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

马琼英;戚跃勇;戴书华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9例,混杂密度肿块7例,实性肿块1例,8例钙化,1例出血,1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CT及MRI在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采用2.0T磁共振扫描仪作T1WI和T2WI矢状位和轴位扫描,其中4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中骶管内脊膜囊肿14例,根性囊肿6例.囊肿信号与脑脊液相同,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肿未见强化.结论:MRI是骶管内脊膜囊肿的好检查方法,其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季洪兵;郑春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丙泊酚治疗全麻术后烦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丙泊酚治疗全麻术后烦躁的方法,探讨引起术后烦躁的原因.方法:在静脉全麻术后出现烦躁的患者中,排除缺氧、尿路刺激后,试用吗啡治疗,选择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给予总量为3 mg/kg 的1%丙泊酚,每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第1组:首次静脉注射1 mg/kg,待患者有反应时进行第2次、第3次静脉注射,每次均为1 mg/kg;第2组:首次静脉注射1 mg/kg,随即使用静脉泵,以10 mg/(kg·h)的速度泵完总量,时间为12 min;第3组:首次静脉注射1 mg/kg,随即使用静脉泵,以5 mg/(kg·h)的速度泵完总量,时间为24 min.以注射完首次量为计时起点,观察三组在不同时间的情况.分别记录不同时段患者的状态.结果:丙泊酚能够控制术后患者的烦躁,但三组烦躁复发率不同,间断给药的烦躁复发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烦躁的复发率与无刺激睡眠时间有关,模糊记忆可能是术后烦躁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全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胃十二指肠梗阻的内镜治疗

    胃十二指肠梗阻(gastroduodenal obstruction, GDO)指胃内容物进入小肠出现的机械性梗阻,是一种许多疾病进展到可导致胃十二指肠出现狭窄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结果,按其梗阻部位分为幽门梗阻和十二指肠梗阻以及术后胃肠吻合口梗阻.

    作者:张初民;韩盛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对骨痂内ALP和钙的影响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兔骨松质的复合材料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骨痂内ALP、钙的影响.方法:取12只日本大耳白兔在颅顶双侧制成2个直径15 mm的全层圆形骨缺损,作为颅骨大面积缺损的动物模型;将转化生长因子β与经化学处理过的兔骨松质结合,制成复合材料,分别植入骨缺损中.于术后2,4,8,12周进行生物化学检测.结果:不同时相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ALP含量、钙离子测定值这两个水平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化生长因子与兔骨松质复合材料成骨能力强于对照组,可以作为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的一种选择.

    作者:贾军;边富杰;赵宝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5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肾脏的选择及取肾术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肾脏的选择和取肾方法.方法:采用经腰部去12肋切口腹膜外切取右肾的方法获得供肾.结果:供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受者肾功能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肾脏血管数目、分支、显露,分肾功能及尿路情况等决定选取何侧肾脏,经腰部去12肋切口腹膜外途径是一种良好的取肾方法.

    作者:张立华;张洪波;李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胸廓成形术治疗慢性脓胸31例

    目的:总结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胸廓成形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经验.方法:采用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胸廓成形术治疗慢性脓胸31例,其中慢性结核性脓胸或合并混合感染22例,细菌性慢性脓胸9例,病程5个月~15年.结果:无手术死亡,27例一期愈合,3例术后皮肤切口延期愈合,1例因肋骨切除范围偏小,脓腔清除不全,经延期拔除胸管治愈.经6个月~6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胸廓成形术治疗慢性脓胸,简化了手术操作,近、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王成科;芦乙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9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中转开腹的时机.方法:分析536例腹腔镜手术,中转手术29例.结果: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期9例,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2例,中转率8.824%.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期13例,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4例,中转率5.804%.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期7例,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0例,中转率3.33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若出血困难而转开腹手术,并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失败,而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手术质量所必须的.中转手术是患者安全的保证.

