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喻嘉言祛邪反应学术思想探析

谭永东

关键词:喻嘉言, 寓意草, 祛邪反应
摘要:探讨明束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喻嘉言治疗祛邪时对机体出现的反应——祛邪反应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思路:(1)喻氏主要是依据证候表现来判断祛邪反应属于顺证还是逆证;(2)总结喻氏在祛邪处置上有3种方:恒守原方药继续治疗、更改处方要胸有定见、对于看似严重的反应凭借经验不处方仅以语言治疗,并指出喻氏对祛邪反应和误治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在.结论:祛邪反应是治疗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有轻、重、缓、急、顺、逆之区分,喻氏有关祛邪反应的认识及处理方法如此娴熟,是有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临床经验做后盾的,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素问·刺疟》看《内经》中足六经辨证

    分析《素问·刺疟》中足六经疟的相关记载,并与《灵枢·经脉》和《黄帝明堂经辑校》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总结出足六经辨证的特点.足六经辨证不同于传统的十二经脉辨证体系,不以经脉循行和经脉病候为辨证基础,是以阴阳为总纲以疾病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的传变模式为基础;在足六经辨证中,随着感邪深浅、病程长短和病邪的传变,辨证模式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十二经脉体系所体现的病位空间概念,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内经》中“经脉辨证理论”的多样性.

    作者:王璇;刘炜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疗法治疗急性小儿泄泻56例

    目的:观察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治疗急性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观察的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8例,在常规饮食指导及合理补液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治疗组给予婴泻颗粒及特定穴推拿(疗程3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泻颗粒配合特定穴推拿疗法治疗急性小儿泄泻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团营;樊蔚虹;侯江红;马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文章对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具有虚实错杂、本虚标实的特点,病变以脾胃为中心,初期实多虚少、实证为主,后期以虚为主,寒热错杂为本病的病机关键,这为进一步防治胃癌前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

    作者:那坤;李亚楠;周盛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病案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从全国88所中医医院12万余份出院患者中,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TCD),选出8万余份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肝(系)病类中包含26种疾病,其中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中证候病例8125例,证候类型至少有22种.结论:对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患者建议对相关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调适.

    作者:向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回归混沌

    “极性”,即物体的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生命体的极性源于进化、发育.虚证时由于虚证病理遵循逆向重演律,所以生命体的极性减弱甚至消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的生成始于无结构的混沌,生命体的生成实质上也是如此,所以虚证时生命体的病理特征即“回归混沌”.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张锡纯运用桂枝经验的探讨

    探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桂枝的论述及临证运用,从遣药善甄“桂”之别、发皇本经古义用桂枝、师仲景心法妙用桂枝以及桂枝的运用禁忌等4个方面介绍了张锡纯运用桂枝的经验,希冀对临床的辨证用药有所裨益.

    作者:吴皓萌;徐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对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标准疗程内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显效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作者:安坤杰;刘淑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五运六气临床思路探讨

    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诊疗中担当重任,被誉为医之门径、审证之捷法,虽历代医家见仁见智,但其临床思路不离知常、达变、融通三者.知常者,本于人与天地相应之理,理解五运六气格局推演,熟悉气候、物候、藏象、病证相关变化规律.达变者,掌握自然、生命、疾病的波动变化和自稳调节规律,应期合度为平,失衡或见胜而后有复,郁然后有发,升降失序,迁正、退位失时,弥补了干支格局推演的因循偏颇.融通者以四时为纲,注重四时变化的程度、性质、方向、时间、自稳调节等,强调客与主的加临权衡和虚实变化.

    作者:杨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运气学说中的主客运概念探析

    五运之平气的定性依赖于一年五季,在时间范围上与主客运相对应;五运定性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一年中五季的常规气候变化.运气推演中不存在岁运之平气.主运在运气学说体系中仅作为一年中五季的替代名称存在,它代表的是一年中五季气候的正常年景,没有太过不及之别,并应改为以五行直接命名.客运代表的是因岁运太过不及引起,而变见于该年五季之中的气候异常变动.

    作者:宾炜;黎敬波;老膺荣;林嬿钊;吴弥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方剂的复杂性科学特性及其研究探讨

    在对中药方剂中药物作用之“非线性”与其“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中药方剂研究应该转变科学观念,以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重视整体作用特点,在处方关系中研究药物;“初始条件”不容忽视,在应用中研究方剂;“动态性变化”不可或缺,在实际中研究方剂;物质与关系相结合,促进方剂创新.

