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单剑萍;季刚

关键词:血液透析, IL-1β, IL-6, TNF-α, 辛伐他汀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微交症状态的影响.方法: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分别给予40 mg/d辛伐他汀与20 mg/d辛伐他汀治疗24周,检测治疗前后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变化.结果:20 mg和40 mg辛伐他汀组治疗24用后血清IL-1β3、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以40 mg辛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5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其中胃癌30例,大肠癌26例,化疗前均经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 d;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2 h,第1~5 d,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第1 d,500 mg/d,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120 h,21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患者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5例,总有效率为53.6%.其中胃癌有效率56.7%,大肠癌有效率50.0%.不良反应较轻,突出的是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发生率59.1%(33/56).结论:臭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特续静脉滴注120 h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近期疗效较高,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献东;王生力;苗成林;王建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出医院感染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 51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丰为19.1%(289/1 511),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高,达30.3%.总感染例次为917次,其中肺部感染例次构成比高50.7%(465/917),>28 d置管患者的感染率为100%.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预防,包括护理管理,规范洗手、以及对呼吸,泌尿系统等护理干预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梅;胡三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2-2006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

    目的:了解唐山市工人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60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72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由2002年的4.7%分别上升到2006年的41.1%和38.8%;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由26.7%、11.9%上升到72.4%、49.1%,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分别由47.6%、38.1%衣21.4%上升到82.8%、81.0%及77.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特别是时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速度快,但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着较稳定的抗茵活性.

    作者:郭彦言;孙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例体会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股沟疝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58 min,无切口感染.术后5~7 d出院,平均住院6 d,随访7~46个月,未复发.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对高龄患者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度充填物放置到住和充填后修补到住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李如杰;马朝德;皮明毅;关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子宫非典型息内样腺肌瘤并分析其一临床、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患者均为绝经前女性,肿物分别位于子官底、宫体下段及宫颈管.组织学显示结构复杂的子宫内膜样腺体与富于细胞排列紊乱的平滑肌双向增生,腺上皮显示不同程度异型性,3例均可见明显桑葚状化生.免疲组化显示腺上皮ER与PR(+),P53(-),桑葚状化生上皮ER与PR(-);闸质梭形细胞desmin(+).vimentin局灶(+),actin与SMA(+)或局灶(+).随访4个月~5年患者均健在.结论: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预后良好.但部分病变具有低度恶性,需长期随访,此外应与子宫内膜样癌及其他上皮间叶混合性病变鉴别.

    作者:杨拥军;崔言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开窗刮治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的体会

    目的:探讨开窗刮治术在颌骨巨大囊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颌骨巨大囊肿患者行开刮治术,疑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或成釉细胞瘤,在彻底刮除囊膜后用石发酸或无水酒精烧灼骨腔,然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腔.碘仿纱条填塞引流.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和X线检查,随访0.5~1年.结果:7例囊肿明显变小,12例囊肿完全消失,2例行残余小囊肿摘除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未见感染.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见囊肿内骨密度增高,无病理性骨折.结论:开窗刮治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手术方法简单,既根除了病变,修复了面部的膨隆畸形,又可大限度地保存颌骨的连续性,避免了因切除过多的组织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尿素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

    目的:探讨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尿素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患儿27例,并对其效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27例中痊愈18例,有效9例,治疗过程中4例出现病情反复,无治疗失败及死亡病例.结论:尿素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婴幼儿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效果确切,治愈率高,且方法简单,便于推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雷红召;董长宪;马玉春;孙斌;孟小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黛力新在不稳定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9例和黛力新+常规治疗组(治疗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 mg,2次/d,共8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抑郁量表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Brawnwald心绞痛分级、动态心电图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症状.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微交症状态的影响.方法: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分别给予40 mg/d辛伐他汀与20 mg/d辛伐他汀治疗24周,检测治疗前后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变化.结果:20 mg和40 mg辛伐他汀组治疗24用后血清IL-1β3、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以40 mg辛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单剑萍;季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与时间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48 h、48~72 h、>72 h核因子-κB激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内核因子-κB明显激活;24~48 h迭高峰,48 h以后逐渐减弱,1周后核因子-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核因子-κB激活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明显激活.可望应用核因子-κB抑制荆抑制核因子-κB激活,控制急性胰腺炎的进展.

