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

安坤杰;刘淑刚

关键词:肿痛安, 超短波, 周围性面瘫
摘要: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对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标准疗程内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显效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肿痛安胶囊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驱风抗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3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驱风抗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感冒风寒束表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给予驱风抗感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氨加黄敏胶囊口服治疗,疗程为3d.结果:治疗组治愈138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97例,有效3例,无效50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驱风抗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袁证疗效满意.

    作者:钱振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虚通痹方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凝血功能及IL-4、 IFN-γ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虚通痹方对肺纤维化(PF)大鼠肺功能、凝血功能及IL-4、INF-γ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激素及N-乙酰半胱氨酸组,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复制PF大鼠模型,28d后给药,连续给药28d.检测各组肺功能、凝血功能、IL-4、IFN-γ水平.结果:模型组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功能: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Cydn水平降低均轻于模型组(P<0.05),但各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虚通痹方可降低IL-4,提高IFN-γ以纠正Thl/Th2失衡.

    作者:樊茂蓉;王书臣;杨斌;苗青;罗海丽;张琼;张旭丽;张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病案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从全国88所中医医院12万余份出院患者中,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TCD),选出8万余份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肝(系)病类中包含26种疾病,其中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中证候病例8125例,证候类型至少有22种.结论:对情志变化相关性肝系病患者建议对相关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调适.

    作者:向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心理学对“意志”概念的剖析

    从现代心理学“意志”概念的特征,梳理我国古代有关“意志”的称谓,并对“志”和“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意-志-行”的中医心理学意志学说的思想体系.

    作者:吕波;赵铭宇;王克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宗气内虚辨治要点

    关于宗气的论述源于《内经》,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本文阐述了病机特点、辨证和治疗要点.

    作者:李录花;谷小丽;许萍花;方玉红;李辉;袁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银杏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从银杏中分离银杏多糖并研究其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对照)组、银杏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ig,银杏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分别给予银杏多糖(50、100、200mg.kg-1)和联苯双酯(100 mg·kg-1),连续给药14 d,每日1次,以CCl4制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中NO、TNF-α含量.结果:银杏多糖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含量的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下同),并能显著升高SOD和GSH-Px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能降低NO、TNF-α含量(P<0.01),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银杏多糖对CCl4所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作者:张福华;尹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回归混沌

    “极性”,即物体的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生命体的极性源于进化、发育.虚证时由于虚证病理遵循逆向重演律,所以生命体的极性减弱甚至消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的生成始于无结构的混沌,生命体的生成实质上也是如此,所以虚证时生命体的病理特征即“回归混沌”.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回回药方》中络灸疗法的发展和运用

    回族医学的烙灸疗法是在古代阿拉伯医学熏、熨、灼、烫以及中医和印度医学粹刺、火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外治疗法,是用烙药或铁器烧灼直接烙烫于病痛体表部位,使局部发红发泡,促使“本体病根尽去”的一种治疗方法.《回回药方》第三十四卷《针灸门》对该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大小形式不等的器械烧热后直接置于经络穴位上烙灼肌肤、调疏经络,排出异常体液,促进四性、四液平衡,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就回族医学烙灸疗法的起源、适应证、操作特点、通络治疗策略作一分析.

    作者:石雨时;王巍;高焕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材石菖蒲与其易混淆品的鉴别

    石菖蒲作为临床常用药,由于与其易混淆品水菖蒲和九节菖蒲存在一定差价,因此在市场上常有相互混杂或替代使用的现象出现.本文对中药材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的鉴别方法进行浅述,拟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作者:闻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从《素问·刺疟》看《内经》中足六经辨证

    分析《素问·刺疟》中足六经疟的相关记载,并与《灵枢·经脉》和《黄帝明堂经辑校》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总结出足六经辨证的特点.足六经辨证不同于传统的十二经脉辨证体系,不以经脉循行和经脉病候为辨证基础,是以阴阳为总纲以疾病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的传变模式为基础;在足六经辨证中,随着感邪深浅、病程长短和病邪的传变,辨证模式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十二经脉体系所体现的病位空间概念,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内经》中“经脉辨证理论”的多样性.

