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韩彬;黄涛;陈卫衡;田宇瑛;王广军;贾术永;张维波

关键词:电热砭石, 艾盒灸, 寒湿, 腰痛, 高技术针灸
摘要:目的:观察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探讨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患者治疗前腰痛积分和寒湿证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寒湿型腰痛病人使用电热砭石或艾盒灸进行温热治疗.选择在双侧肾俞和双侧委中放置4个电热砭石或相同大小的艾灸盒治疗20min,10次为1个疗程.采集治疗前后腰痛症状积分、寒湿证积分,计算腰痛体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的变化率,然后计算治疗前积分值与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电热砭石与艾盒灸均可显著改善腰痛体征积分与寒湿证积分,2种疗法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的积分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电热砭石的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均呈现正相关,而艾盒灸尚未显示此特点.将艾盒灸和电热砭石治疗作为温热疗法处理相关数据,发现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相关,与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亦呈现高度相关.结论: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高度相关,说明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的机理是通过温散寒湿这一机制来实现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回归混沌

    “极性”,即物体的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生命体的极性源于进化、发育.虚证时由于虚证病理遵循逆向重演律,所以生命体的极性减弱甚至消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的生成始于无结构的混沌,生命体的生成实质上也是如此,所以虚证时生命体的病理特征即“回归混沌”.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中医外科用药原则

    中医外科起源久远.历代均有名家和著述,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对临床一些外科问题采用中医药内外方法治疗的学科.中医外科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核心是辨证施治,要辨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疮疡的发展分为初起、脓成、已溃、生肌4个阶段,用药也根据不同阶段结合不同病因分别治疗,同时要注意情志舒畅以及饮食合理.

    作者:苗苗;刘治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痰热体质与痰热致病多样性机理探讨

    “肥人多痰”是中医的传统观点.肥胖在人群中的比例不断增长,以肥胖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慢性病致死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的病理因素以痰热为多见.据此认为,痰热已经成为常见素质特征,痰热体质可以发生多种疾病,因而具有发病多样性的特点.研究痰热体质的发病机理,认识痰热发病多样性的特点,是应对痰热致病的基础.

    作者:张安玲;丁元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加味逍遥胶囊治疗抑郁症及对HAMD量表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对HAMD量表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共入组127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药组(加味逍遥胶囊+舍曲林安慰剂)65例,西药组(舍曲林+加味逍遥胶囊安慰剂)62例,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差值及各因子症状比较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副反应量袁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基于HAND抑郁量表总分差值评估,各访视时点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躯体性焦虑、胃肠道、偏执及强迫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脱落病例少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痛苦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味逍遥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舍曲林相当;在改善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偏执及强迫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引起的痛苦小,依从性好.

    作者:周杰;苏芮;李涛;曹欣冬;韩振蕴;韩经丹;富苏;郭荣娟;范吉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病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理论探析

    在前期建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论思想和慢性病的病机特点,将该理论体系推广应用到慢性病的临床护理中,以期深化“纲目经纬”的辨证施护理论,为慢性病的护理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

    作者:徐洪洁;吕晓东;庞立健;刘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儿科确诊为哮喘的儿童300例,其中男163例,女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常规治疗,然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长期随访,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同时比较随访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及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纽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冶疗后随访期间,治疗组急性发作人数及严重发作人数均低于对照纽(P<0.05),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哮喘发作人数占感染人数的18.4%,对照组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赵利华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

    赵利华认为乳腺增生症与肝、脾胃、冲任关系密切,肝郁痰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和起始病机,治疗上强调解郁、疏肝、化痰应贯穿于治疗的各个阶段,辅以健脾养血、活血止痛、调理冲任等治法,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型、肝郁血瘀型、冲任失调型等3型,分型辨治可获良效.

    作者:杨昆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宋代诊断学名著《察病指南》研究

    《察病指南》为宋·施发撰,成书于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宋代诊断学专著,字数虽不多,但条理清析,阐述简明.通过对该书作者生平考证、成书背景浅析、学术特点阐述和不同版本比对,认为该书不仅是脉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启蒙书,也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中医诊断指南.

    作者:吴承艳;吴承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加味左金汤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汤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乙酸建立大鼠实验模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情况,测量溃疡指数及再生黏膜厚度,观察血浆ET-1的改变.结果:加味左金汤使胃溃疡指数降低,增加再生黏膜厚度,降低血浆ET-1.结论:加味左金汤对乙酸型胃溃疡黏膜有修复、保护作用.