    作者:师阳;李彬;常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60例阑尾炎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36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结论: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以确诊并做出粗略的病理分型.

    作者:刘小兰;张红志;叶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管巨大良性溃疡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农民,汉族.以吞咽不顺4个月并上腹痛1个月为主诉于2002年4月2日人院.人院前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上段溃疡及胃黏膜灶状出血.近1年多来长期腹泻;但无脓血便,体重较病前减轻10 kg.胃镜报告:距门齿24~27 cm底部凹陷,表面糜烂,有污苔,边缘有小结节增生.病理:食管急性炎症,鳞状上皮乳头增生,疑为食管癌,于2002年4月4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左侧开胸行胸段食管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切除食管,标本上段见4 cm×2 cm巨大溃疡,基底部平坦,见图1.

    作者:李殿清;杨跃;李华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1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的可行性,寻找一种腹壁横切口达到佳愈合的方法.方法:对180例腹壁横切口采用脂肪层自然对合、脂肪层下引流、皮肤可吸收线埋缝拆线法,拆线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80例切口全部甲级愈合,平整呈线状,无红肿、硬结及渗出.按压切口较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区别,患者无明显疼痛感.结论: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简单易学、省时,效果良好,是使腹壁横切口既美观又无不适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艳洁;毕温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治疗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年龄组肺不张病因的特点.方法:胸部X线,CT诊断肺不张18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活检、刷检、灌洗及抗炎治疗明确病因.结果:184例肺不张患者中,肺癌99例(53.8%),炎症52例(28.3%),结核21例(11.4%),异物4例(2.2%),病因未明8例(4.3%),确诊176例,确诊率95.6%.老年以肺癌为主(66.7%),中年以肺癌(56.1%)和炎症(36.4%)占多数,青年以结核(37.8%)和炎症(29.7%)多见.结论:中老年肺不张多由肺癌所致,青年肺不张以结核和炎症多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确定肺不张的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厚志;李玉光;张罗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8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Standford A型19例、B型9例,分别给予手术、介入及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4.3%.结论: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基础,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1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窭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有4例术后复发(12.9%),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将肿瘤组织全部切除,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效果好、创伤小、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作者:贾海顺;李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的研究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给予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变化,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2 h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更高,住院期间及30 d、3个月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作者:王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15例均有X线平片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8例行MR栓查.结果:15例X线平片均见关节内或/和关节周围大小、数目不一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CT和MR显示更清晰、数目更多,较好显示增厚的滑膜、积液及软骨性游离体.结论:X线平片仍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显示该病的大部分病灶;CT能发现征象较平片更为丰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滑膜的增厚、积液及软骨性游离体显示较好,但对细小的钙化、骨化的游离体不如CT敏感.

    作者:汪海涵;龙腾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联合p504S、VEGF、p63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p504S、VEGF、p63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504S、VEGF、p63在前列腺良、恶性痛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p63表达,少数呈间断表达,但p504S均皆呈阴性,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VEGF呈阴性;高级别上皮内瘤p63呈不连续表达,p504S呈弱阳性或阴性,VEGF呈阴性或弱阳性;7例非典型腺瘤性增生,p63均呈阳性;40例前列腺癌,p63均呈阴性,p504S均呈阳性;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与p504S免疫表达无关,但与VEGF表达有关.结论:联合检测p504S、VEGF、p63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尤其适合于体积较小的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良、恶性鉴别.

    作者:郑巍;吴瑷;李怀富;桂西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同种异体皮在头皮撕脱颅骨裸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皮在头皮撕脱伤伴颅骨裸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例有颅骨裸露的头皮撕脱伤患者,均无吻合血管作撕脱头皮再植条件以及撕脱头皮反取中厚皮的条件.8例中失血性休克者2例,无颅骨骨折或脑损伤.均Ⅰ期急诊清创后同种异体皮覆盖,肉芽完全爬行覆盖后Ⅱ期大张中厚皮片植皮.结果:8倒患者所植皮片成活率100%.结论:自体头皮无法再利用以大张同种异体皮覆盖裸露颅骨,待肉芽生长覆盖完全后整张中厚皮移植是一种治疗颅骨裸露的优良方法.

    作者:夏云;周明;王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