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食管胃机械吻合术中吻合口并发症的体会

杨光煜;李含志;张晓林;何苡;钱如林;陈重;胡为才;侯广杰

关键词:食管癌, 吻合器, 并发症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胃机械吻合法中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病例中施行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10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983例(91.36%),好转78例(7.25%),死亡15例(1.39%).吻合口瘘34例(3.14%),吻合口狭窄83例(7.71%),反流性食管炎22例(2.04%),食管切缘癌残存46例(4.28%).结论:吻合器吻合是一种有效、简便的吻合方法,选择适当型号吻合器,严格、细致、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眼外伤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138例儿童眼外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常见致伤物:玩具枪、鞭炮烟花、棍棒、刀剪、化学物等.致盲多是穿孔伤,钝挫伤次之.治疗前盲目者58眼(42.02%),治疗后盲目者16眼(11.59%),视力恢复>0.7者 59眼(42.75%).眼球穿孔伤79眼,视力恢复≥0.30者31眼(39.24%).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致盲率较高,因此儿童眼外伤重在预防,伤后及时正确处理可获较好疗效.

    作者:费贵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小儿严重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

    目的:总结小儿严重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疗特点.方法:用单腔深静脉置管穿刺针行下腹部穿刺置管,接引流袋于床旁收集腹腔液体,3~5 d腹胀消退、引流量<15 mL/d后拔管.结果:引流管持续引流出腹腔液体,全身水肿及腹胀渐消,呼吸、心率趋予正常,尿量渐增,肾功能好转,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得到纠正.结论:小儿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置管引流减张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邹勇;刘兵;唐小勇;郑轲;刘容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房硅胶隆胸术后并发症的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硅胶隆胸术后硅胶渗漏或破裂引起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8例经手术切除后乳腺硅胶假体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临床触诊和癌或腺病相似,肉眼观特点为半透明状有光泽的胶样物质,中间夹杂多样纤维瘢痕组织.镜下成慢性肉芽肿图像,伴有大量紫蓝色或淡蓝色的胶样物质,周围有大量异物巨细胞,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可伴乳腺病或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结论:乳腺硅胶隆胸术后破裂或溢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和并发症.临床上应警惕乳腺硅胶隆胸术导致癌的可能性.

    作者:郭艳萍;杨广英;袁淑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管癌全量放疗后复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食管癌全量放疗后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全量放疗后对肺组织、肿瘤上段的正常食管组织、壁层胸膜及切口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放疗后再复发的患者体质较差.所以术前要行积极的营养支持,给予静脉高营养.因放疗后肿瘤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所以对于气管分叉至主动脉弓上缘水平的肿瘤行右侧开胸,颈、胸、腹三切口的术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暴露以廓清肿瘤,同时可提高手术的安全度和切除率.拔脱术在放疗后任何部位的肿瘤均不宜采用.术后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为呼吸道并发症.为缓解创伤症状,在术后常规应用72 h以上的糖皮质激素,对体质较差及呼吸功能不良者给予呼吸机支持,可降低病死率.结果:本组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4%和21%,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结论:对此类患者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高文俊;王成吉;李刚生;孟庆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直视下冷凝裂孔联合环扎加压不放液治疗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直视下冷凝裂孔联合环扎加压不放液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术式的适应证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52只视网膜脱离眼行直视下冷凝裂孔联合环扎加压不放液术,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网膜复位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6年.结果:52眼中44眼1次手术成功复位视网膜、2眼经二次手术治愈、6眼手术失败.结论:直视下冷凝裂孔联合环扎加压不放液术封孔确切,手术安全易操作,避免放液并发症,适用于玻璃体无明显增殖的膜分级ⅢA以下的视网膜脱离眼,而伴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眼不宜采用此术式.

    作者:郑红;陈永喜;包著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芬太尼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芬太尼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消化道癌痛患者,治疗前均为中、重度疼痛,均因无法口服、不能耐受口服或因肛裂、痔疮不能耐受吗啡类肛注给药者,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以数字评分法评定止痛疗效,研究对食欲、睡眠、情绪、一般活动、人际交往、生活乐趣的影响,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至少观察30 d.结果:全组4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9例(19.1%),明显缓解21例(44.7%),中度缓解16例(34%),总有效率为97.8%.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患者可耐受.结论:芬太尼贴剂治疗中、重度消化道癌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强.

    作者:丁新梅;赵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脉营养治疗危重低出生体重儿40例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治疗危重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住院危重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应用静脉营养后除3例时间短、体重无变化,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取得了满意治疗结果.结论:针对危重低出生体重儿代谢紊乱状况,及时给予静脉营养,是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王素青;徐静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河南汉族白血病与HLA-DQB1、DRB1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HLA-DQB1、DRB1基因与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2名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和5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QB1、DRB1基因分型.结果:白血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RB1·04等位基因频率(11.54%)明显高于对照组(3.85%),危险系数RR=3.6,χ2 =4.727(P<0.05);DRB111等位基因频率(4.81%)明显低于对照组(12.5%),危险系数RR=0.319,χ2 =4.230(P<0.05).结论:提示河南汉族人群中,HLA- DRB104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易感作用,而HLA- DRB111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拮抗作用.

