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松动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82例冻结肩临床观察

孟晓东;范肃;张振宇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 推拿手法, 冻结肩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冻结肩患者82例(82肩),治疗隔日1次,先做关节松动术继而进行推拿手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大约1个月,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症状、关节活动度、有无不良事件和进行美国加州大学(UCLA)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的UCLA评分:治疗前(17.23±2.08)分,治疗后1个月时为(33.14±192)分,3个月时为(34.27±0.32)分,6个月时均为(34.92±0.13)分.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82例患者中优51例(62.19%),良29例(35.37%),可2例(2.44%);治疗后3个月,优72例(87.80%),良10例(12.19%);治疗后6个月,优80例(97.56%),良2例(2.44%).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冻结肩,在短期内(1个月时)有很好的疗效.在长期的随访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显示,疗效不但依然维持满意,并且还有进一步改善,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病案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从全国88所中医医院12万余份出院患者中,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TCD),选出8万余份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肝(系)病类中包含26种疾病,其中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中证候病例8125例,证候类型至少有22种.结论:对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患者建议对相关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调适.

    作者:向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驱风抗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3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驱风抗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感冒风寒束表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给予驱风抗感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氨加黄敏胶囊口服治疗,疗程为3d.结果:治疗组治愈138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97例,有效3例,无效50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驱风抗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袁证疗效满意.

    作者:钱振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病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理论探析

    在前期建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论思想和慢性病的病机特点,将该理论体系推广应用到慢性病的临床护理中,以期深化“纲目经纬”的辨证施护理论,为慢性病的护理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

    作者:徐洪洁;吕晓东;庞立健;刘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张仲景关于泄泻病诊治思路研究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泄泻多称为“下利”或“利”,从辨表里、明先后、标本论治和审虚实、明病性、温清通补以及别脏腑、明升降、调理气机等方面系统阐述下利的辨证论治,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泄泻病治疗原则和理法方药体系,涉及方剂达30余首,并首创“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泄泻病临床诊治的基本范式.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回归混沌

    “极性”,即物体的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生命体的极性源于进化、发育.虚证时由于虚证病理遵循逆向重演律,所以生命体的极性减弱甚至消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的生成始于无结构的混沌,生命体的生成实质上也是如此,所以虚证时生命体的病理特征即“回归混沌”.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王晞星应用苇茎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炎性结节

    慢性肺炎性结节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的良性病变,西医往往抗感染治疗无效或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王晞星教授将苇茎汤与血府逐瘀汤巧妙结合,有效地应用于慢性肺炎性结节的治疗.该文从方剂溯源、理论阐发、典型病案、心得体会4个角度详细介绍了王晞星教授应用苇茎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炎性结节经验.

    作者:姚洁琼;李宜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心理学对“意志”概念的剖析

    从现代心理学“意志”概念的特征,梳理我国古代有关“意志”的称谓,并对“志”和“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意-志-行”的中医心理学意志学说的思想体系.

    作者:吕波;赵铭宇;王克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从调肝理脾论治慢性肾病

    临床上慢性肾病为常见疾病,其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由于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医药治疗肾病的效果愈发理想.曾有学者指出,慢性肾病与肝、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文从慢性肾病与调肝、慢性肾病与理脾、调肝疗法对肾病的治疗、健脾疗法对肾病的治疗等几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

    作者:张冰;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疗法治疗急性小儿泄泻56例

    目的:观察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治疗急性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观察的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8例,在常规饮食指导及合理补液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治疗组给予婴泻颗粒及特定穴推拿(疗程3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疗法治疗急性小儿泄泻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团营;樊蔚虹;侯江红;马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调理气血法辨证论治冠心病

    冠心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循环和治疗其并发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冠心病因其主要病变在心和血脉,一般认为其产生及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但与气血功能的紊乱和失调关系尤为密切.本文以调理气血法入手,对此病的临床常见证型分别进行理论和临床两方面的论述,以资临床经验交流.

    作者:王允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探讨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患者治疗前腰痛积分和寒湿证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寒湿型腰痛病人使用电热砭石或艾盒灸进行温热治疗.选择在双侧肾俞和双侧委中放置4个电热砭石或相同大小的艾灸盒治疗20min,10次为1个疗程.采集治疗前后腰痛症状积分、寒湿证积分,计算腰痛体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的变化率,然后计算治疗前积分值与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电热砭石与艾盒灸均可显著改善腰痛体征积分与寒湿证积分,2种疗法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的积分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电热砭石的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均呈现正相关,而艾盒灸尚未显示此特点.将艾盒灸和电热砭石治疗作为温热疗法处理相关数据,发现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相关,与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亦呈现高度相关.结论: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高度相关,说明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的机理是通过温散寒湿这一机制来实现的.

