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谢家声;罗永江;李锦宇;辛蕊华;王贵波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环节.以往研究表明,VEGF→ VE GFR→ PKC→M APK→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信号传导通路.一些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显示出良好作用,但尚缺乏完整揭示中药如何调控信号传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深入探讨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和机制,不仅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而且有利于挖掘能够体现中药疗效特点的独特机制,丰富中医抗肿瘤理论,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浩;张培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中药外洗法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外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配合中药外洗法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纽77.78%,2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惠儿治疗过程中1例(2.78%)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7例(19.4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2个月复发2例(5.56%)少于对照组7例(19.4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3个月复发4例(5.56%)少于对照组11例(30.56%,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外洗法可有效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效果优于单一中药外洗法,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英资;宋迎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刺激组、姜黄素组3组.MTT法检测药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pSmad2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1)及Ⅰ型胶原分泌,并明显下调pSmad2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能部分阻断TGF-β/ 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Ⅰ型胶原分泌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作者:李彧;李亚东;华颖;田芃;赵福建;牛建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回族医学的烙灸疗法是在古代阿拉伯医学熏、熨、灼、烫以及中医和印度医学粹刺、火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外治疗法,是用烙药或铁器烧灼直接烙烫于病痛体表部位,使局部发红发泡,促使“本体病根尽去”的一种治疗方法.《回回药方》第三十四卷《针灸门》对该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大小形式不等的器械烧热后直接置于经络穴位上烙灼肌肤、调疏经络,排出异常体液,促进四性、四液平衡,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就回族医学烙灸疗法的起源、适应证、操作特点、通络治疗策略作一分析.
作者:石雨时;王巍;高焕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辅助常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熏蒸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药物及推拿联合治疗,熏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评分、随访评分及改善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熏蒸组总有效率为9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腰痛、步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日常活动影响评分分别为21.4±5.3、17.6±2.5、20.4±4.1、19.4±4.1、18.9±3.5、17.0±3.6,与对照组评分为13.2±4.8、9.2±3.9、11.3±4.5、9.8±2.2、10.1±2.3、9.9±1.3相比较,各项指标毕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患者3个月随访评分为21.2±5.4,改善率为78%,6个月随访评分为21.8±6.4,改善率为81%;1年随访评分为22.3±5.6,改善率为83%;与对照组患者3个月随访评分为14.9±4.5,改善率为51%;6个月随访评分为15.3±4.8,改善率为56%;1年随访评分为15.1±4.0,改善率为55%相比较,各阶段随访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辅助疗效,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毛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证病机与疾病轻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痰证组与非痰证组,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1、21天3个时间点进行临床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改良的Rankin评分差异.结果: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第0天痰证组分值高于非痰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第0、11、21天痰证组均低于非痰证组,改良的Rankin评分3个时间点痰证组均高于非痰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证患者病情重、疗效差、预后不佳.
作者:李建香;过伟峰;王敬卿;赵杨;张兰坤;徐丹;王智强;杨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察病指南》为宋·施发撰,成书于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宋代诊断学专著,字数虽不多,但条理清析,阐述简明.通过对该书作者生平考证、成书背景浅析、学术特点阐述和不同版本比对,认为该书不仅是脉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启蒙书,也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中医诊断指南.
作者:吴承艳;吴承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从全国88所中医医院12万余份出院患者中,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TCD),选出8万余份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肝(系)病类中包含26种疾病,其中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中证候病例8125例,证候类型至少有22种.结论:对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患者建议对相关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调适.
作者:向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SD大鼠60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纽及西药治疗组,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心电图改变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较大面积梗死,心电图可见ST段及T波明显改变,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中药或西药治疗后,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变较模型组改善,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降低,而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治疗组IL-6及TNF-α吸光度低于西药组,IL-10吸光度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调节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水平,改善其心肌损伤程度.