    作者:赵玲;杨艳丽;张朝阳;康冰;王莉;张晓梅;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折并存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骨折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78例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患者,并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8例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未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16~61 d,平均33.5 d,随访3个月~3年6个月,平均1年4个月,随访期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7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结论: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手术患者,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和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维雅;张长江;邵芳;董士中;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发性热性惊厥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情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分组.结果: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的病史、家族史、临床特征、随访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复发性热性惊厥,频繁发作时应按一般性癫(癇)治疗原则治疗.

    作者:李雪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后路椎管前方减压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器械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4年7个月,平均2年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评定,46例中38例分别提高1~3级,8例A级无变化.46例术后3周X线摄片示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到88.6%(84.8%~95%);脊柱后凸Cobb氏角降至平均2° (0~6°),脱位全部纠正.其中34例24周后复查X线片与3周时相比,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全部融合.CT显示椎管矢状径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结论:后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能一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通过椎体内植骨,融合可靠,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玉伟;严晓云;王海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病原体检测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学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不仅具有敏感、特异、便捷、快速等特点,而且适合基层和现场使用.使其成为当今快速检测微生物病原体以及临床快速诊断疾病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邵军军;常惠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细胞学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现状和进展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危及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细胞学在宫颈癌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现通过回顾宫颈细胞学的历史就细胞学在诊断方法、制片技术及阅片方式的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小燕;潘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预防食管胃机械吻合术中吻合口并发症的体会

    目的:总结食管胃机械吻合法中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病例中施行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10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983例(91.36%),好转78例(7.25%),死亡15例(1.39%).吻合口瘘34例(3.14%),吻合口狭窄83例(7.71%),反流性食管炎22例(2.04%),食管切缘癌残存46例(4.28%).结论:吻合器吻合是一种有效、简便的吻合方法,选择适当型号吻合器,严格、细致、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杨光煜;李含志;张晓林;何苡;钱如林;陈重;胡为才;侯广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癫(癇)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癫(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30%的癫(癇)患儿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判断及学习能力的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致(癇)灶部位、不同发作类型、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抗癫(癇)药物及家庭社会因素均影响患儿认知.应用神经心理学评定量表、事件相关电位及功能影像学检查可以测量认知功能损伤程度.通过综合治疗可提高癫(癇)患儿的认知功能.

    作者:刘娟;高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奥曲肽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定46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奥曲肽0.1 mg缓慢静脉注射,再以0.025 mg/h静脉滴注72~96 h,观察止血效果.结果:24 h及72 h止血率分别为52.2%(24例)和43.5%(20例),3 d总有效率为95.7%(44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可以优先选用.

    作者:郭敬超;齐伟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用桩核及全冠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对58例后牙残根残冠行根管治疗后用桩核及全冠修复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观察1年,52例成功,5例稍差,1例失败.结论:对需拔除的后牙残根残冠,适应证选择合适,采用综合性治疗是可以保存的,并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作者:邓凤章;李全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对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主要由圆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组成.组织结构多样,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等4种结构.免疫组化标记2种细胞均表达TTF-1和EMA,立方细胞表达CK,而圆形细胞表达Vim,CgA,NSE.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是来源于原始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部分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治疗方法宜行肺叶切除术.

    作者:陈崇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临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我科确诊的28例鼻咽炎和8例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鼻咽炎病检前疑诊为鼻咽癌.结果:36例均行鼻咽部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论: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有时不易鉴别,结合鼻咽部CT检查,在鼻内镜下取材病检为临床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

    作者:伍启刚;戴熙善;余滋中;谢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在肾移植前后的变化及与血清白蛋白的关系

    目的:检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Ca2+,Mg2+,Fe2+,Cu2+,Zn2+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及与血清白蛋白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络合物比色法检测2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Ca2+,Mg2+,Fe2+,Cu2+,Zn2+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Ca2+,Mg2+,Fe2+,Cu2+,Zn2+的含量.血清白蛋白测定用溴钾酚绿(BCG)法.结果:患者血清Ca2+的下降在术后己有所改善,达到了正常人的血清Ca2+水平.术后血清Fe2+水平较术前有所提高,但仍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P<0.01).术后血Mg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手术前后血Zn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Cu2+水平手术前后则与正常人的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亦有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其浓度与血清Zn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重视肾移植患者手术后出现的低Mg2+、低Zn2+和低Fe血症,并深入探讨微量元素与血清蛋白的关系,针对情况作适当补充.

    作者:何昕;肖燕青;郑仕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