    作者:马鸿祥;蒋海玄;苏申;陆仁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尿蛋白排泄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60例糖尿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升高,ARBs类药物(缬沙坦)治疗6周后微量蛋白尿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糖尿病肾病之间关系密切,ARBs类药物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纪志尚;刘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防治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1例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及髂静脉受压外与产妇年龄、体重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产后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测定,产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作者:张改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目的:探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方法,进一步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ICU病房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总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预防措施.结果: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得到控制的占83%,6例肺炎短期死于原发病或呼吸循环衰竭;一种或多种致病菌感染,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结论:充分认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措施全程预防,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孙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 mg, 1次/d ,连服90 d为一疗程,应用彩色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变化,测定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34例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缩小率45.36%.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熊安芳;范敏;方禄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栓塞剂选择和应用

    目的:探讨肺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栓塞剂的选择和应用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文47例中,支气管扩张30例、肺癌11例、肺结核6例,采用单用明胶海绵颗粒5例、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7例、聚乙烯醇8例、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11例、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16例五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讨论.结果:五组病例中,单用明胶海绵颗粒组有3例复发;明胶海绵颗粒加超液化碘油组2例复发;聚乙烯醇组1例复发;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组均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栓塞剂选择中,单用明胶海绵易复发,单用聚乙烯醇不如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明胶海棉+超液化碘油栓塞的方法安全持久.

    作者:屈国林;强民;唐晖;曲保田;黄鹤;吕春燕;闫晓彬;杨淑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血流灌注CT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与进展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深入,脑血流灌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开始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1]、氙增强CT(XeCT)[2]用于测定CBF和不同的代谢阶段;80年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pct[3]及灌注加权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4]也开始应用于此检查.

    作者:孟艳莉;李天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物性肾损害4例

    目的:探讨临床药物在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结合4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服药史、发病过程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药物与肾脏损害的关系.结果:该4例患者的肾脏损害的确与药物有密切关系.结论:目前临床所用的多种药物可损伤肾脏,甚至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因此,临床医生应掌握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合理用药,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发生及时治疗.

    作者:李静;刘立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9例,混杂密度肿块7例,实性肿块1例,8例钙化,1例出血,1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CT及MRI在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琼英;戚跃勇;戴书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效价自身冷抗体与输血安全

    目的:探讨自身冷抗体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含有自身冷抗体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处理.结果: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排除自身冷抗体干扰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后患者输血安全、顺利.结论:排除自身冷抗体影响对临床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燕备战;王书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RI对硬膜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MRI对硬膜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硬膜窦血栓形成,行MRI检查,其中2例用短反转恢复,1例用FLAIR序列,3例作增强检查,5例作流体衰减反转恢复.结果:左横窦2例,右横窦栓塞3例,上矢状窦1例,脑肿胀4例,静脉性脑栓塞2例,脑血肿1例.增强检查,脑皮质及皮质静脉增强2例.结论:MRI对硬膜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既有硬膜窦流空信号消失和硬膜窦狭窄、闭塞等直接征象,又有脑肿胀、静脉性脑梗死、脑血肿等间接征象.

    作者:高炬;李向丽;王小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1例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4月-2005年5月对11例血管球瘤进行诊治.肿瘤位于甲下9例,甲旁2例.11例患指均有疼痛和压痛,Love氏试验阳性.11例均作显微镜下血管瘤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指血管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病理表现可明确诊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永涛;程国良;刘世峰;郭广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24 h尿白蛋白定量测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和酶法检测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24 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数值为1.46±0.83,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14(P<0.01),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025,0.038.结论: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呈高度等级相关,可以快速诊断微量白蛋白尿.

    作者:刘明开;李达;刘日旭;佟凤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人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330例老年人食管癌手术资料.结果:发生肺部并发症30例,治愈28例,死亡2例.结论:食管癌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后处理可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成山;金辉;吴留广;毛国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