作者: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上慢性肾病为常见疾病,其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由于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医药治疗肾病的效果愈发理想.曾有学者指出,慢性肾病与肝、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文从慢性肾病与调肝、慢性肾病与理脾、调肝疗法对肾病的治疗、健脾疗法对肾病的治疗等几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
作者:张冰;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冠心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循环和治疗其并发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冠心病因其主要病变在心和血脉,一般认为其产生及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但与气血功能的紊乱和失调关系尤为密切.本文以调理气血法入手,对此病的临床常见证型分别进行理论和临床两方面的论述,以资临床经验交流.
作者:王允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此时期中医养生学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理学思想被宋以后医家普遍接受,对中医养生学渗透和影响较大,二是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中医养生学迅速发展;三是养生流派成为中医养生学发展的坚实力量.
作者:张玉辉;杜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泄泻多称为“下利”或“利”,从辨表里、明先后、标本论治和审虚实、明病性、温清通补以及别脏腑、明升降、调理气机等方面系统阐述下利的辨证论治,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泄泻病治疗原则和理法方药体系,涉及方剂达30余首,并首创“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泄泻病临床诊治的基本范式.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慢性肺炎性结节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的良性病变,西医往往抗感染治疗无效或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王晞星教授将苇茎汤与血府逐瘀汤巧妙结合,有效地应用于慢性肺炎性结节的治疗.该文从方剂溯源、理论阐发、典型病案、心得体会4个角度详细介绍了王晞星教授应用苇茎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炎性结节经验.
作者:姚洁琼;李宜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文章从中医角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中医的“肾”、“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其中肾精亏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肝失疏泄、脾气虚弱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少阳主骨”论、血瘀、外邪、饮食和运动与本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宋长恒;付小卫;张方珍;张治国;赵宏艳;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探讨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患者治疗前腰痛积分和寒湿证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寒湿型腰痛病人使用电热砭石或艾盒灸进行温热治疗.选择在双侧肾俞和双侧委中放置4个电热砭石或相同大小的艾灸盒治疗20min,10次为1个疗程.采集治疗前后腰痛症状积分、寒湿证积分,计算腰痛体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的变化率,然后计算治疗前积分值与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电热砭石与艾盒灸均可显著改善腰痛体征积分与寒湿证积分,2种疗法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的积分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电热砭石的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均呈现正相关,而艾盒灸尚未显示此特点.将艾盒灸和电热砭石治疗作为温热疗法处理相关数据,发现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相关,与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亦呈现高度相关.结论: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高度相关,说明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的机理是通过温散寒湿这一机制来实现的.
作者:韩彬;黄涛;陈卫衡;田宇瑛;王广军;贾术永;张维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简要回顾动气针法的源流,重点阐述针推科门诊常见的几种疾病,如落枕、岔气、五十肩、背痛和急性腰扭伤的临床选穴及动气针法在其中的运用,以期为提高痛症的针灸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陈耀龙;陈荣钟;庄礼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搜集有关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比较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原则对所纳入研究进行评价.结果:纳入875名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疗效显著提高[RR =4.43,95%CI(2.66,7.36)],HAMA评分显著减少[MD=2.10,95% CI(1.27,2.92)],不良反应少[RR =0.22,95% Cl(0.12,0.38)].结论:Meta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疗效好、安全性高,但所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偏低,可能影响其可靠性.
作者:杨敏;肖文;杨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五运之平气的定性依赖于一年五季,在时间范围上与主客运相对应;五运定性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一年中五季的常规气候变化.运气推演中不存在岁运之平气.主运在运气学说体系中仅作为一年中五季的替代名称存在,它代表的是一年中五季气候的正常年景,没有太过不及之别,并应改为以五行直接命名.客运代表的是因岁运太过不及引起,而变见于该年五季之中的气候异常变动.
作者:宾炜;黎敬波;老膺荣;林嬿钊;吴弥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石菖蒲作为临床常用药,由于与其易混淆品水菖蒲和九节菖蒲存在一定差价,因此在市场上常有相互混杂或替代使用的现象出现.本文对中药材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的鉴别方法进行浅述,拟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作者:闻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