    作者: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谢家声;罗永江;李锦宇;辛蕊华;王贵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赵利华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

    赵利华认为乳腺增生症与肝、脾胃、冲任关系密切,肝郁痰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和起始病机,治疗上强调解郁、疏肝、化痰应贯穿于治疗的各个阶段,辅以健脾养血、活血止痛、调理冲任等治法,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型、肝郁血瘀型、冲任失调型等3型,分型辨治可获良效.

    作者:杨昆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探讨

    文章对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运用要点进行了探讨,强调肝硬化腹水的根本病机是脾虚.在治疗方面以健脾益气、分清化浊为主,佐以清利湿热、化湿醒脾、理气散郁、活血祛瘀等法,并始终顾护肝脾肾之阴.

    作者:张智伟;周雨;田维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SD大鼠60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纽及西药治疗组,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心电图改变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较大面积梗死,心电图可见ST段及T波明显改变,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中药或西药治疗后,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变较模型组改善,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降低,而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治疗组IL-6及TNF-α吸光度低于西药组,IL-10吸光度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调节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水平,改善其心肌损伤程度.

    作者: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推拿配合中药外洗法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中药外洗法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外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配合中药外洗法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纽77.78%,2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惠儿治疗过程中1例(2.78%)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7例(19.4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2个月复发2例(5.56%)少于对照组7例(19.4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3个月复发4例(5.56%)少于对照组11例(30.56%,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外洗法可有效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效果优于单一中药外洗法,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英资;宋迎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病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理论探析

    在前期建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论思想和慢性病的病机特点,将该理论体系推广应用到慢性病的临床护理中,以期深化“纲目经纬”的辨证施护理论,为慢性病的护理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

    作者:徐洪洁;吕晓东;庞立健;刘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张仲景关于泄泻病诊治思路研究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泄泻多称为“下利”或“利”,从辨表里、明先后、标本论治和审虚实、明病性、温清通补以及别脏腑、明升降、调理气机等方面系统阐述下利的辨证论治,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泄泻病治疗原则和理法方药体系,涉及方剂达30余首,并首创“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泄泻病临床诊治的基本范式.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有效成分对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CD4+CD25+Foxp3+Treg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党参及其组方对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Foxp3+Treg)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动态观察黄芪、党参及其组方对抑瘤率、荷瘤转移抑制率、荷瘤小鼠体质量的影响.接种5、10、15、20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荷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脾CD4+CD25+ Foxp3+ Treg的表达,20d采集小鼠血清,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检测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2p70、IFN-γ水平.结果:20d黄芪组和黄芪+党参组小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20d黄芪组和黄芪+党参组小鼠瘤重低于对照组(P<0.05),15d黄芪+党参组小鼠瘤重低于对照组(P<0.05);在抑瘤率方面黄芪组和黄芪+党参组明显高于党参组(P<0.01);黄芪+党参组肿瘤转移抑制率为46.61%;对照组小鼠CD4+ CD25+ Foxp3+ Treg表达随荷瘤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3个中药组则呈下调趋势;3个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下调IL-10水平(P<0.05)并上调IL-2和IFN-γ的水平(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黄芪+党参可通过调控荷瘤小鼠CD4+ CD25+ Foxp3+ Treg的表达显著改善其体内存在的免疫耐受状态,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味中药.

    作者:陈卓;于卫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刺激组、姜黄素组3组.MTT法检测药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pSmad2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1)及Ⅰ型胶原分泌,并明显下调pSmad2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能部分阻断TGF-β/ 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Ⅰ型胶原分泌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作者:李彧;李亚东;华颖;田芃;赵福建;牛建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银杏酮酯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调控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GBE50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11d后以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合冰水浴造成大鼠血瘀证模型.次日颈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都高于正常组,其中全血黏度200与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FN-γ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4也呈下降趋势;GBE50能够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提高红细胞压积(P<0.01),并能降低血清TNF-α含量,增加IFN-y和IL-4的表达.结论:GBE50能够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纠正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调控免疫功能.

    作者:包怡敏;赵妍;李梅;王星禹;李美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宋代诊断学名著《察病指南》研究

    《察病指南》为宋·施发撰,成书于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宋代诊断学专著,字数虽不多,但条理清析,阐述简明.通过对该书作者生平考证、成书背景浅析、学术特点阐述和不同版本比对,认为该书不仅是脉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启蒙书,也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中医诊断指南.

    作者:吴承艳;吴承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