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常目珍

关键词:义眼座, 植入, 羟基磷灰石
摘要:目的:观察肌圆锥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术后效果.方法:全部剪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容物,剪开部分巩膜后剪断视神经,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肌圆锥内,分层缝合.结果:42例患者术后反应轻,未发现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及脱出,义眼活动度良好.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是一种理想的眶内充填物质,手术方法简单,符合眼球运动功能,有效防止眼窝凹陷畸形,临床效果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教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肌圆锥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术后效果.方法:全部剪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容物,剪开部分巩膜后剪断视神经,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肌圆锥内,分层缝合.结果:42例患者术后反应轻,未发现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及脱出,义眼活动度良好.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是一种理想的眶内充填物质,手术方法简单,符合眼球运动功能,有效防止眼窝凹陷畸形,临床效果好.

    作者:常目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效果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卡维地洛与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缬沙坦80 mg/d,1周后,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治疗组缬沙坦联用卡维地洛(5~20 mg/d)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左室功能和心室率.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的静息心室率分别为(97.8 4±7.0)次/min和(75.4±6.0)次/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P<0.01),其心室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t=5.48,P<0.01).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排血量和E/A比值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6.89,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与缬沙坦合用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作者:马立学;刘享亨;张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孤立性房颤与心脏结构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LAF)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方法:依据ACC/AHA/ESC 2006房颤指南孤立性房颤诊断标准(LAF标准)分为LAF组(LAF组)49例,对照组(Normal组)49例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各腔室容积、收缩功能和左室质量.结果:LAF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客积、右房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房颤组中可看到左房容积与左室质量指数存在正相关(r=0.335,P<0.05).结论:即使无器质性心脏病,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双房、左室质量也已增大;心房容积、左室质量有可能成为孤立性房颤新的预测因子.

    作者:温昌霖;张忠良;王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误诊2例报告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总结临床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2例,详细收集总结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2例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在诊疗早期均误诊误治.结论: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临床表现较复杂,极易误诊误治,均有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的临床特点.治疗中必须把发现控制糖尿病放在重要位置.

    作者:陈靖;郭瑞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切除前列腺重量30~90 g,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 d(3~7 d).术后随访3~6个月,无尿失禁,大尿流率由术前(5.7±3.3)mL/s升到术后(20.5±4.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3.8±1.2)分降到术后(7.8±0.5)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固新;夏昕晖;夏利萍;姜海洋;谭明波;张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剂量阿霉素联合放疗治疗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霉素结合放射治疗,能否对放射抵抗的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进行放射增敏.方法: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用低剂量的阿霉素处理后,在其后不同时间给予射线照射,再使用克隆形成试验来检测细胞的存活.结果:照射组在阿霉素处理后6 h,细胞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别,特别是在5 Gy和10 Gy组,细胞的杀伤显著增高(P<0.05),而在阿霉素处理后1 h组内,虽然也存在放射增敏效应,但和放射剂量的相关性不大.结论:在给予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低剂量阿霉素处理后的6 h,再给予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可以显著提高瘤细胞的杀伤率,而且细胞杀伤率的提高存在着放射剂量依赖性.

    作者:林清;俞静;姚原;周仁华;夏士安;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魏酸钠对不稳定心绞痛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使用阿魏酸钠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和T波恢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内皮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对不稳定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王琦;马文格;姚霁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诺雷德与米非司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诺雷德与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83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德、米非司酮及未用药组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诺雷德组、米非司酮组复发率分别为13.33%,17.07%,低于未用药组33.33%(P<0.05).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显著低于诺雷德组66.67%(P<0.05).结论:诺雷德、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辅助治疗有效,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少.

    作者:尚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前有药物、病毒感染、油漆、苯等理化因素接触史41例(26.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出大细胞性贫血改变.环孢素A、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70.6%,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18.2%.环孢素A、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中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69.6%,雄激素+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6.0%.结论:环孢素A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和雄激素联用有协同治疗作用,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用雄激素+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均较差.

    作者:田永军;胡慧萍;刘建梅;孙汉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rotaper镍钛器械在根管预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Protaper系统结合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需做根管治疗的患者260例(524颗牙),随机分成两组Protaper手用组和Protaper机用组,均采用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中、后的X线片及术后疼痛情况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Protaper手用组和机用组均无根管偏移,根尖阻塞,台阶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能较好地保持根管的解剖初形.超充率Protaper机用组明显高于手用组.结论:手用Protaper结合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安全,根管成形理想,经济适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RI在诊断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6例颈椎外伤患者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行CT检查.结果:36例中伤及C5-7椎体的有26例,占72.2%.根据MRI表现,将颈椎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性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中32例伴有脊髓信号异常:脊髓肿胀12例,水肿12例,脊髓出血3例,脊髓横断2例,脊髓萎缩1例,脊髓空洞2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做出准确的评价,并可明确颈椎外伤后稳定性的预后.所以,MRI应作为颈椎损伤的常规检查.

    作者:张荣恒;张维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肘管综合征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肘管切开尺神经束膜间松解,尺神经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术中保护尺神经血供.结果:手术疗效优良率93%.结论:肘管综合征一经确定,应及早手术,疗效确切,满意.

    作者:张勃策;蒋阅;闻久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的测定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0例,稳定型心绞痛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浓度.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率.方法:对144例骨盆骨折患者13例实施硬膜外麻醉,131例实施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加强围麻醉期管理.结果:129例全麻术毕清醒拔管.拔管时间5~20 min.2例带管ICU.平均2 h后拔管.126例输异体血200~1400 mL,3例死亡.无1例因麻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面评估,积极治疗伴发病,使患者在佳状态下实施手术,保证手术顺利,麻醉安全.

    作者:梁亚霞;魏小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CD25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小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CD225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在小儿关节炎症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和1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CD25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8+T细胞CD25表达明显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接受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分析发现患者的CD4+、CD8+T细胞表达CD25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表达CD25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细胞在关节炎症病变过程中激活、增殖,参与关节滑膜组织及全身免疫应答.

    作者:毋小玉;王丽萍;张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镜下治疗13例

    目的:分析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镜下清理及冲洗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德国产stortz关节镜对13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清理术,并给予持续冲洗治疗.结果:随访2~10个月,13例化脓性关节炎全部治愈,无复发,随访关节功能,优秀11例,良好1例,差1例;平均治疗时间8 d.结论: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镜下清理及持续冲洗治疗具有创伤小,清创彻底,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时志松;张宝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诊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调查

    目的:分析急诊ICU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急诊ICU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痰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急诊ICU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5.87%和38.37%;86例患者中单菌株感染38例(44.19%),两株以上混合感染19例(22.1%),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29例(33.72%);共分离病原菌264株,其中G-菌132株(50.00%)、G+菌87株(32.95%)、真菌45株(17.05%);G-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多见(23.48%),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10.23%);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结论:急诊ICU危重患者肺部以耐药菌混合感染多见,应加强病原学监测以指导抗生素治疗.

    作者:徐伟;陶然君;陆一鸣;陈尔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作为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文中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邵军军;周广青;常惠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病例中,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占70.3%;微小癌占21.8%.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中常见,但并发甲状腺癌诊断较困难,应放宽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指征,重视术中可疑结节的探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晶;赵瑾;冯燕;罗斌;石彦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