    作者:王璇;刘炜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动气针法在针灸治痛临床中的应用

    简要回顾动气针法的源流,重点阐述针推科门诊常见的几种疾病,如落枕、岔气、五十肩、背痛和急性腰扭伤的临床选穴及动气针法在其中的运用,以期为提高痛症的针灸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陈耀龙;陈荣钟;庄礼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病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理论探析

    在前期建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纲目经纬”中医辨证施护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论思想和慢性病的病机特点,将该理论体系推广应用到慢性病的临床护理中,以期深化“纲目经纬”的辨证施护理论,为慢性病的护理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

    作者:徐洪洁;吕晓东;庞立健;刘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SD大鼠60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纽及西药治疗组,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心电图改变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较大面积梗死,心电图可见ST段及T波明显改变,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中药或西药治疗后,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变较模型组改善,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降低,而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治疗组IL-6及TNF-α吸光度低于西药组,IL-10吸光度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调节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水平,改善其心肌损伤程度.

    作者: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张仲景关于泄泻病诊治思路研究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泄泻多称为“下利”或“利”,从辨表里、明先后、标本论治和审虚实、明病性、温清通补以及别脏腑、明升降、调理气机等方面系统阐述下利的辨证论治,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泄泻病治疗原则和理法方药体系,涉及方剂达30余首,并首创“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泄泻病临床诊治的基本范式.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运气学说中的主客运概念探析

    五运之平气的定性依赖于一年五季,在时间范围上与主客运相对应;五运定性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一年中五季的常规气候变化.运气推演中不存在岁运之平气.主运在运气学说体系中仅作为一年中五季的替代名称存在,它代表的是一年中五季气候的正常年景,没有太过不及之别,并应改为以五行直接命名.客运代表的是因岁运太过不及引起,而变见于该年五季之中的气候异常变动.

    作者:宾炜;黎敬波;老膺荣;林嬿钊;吴弥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八珍汤配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八珍汤配合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以及免疫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时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化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珍汤辅助治疗,对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近期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62%,实验组出现毒副反应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其接受治疗后2周以及治疗结束后10d其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放化疗治疗时给予以八珍汤进行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高俊娈;范焕芳;孙春霞;王雪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张锡纯运用桂枝经验的探讨

    探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桂枝的论述及临证运用,从遣药善甄“桂”之别、发皇本经古义用桂枝、师仲景心法妙用桂枝以及桂枝的运用禁忌等4个方面介绍了张锡纯运用桂枝的经验,希冀对临床的辨证用药有所裨益.

    作者:吴皓萌;徐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略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文章从中医角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中医的“肾”、“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其中肾精亏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肝失疏泄、脾气虚弱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少阳主骨”论、血瘀、外邪、饮食和运动与本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宋长恒;付小卫;张方珍;张治国;赵宏艳;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儿科确诊为哮喘的儿童300例,其中男163例,女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常规治疗,然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长期随访,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同时比较随访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及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纽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冶疗后随访期间,治疗组急性发作人数及严重发作人数均低于对照纽(P<0.05),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哮喘发作人数占感染人数的18.4%,对照组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加味逍遥胶囊治疗抑郁症及对HAMD量表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对HAMD量表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共入组127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药组(加味逍遥胶囊+舍曲林安慰剂)65例,西药组(舍曲林+加味逍遥胶囊安慰剂)62例,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差值及各因子症状比较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副反应量袁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基于HAND抑郁量表总分差值评估,各访视时点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躯体性焦虑、胃肠道、偏执及强迫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脱落病例少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痛苦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味逍遥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舍曲林相当;在改善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偏执及强迫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引起的痛苦小,依从性好.

    作者:周杰;苏芮;李涛;曹欣冬;韩振蕴;韩经丹;富苏;郭荣娟;范吉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