准确诊断50例,误诊9例,诊断符合率84.7%.其中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0例,诊断符合率95%;诊断内膜息肉21例,诊断符合率87.5%;诊断黏膜下肌瘤12例,诊断符合率为75.0%;诊断子宫内膜癌3例,诊断符合率75.0%;诊断正常内膜3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较准确反映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可作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马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非心脏手术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方案.方法:19例合并非心脏疾病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在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对其合并疾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合并肺癌患者术后出现左支气管漏、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经引流、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5±1.4)h,平均住ICU时间(1.4±0.8)d,平均住院时间(27.6±11.7)d.术后随访6个月~9年,无心绞痛复发或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无脑梗死等神经事件.结论: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分次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期外科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并未过度增大,不影响疾病恢复,患者总住院时间及费用减少.

    作者:吴强;黄方炯;孙东;杨禁非;许尚栋;于建波;刘岳;赖以恒;瑞起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1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切除;术中无死亡或出现凶险大出血病例.结论:肿瘤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痘.

    作者:吴德权;羊正祥;周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埃素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4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3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2次/d,口服;B组19例,给予埃索羡拉唑20 mg/次,2次/d,联合莫沙比利5 mg/次,3次/d,口服.8周后按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标准的模式对咳嗽、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进行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2组症状改善率及食管炎治愈率.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烧心及反酸症状改善B组优于A组(P<0.05);食管炎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临床症状的缓解优于单独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

    作者:张继先;余贻汉;缪胜菊;屈银宗;汪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颅内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血管造影的对照,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在颅内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中的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后,其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多项指标(Vm,Vs,Vd,PI,RI)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者与术前比Vs,Vm,Vd下降,PI值增高,RI值变化不大,经颅彩色多普勒及脑血管造影随访所有患者无再发狭窄;5例患者出现Vs,Vm,Vd增快,PI值增高,但均未见反流信号;2例出现Vs增快,Vm增快,Vd降低.中、重度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与脑血管造影相符率较高,分别占89%,83%.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与脑血管造影均可作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手段.

    作者:王磊;何国厚;郑虎;王华;陈新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老年人复视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复视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以复视首诊的中老年患者进行视力、眼位、眼肌运动及复视检查,并进行血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明确病因,给予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结果:28例患者中血管性疾病17例,占60.72%;内分泌疾病7例,占25.00%;胸腺瘤3例,占10.71%;原因不明1例,占3.57%.治疗后25例复视消失,1例复视距离明显缩小,可佩戴三棱镜矫正,1例复发,1例无变化.结论:中老年复视患者针对病因,经保守治疗和对症治疗,可获得有效治疗效果.

    作者:崔瑞;马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抗凝活性变化

    目的:检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抗凝活性,探讨手术方式本身对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规律,为评估人工关节置换后的血栓性疾病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3 d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纤溶指标(D-二聚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术后即刻减低(P<0.05),术后24 h,3 d增高(P<0.05);术后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较术前降低(P>0.05);D-二聚体术后即刻、术后24 h增高(P<0.05),术后3 d恢复正常(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存在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变化不明显、纤溶活性增强的失动态平衡状态,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倾向明显增强.

    作者:马海梅;张会英;朱广玉;周乙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检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补体含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血浆置换术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顺成;郑建新;李兰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OEMS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OEMS综合征具有5大主要表现: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以及皮肤损害.对孤立性病灶治疗可采取放疗和/或手术切除;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差者可试用三苯氧胺进行治疗,也可采用大剂量化疗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认识可减少误诊;POEMS综合征可行放疗、化疗、手术及激素治疗,也可大剂量化疗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李志平;李文涛;朱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8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成功106例(98.15%),2例术中延长手术切口(1.85%);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6d.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何墨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行选择性榆卵管造影及输卵管复通术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条输卵管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复通43条(42.57%);58条输卵管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输卵管复通术,复通46条(79.31%);随访24个月,妊娠22例,妊娠率42.31%,足月分娩19例,无异住妊娠及自然流产发生.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也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纤溶活性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周有利;张健;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