    作者:林洁;文颖娟;白璐;武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回回药方》中络灸疗法的发展和运用

    回族医学的烙灸疗法是在古代阿拉伯医学熏、熨、灼、烫以及中医和印度医学粹刺、火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外治疗法,是用烙药或铁器烧灼直接烙烫于病痛体表部位,使局部发红发泡,促使“本体病根尽去”的一种治疗方法.《回回药方》第三十四卷《针灸门》对该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大小形式不等的器械烧热后直接置于经络穴位上烙灼肌肤、调疏经络,排出异常体液,促进四性、四液平衡,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就回族医学烙灸疗法的起源、适应证、操作特点、通络治疗策略作一分析.

    作者:石雨时;王巍;高焕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调理气血法辨证论治冠心病

    冠心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循环和治疗其并发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冠心病因其主要病变在心和血脉,一般认为其产生及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但与气血功能的紊乱和失调关系尤为密切.本文以调理气血法入手,对此病的临床常见证型分别进行理论和临床两方面的论述,以资临床经验交流.

    作者:王允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运气学说中的主客运概念探析

    五运之平气的定性依赖于一年五季,在时间范围上与主客运相对应;五运定性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一年中五季的常规气候变化.运气推演中不存在岁运之平气.主运在运气学说体系中仅作为一年中五季的替代名称存在,它代表的是一年中五季气候的正常年景,没有太过不及之别,并应改为以五行直接命名.客运代表的是因岁运太过不及引起,而变见于该年五季之中的气候异常变动.

    作者:宾炜;黎敬波;老膺荣;林嬿钊;吴弥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从《素问·刺疟》看《内经》中足六经辨证

    分析《素问·刺疟》中足六经疟的相关记载,并与《灵枢·经脉》和《黄帝明堂经辑校》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总结出足六经辨证的特点.足六经辨证不同于传统的十二经脉辨证体系,不以经脉循行和经脉病候为辨证基础,是以阴阳为总纲以疾病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的传变模式为基础;在足六经辨证中,随着感邪深浅、病程长短和病邪的传变,辨证模式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十二经脉体系所体现的病位空间概念,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内经》中“经脉辨证理论”的多样性.

    作者:王璇;刘炜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疗法治疗急性小儿泄泻56例

    目的:观察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治疗急性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观察的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8例,在常规饮食指导及合理补液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治疗组给予婴泻颗粒及特定穴推拿(疗程3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疗法治疗急性小儿泄泻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团营;樊蔚虹;侯江红;马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材石菖蒲与其易混淆品的鉴别

    石菖蒲作为临床常用药,由于与其易混淆品水菖蒲和九节菖蒲存在一定差价,因此在市场上常有相互混杂或替代使用的现象出现.本文对中药材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的鉴别方法进行浅述,拟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作者:闻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王晞星应用苇茎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炎性结节

    慢性肺炎性结节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的良性病变,西医往往抗感染治疗无效或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王晞星教授将苇茎汤与血府逐瘀汤巧妙结合,有效地应用于慢性肺炎性结节的治疗.该文从方剂溯源、理论阐发、典型病案、心得体会4个角度详细介绍了王晞星教授应用苇茎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炎性结节经验.

    作者:姚洁琼;李宜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张锡纯运用桂枝经验的探讨

    探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桂枝的论述及临证运用,从遣药善甄“桂”之别、发皇本经古义用桂枝、师仲景心法妙用桂枝以及桂枝的运用禁忌等4个方面介绍了张锡纯运用桂枝的经验,希冀对临床的辨证用药有所裨益.

    作者:吴皓萌;徐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刺激组、姜黄素组3组.MTT法检测药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pSmad2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1)及Ⅰ型胶原分泌,并明显下调pSmad2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能部分阻断TGF-β/ 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Ⅰ型胶原分泌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作者:李彧;李亚东;华颖;田芃;赵福建;牛建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病案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从全国88所中医医院12万余份出院患者中,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TCD),选出8万余份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肝(系)病类中包含26种疾病,其中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中证候病例8125例,证候类型至少有22种.结论:对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患者建议对相关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调适.

    作者:向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喻嘉言祛邪反应学术思想探析

    探讨明束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喻嘉言治疗祛邪时对机体出现的反应——祛邪反应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思路:(1)喻氏主要是依据证候表现来判断祛邪反应属于顺证还是逆证;(2)总结喻氏在祛邪处置上有3种方:恒守原方药继续治疗、更改处方要胸有定见、对于看似严重的反应凭借经验不处方仅以语言治疗,并指出喻氏对祛邪反应和误治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在.结论:祛邪反应是治疗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有轻、重、缓、急、顺、逆之区分,喻氏有关祛邪反应的认识及处理方法如此娴熟,是有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临床经验做后盾的,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谭永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