    作者:韩彬;黄涛;陈卫衡;田宇瑛;王广军;贾术永;张维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刺疗法配合中药贴敷治疗鼠标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中药贴敷对鼠标手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以曲池、尺泽、手三里、阿是穴为主并随证加减;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辅以舒活止痛膏贴敷.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进行Ridit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2%和100%,对照组则分别为61.3%和83.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中药贴敷治疗鼠标手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留巧;吕沛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宋金元时期中医养生学发展特点分析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此时期中医养生学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理学思想被宋以后医家普遍接受,对中医养生学渗透和影响较大,二是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中医养生学迅速发展;三是养生流派成为中医养生学发展的坚实力量.

    作者:张玉辉;杜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儿科确诊为哮喘的儿童300例,其中男163例,女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常规治疗,然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长期随访,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同时比较随访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及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纽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冶疗后随访期间,治疗组急性发作人数及严重发作人数均低于对照纽(P<0.05),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哮喘发作人数占感染人数的18.4%,对照组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有效成分对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CD4+CD25+Foxp3+Treg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党参及其组方对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Foxp3+Treg)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动态观察黄芪、党参及其组方对抑瘤率、荷瘤转移抑制率、荷瘤小鼠体质量的影响.接种5、10、15、20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脾CD4+CD25+ Foxp3+ Treg的表达,20d采集小鼠血清,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检测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2p70、IFN-γ水平.结果:20d黄芪组和黄芪+党参组小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20d黄芪组和黄芪+党参组小鼠瘤重低于对照组(P<0.05),15d黄芪+党参组小鼠瘤重低于对照组(P<0.05);在抑瘤率方面黄芪组和黄芪+党参组明显高于党参组(P<0.01);黄芪+党参组肿瘤转移抑制率为46.61%;对照组小鼠CD4+ CD25+ Foxp3+ Treg表达随荷瘤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3个中药组则呈下调趋势;3个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下调IL-10水平(P<0.05)并上调IL-2和IFN-γ的水平(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黄芪+党参可通过调控荷瘤小鼠CD4+ CD25+ Foxp3+ Treg的表达显著改善其体内存在的免疫耐受状态,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味中药.

    作者:陈卓;于卫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刺激组、姜黄素组3组.MTT法检测药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pSmad2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1)及Ⅰ型胶原分泌,并明显下调pSmad2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能部分阻断TGF-β/ 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Ⅰ型胶原分泌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作者:李彧;李亚东;华颖;田芃;赵福建;牛建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搜集有关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比较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原则对所纳入研究进行评价.结果:纳入875名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疗效显著提高[RR =4.43,95%CI(2.66,7.36)],HAMA评分显著减少[MD=2.10,95% CI(1.27,2.92)],不良反应少[RR =0.22,95% Cl(0.12,0.38)].结论:Meta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疗效好、安全性高,但所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偏低,可能影响其可靠性.

    作者:杨敏;肖文;杨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痰热体质与痰热致病多样性机理探讨

    “肥人多痰”是中医的传统观点.肥胖在人群中的比例不断增长,以肥胖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慢性病致死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的病理因素以痰热为多见.据此认为,痰热已经成为常见素质特征,痰热体质可以发生多种疾病,因而具有发病多样性的特点.研究痰热体质的发病机理,认识痰热发病多样性的特点,是应对痰热致病的基础.

    作者:张安玲;丁元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赵利华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

    赵利华认为乳腺增生症与肝、脾胃、冲任关系密切,肝郁痰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和起始病机,治疗上强调解郁、疏肝、化痰应贯穿于治疗的各个阶段,辅以健脾养血、活血止痛、调理冲任等治法,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型、肝郁血瘀型、冲任失调型等3型,分型辨治可获良效.

    作者:杨昆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SD大鼠60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纽及西药治疗组,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心电图改变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较大面积梗死,心电图可见ST段及T波明显改变,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中药或西药治疗后,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变较模型组改善,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降低,而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治疗组IL-6及TNF-α吸光度低于西药组,IL-10吸光度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调节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水平,改善其心肌损伤程度.

    作者: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