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夏威;张菱;文世林

关键词: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α-硫辛酸, 加巴喷丁
摘要: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2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应用α-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治疗.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α-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连环恒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连环恒温扩增技术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在恒温65℃左右保温几十分钟而完成的核酸扩增反应,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焦磷酸镁所形成白色沉淀的混浊度来判定扩增结果.由于其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卫生栓疫及基因芯片的开发;在细菌和病毒的检测方面对临床医学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连环恒温扩增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毕研丽;沈小燕;才学鹏;丛国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酞普兰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20 mg/d.疗程3个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改良S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惠者治疗后3个月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临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问差异有统计擘意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加用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杨新荣;王正银;董艳琼;陈虹;别发赢;谭峥嵘;吴启鹏;罗晓春;王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119例.结果:慢性泪囊炎71例(99眼),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痊愈91眼;鼻窦囊肿伴有眶内并发症21例,行鼻窦囊肿开放术,全部痊愈;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3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好转11例;外伤性眶内壁骨折2例,经鼻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术痊愈;眶内异物1例,成功取出;球后血肿1例,经筛窦纸板入路行血肿清除术,基本痊愈.随访期:6个月~3年.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具有不破坏患者面貌,有效,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桑;王杰;董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利用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对脊柱良恶性痛变进行比较.方法:44例脊柱病变患者行MR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检查.良性病变椎体个数39例.恶性病变椎体个数44例.用双回波化学位移序列分析以上两组椎体在同反相位上的信号强度比(反相位信号强度/同相位信号强度)对两组信号强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平均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椎体良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1.64±0.65,而恶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3.13±1.31,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梯度回渡正反相位成像对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丹;刘志兰;周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9例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9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9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治愈18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是急性胃肠功能碍障的常见病因.腹胀、或大便潜血阳性.或呕吐咖啡样液体等是其早期表现.结论: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是急性胃肠功能碍障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除治疗原发病、调整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外,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可降低MODS的发生.

    作者:陈秀兰;牛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抚触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血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抚触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血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病情平稳的住院早产儿58例,随机分为抚触组(28例)及时照组(30例).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发育情况,测定两组生后第2 d及第30 d空腹血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生后30 d抚触组体重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头围、身长及生长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

    作者:李秋波;徐心坦;牛峰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在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细辛脑注射液时32例毛细支气管炙耍幼儿患者进行治疗,并与31例常规综合治疗患儿作对照,观察其临床有效性.结果:应用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交显效率为90.6%,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1%.结论:应用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交疗效确切.

    作者:陈保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Survivin及透明质酸含量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尿survivin含量及尿液透明质酸含量检测在膀胱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实验观察对象为膀胱癌患者87例、其他疾病患者40例及30例健康成人.收集各组尿液,采用ELISA法行survivin、透明质酸含量检测.结果:膀胱癌组survivin含量为(2.51±1.91)μg/L,其他疾病组为(0.55±0.22)μg/L,正常对照组(0.40±0.17)μg/L.膀胱癌组尿液透明质酸含量为(3.12±0.69)mmol/L,其他疾病组为(1.41±0.46)mmol/L,正常对照组为(0.24±0.35)mmol/L.结论:联合栓测尿survivin含量和透明质酸含量可作为膀胱癌无创诊断及预后判断辅助方法.

    作者:郑巍;桂西青;苟新敏;李怀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孟榆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X线及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6例肾孟榆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采用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和CT检查.结果:16例患者,X线和/或CT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其中静脉尿路造影显影14例,CT扫描5例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X线显示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截断样改变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上移3例.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处可见横贯样充盈缺损2例(其中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各1例),肾旋转异常4例.结论:尿路造影结合CT检查是诊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病因定性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李庚武;刘斌;潘志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伴发皮肌炎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肌炎可发生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任何时期,起病可为多种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以中线肌肉受累明显.病理改变vT,微血管病变为主.结论:皮肌炎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消化道肿瘤伴发皮肌炎并非少见,皮肌炎确诊时间<1年及>50岁的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王薇;冯立群;张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磁共振尿路成像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磁共振水成像45例和逆行肾孟造影检查56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3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插管失败改行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水成像2例显像较差.误诊及漏诊4例;逆行肾盂造影误诊及漏诊3例.其余均诊断明确.结论:在操作方面,磁共振水成像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非结石病变,输尿管下、壁段的病变磁共振水成像优于逆行肾孟造影;逆行肾孟造影在诊断结石和轻微的病变,输尿管上段病变方面优于磁共振水成像.

    作者:黄海波;谢敏;王全好;刘任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铁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取出钛板的原因.方法:收集颌骨骨折铁板坚固内固定后取出钛板的患者49例,其中单纯下颌骨骨折27例,面中部骨折13例,上下颌联合骨折9例.回顾分析内固定钛板取出的原因.结果:49例中,患者因心理因素取出钛板者17例,感染8例,有可能影响颌骨或牙胚发育而取板者5例,钛板外露者4例,钛板断裂者4例,神经麻木者4例,种植障碍3例,其他4例.结论: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后取出钍板者,以患者主动要求者居多.主要原因为患者心理排斥因素;其次为感染;医生建议取出者多为儿童骨折;而钛板外露、断裂或神经麻木等意外及手术并发症致钛板取出者相对少见.

    作者:常显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痛75例患者经腹或经阴道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时比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0%,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1%.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

    作者:梁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1 d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冠心痛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而一氧化氮含量低,提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相互调节的作用可能发生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氙调节失衡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吴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各45倒.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按0.5~0.8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3 d.结果:现察组在退热、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周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吉诺通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诺通胶囊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伴有咳疫、喘息的慢性支气管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吉诺通胶囊.对照组42例给予必漱平片,疗程7 d.比较2种药物溶痰和祛痰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吉诺通胶囊用于慢性支气管交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高微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对左心室重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共入选34例患者,其中VVI起搏器20例,DDD起搏器14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12个月,用超声心动图观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34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均出现左心室重构,VVI组观测指标植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组观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起搏器植入后均可出现左心室重构,提示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起搏器植入应选用生理性或接近生理性起搏方式.

    作者:赵娅;张书富;吴晓童;王海鹰;杜月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诱因及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方法:对44例产科DIC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DIC中,4例出现3个以上器官衰竭,均死亡.病死率为9.1%;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0.9%.结论: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产后出血以及宫内死胎是产科DIC的发病诱因.早期明确DIC诊断,去除病因,同时输注大量新鲜血,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玉芳;温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持续引流胸腔内注射顺铂联合高聚生治疗恶性胸水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顺铂联合高聚生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持续胸腔闭式引流24 h,排尽胸水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顺铂60 mg,高聚生4 000 u;对照组胸腔内注入顺铂60 mg.每周1次,2~3次为1个疗程.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引流胸腔内注射顺铂联合高聚生治疗恶性胸水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峻峰;李云红;董正宇;何续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